21世纪现代设计需要高素质的设计师
——现今高素质设计师之我所见
随着社会进入新世纪,设计师的职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然而,对于设计师本身的理念和要求,人们的理解是不同的。当代的设计影响着大众的生活,从人们的生活日用品造型到一个企业的形象宣传,从产品的包装设计到园林建筑的规划,无不渗透于其中。现代生活离不开设计,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设计师队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设计师本身的设计理念和对现代社会的正确认识
a.要有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有正确的设计心态,超前的设计理念是一个合格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设计师的脑子里装满了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创意,有来自于身边的事物,也有来自于学习工作的经验。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设计的意识。它不是局限性的,这种超前的意识是存在于你的大脑中,并需要不断的演变进化的。
中西合璧可以说是一种体现超前设计意识的方式,与其说是一种主观的追求,不如说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由于先天因素的不同,即使我们东方的设计师要想做到西方的“完全理性化”也绝非易事。事实上,迄今为止,任何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经由中国人独有的“中庸之道”和感性思维方式的过滤,其理性主义品质都会有所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结合的方式会被更多的设计师接纳。说到这里,我想指出的是中西结合的方式只是体现在超前意识中的一个点,重要的是一个设计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从而去寻找更多的点来把自己塑造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上图)推崇“东西古今融汇再创”。借鉴中国博大精深的艺
术和历史文化,把事物精简到其本质。从他的作品(上页照片旁)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拥有东方和谐和西方热情的设计大家。他认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若能吸养消化,思考发酵,定能创意无限。靳埭强走了“师古、师自然、师自我”的道路,努力在水墨画的传统里学习和发展。开始他以笔墨为元素的设计事业,从传统的书画选取吉光片羽,赋以新的见解新的知识。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的这张作品也体现了“中西融合”。
我认为不同国家的设计师是有着不同的设计心态,这点来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我个人的理解是提倡设计的“中”道的。也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靳埭强的这张“爱护自然”作品,一块包着宣纸的黑砚石,中间沁着一点血红色朱彩,骤看犹如包扎着纱布的受伤躯体。以此来象征受伤的大自然,呼吁人们要象珍爱自己的躯体一样爱护大自然。 同样,在具体的产品开发过程中,设计师的提案是最终产品形成的前提。方案太超前了不行,人们难以接受;方案太落后了也不行,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既符合当前的流行风格,又稍稍超前一点,才会被认为是好的方案。
简单的说就是要“雅俗共赏”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设计观能够达到这点,他能够把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及传统工艺元素,用明快清晰的现代设计技巧再行铺排,效果简洁有力而且充满令人惊喜的创意。左图作品“茶语”很好的体现了这点。
设计师应该清楚真正要给人看的是什么,必须明白自己从对象上发现了什么,而后给人提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视点。设计师是要带着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设计的“眼”在于如何处理和体现商业行为和艺术行为的关系。艺术行为要求设计师的是艺术理想,而商业行为要求设计师的则是具有普遍性的生活理想,艺术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冲突的,冲突最终要在设计师手里得到统一。设计是一种中间媒介,它必须在各要素之间找到一个落脚点,使相关要素达成一种平衡。它既是生产与消费间的桥梁,又是决策与制造商的纽带。它是广大消费者的代言人,又是产品开发的排头兵。它既要使客户满意,又要使消费者满意。它既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又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它既要对社会和自然界负责,又要对企业和市场负责。设计能帮别人成功,帮别人成功的人,自己也因此而成功。 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设计的“无印良品”品牌(此图是该品牌的一款包装)是廉价的代名词。它的包装设计别具匠心,它的无图形设计手法,给人们带来了清新感觉。
知识经济时代的消费将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因而制造业将呈现柔性、全球化、分式化、智能化的特点,设计定位则需要相适应。既针对特定消费群体,又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中庸的设计无疑是受欢迎的。
每一个设计师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小时候的兴趣到学校的专业学习,再到社会的实践。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每一个设计师也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不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是不能够适应变化多端的现代设计的。
现代设计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流传入我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本土化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要面向生活。面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针对那些最不起眼的日常小事的设计其实才最有价值的、最具市场潜力。设计作为一种媒介,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万事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非常不合理、需要改进的,但人们由于习惯而忽略了,继续每天忍受着那些拙劣的、缺乏适当设计的物品的折磨。设计师应当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不要让那些粗制滥造、毫无使用科学性的东西出于自己的手。不仅如此,设计师还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深入生活进行调查。设计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有取得了充分的市场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
(二)对现代设计行业本身的理解
a.设计的质量在于对设计的理解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设计师的想象不是纯艺术的幻想,而是应用科学技术使想象转化为对人有用的实用产品。这就需要把想象加以视觉化,这种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运用设计专业的特殊视觉语言,把想象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所以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造型基础和一定的空间立体想象力。设计师只有精良的表现技术,才会充分地表现产品的形、色、质感,引起人们感觉上的共鸣。设计师面对抽象的概念和构想时,必须经过具体过程。也就是化抽象概念为具象的塑造,才能把脑中所想到的形象、色彩、质感和感觉化为具有真实感的事物。设计的过程是非常微妙的。一个好构想会瞬息即逝, 设计师必须立刻捕捉脑中的构想才行,设计是一项为不特定的对象所做的行为,往往要超越国界、时空等距离,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传达。所以说,设计表现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设计者应具备的本领。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每一个设计师都要牢记,设计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而存在的。(左上图为其作品)在上面提到的这些设计观念中,设计已经成了提升我们生活的品位、恢复我们疲惫的身心、慰藉我们失落的精神的一种方式。对这些观念的了解可以更有助于我们透过设计形式的表面来理解设计更深层的含义,也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时不再仅仅注重设计的外在形式或美感,而赋予设计更多的意义。我认为现代设计师对于设计的含义一定要有正确透彻的了解。
b.现代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在这个论点里包含好多我想说的基本素质,在这里我想引用美国设计师(A·J·普洛斯)概括的四点所有设计人员共同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敏感性关心周围世界,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对美学形态及周围文化环境的意义怀有浓厚的兴趣。
2.智慧一种理解、吸收和应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天生才能。
3.好奇心驱使他们想搞清楚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且为什么必须这样。
4.创造力在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时,有一种坚韧的独创精神和热情的想象力。
设计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存在的,也就是要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当今的设计师正处在一个电子技术革命的时代。这对老一代设计师仅仅依赖于本能和直觉进行设计是一种挑战。信息前沿的扩展好比一个“知识”的球体在以指数速度向外扩张。每个人都有机会从这股知识洪流中感知周围环境不协调因素的答案。作为社会的设计师,每个人都有一种感知周围环境不协调因素的本能,并寻求可能人道的可行方案来予以解决。最后,拥有强大的创造力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精神的表现。
我还想说:设计需要热情。兴趣爱好+才华+勤奋。以兴趣为出发点,将兴趣溶入工作能事半功倍。设计者需要有敏锐的设计触角、要善于联想、有创新的思想。具备了以上两点还需要勤奋。三者结合能使设计人向设计师成功迈进。现代设计师最好要掌握电脑应用知识和软件的使用。在其他科技发达国家,正涌起一股着眼于全民利益的设计新思潮。同样我们也看到,中国也正在发掘自己的潜力,努力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平衡。着眼于明天的设计教育,经过认真细致的不断完善,将为大多数人的需求,而不只是满足少数人的奢望服务。
以上的四点是对一个现代设计师的素质要求,不再是以前简单的技术含量,学历学位,而是综合的,全面的素质要求!
(三)设计中人的因素
a.个人修养(能力)和设计的关系
一名现代的设计师,有了很好的设计技巧和设计理念,也有了正确的设计心态和对设计的理解。是不是就可以完全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了呢?在我看来这些还是不够的,最多只能说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但谈不上优秀。要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就要注意对自己的个人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能够独当一面,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理解概念),具备写设计报告的能力(在设计细节上进行探讨并记录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其次,是自身的兴趣爱好要广泛,见多识广是大有好处的。最后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始终保持开朗的心情,和活跃的思路,不间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来扩充自己。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惟有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才不会被淘汰。这样,我们就可以踏上成功之路了。
b.设计以人为本
现今世界整体思潮是亲近自然和环境协调,在我们的设计中要更好体现这种关系。日本设计师下岗茂这张主题为“和平”的作品体现了这种关系。人们祈求每日平安的愿望成了泡影,恐惧感都被寄托在一条小小的鱼上,再次无言的诉说期盼平安度过每一天。作为代表的鱼对人们呐喊它们也要和平的生活。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需要不断产生和满足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绝不是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设计的内在要求。在社会经济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设计师产品的挑剔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关注现实展望未来。昨天、今天、明天,设计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形态。设计师在提高生活品质、促进文明进步起着积极作用。设计师扮演着视觉文化建设者的角色,例如平面设计从静态表现转向动态传达;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性设计师。
新世纪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成功经验,融合东方深邃的哲学和理念。新的设计文化将融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左图是日本设计师下岗茂的作品“和平”。设计师选择从弱者的立场且是身患残疾的盲人的立场出发,残疾人比常人更渴望和平。平常人看见却看不懂的盲文和平时可轻松读懂的字加以重叠,让人一瞬间茫然、不知所以然和不知所措。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要有利于各种人群,特别要为弱势人群谋福利。时常也要不计较利益的做一些关心社会,和推动社会文化艺术的设计。我要向世界上的很多优秀设计师学习,要常要求自己肩负文化的使命,以文化为本位,创造出能提高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设计作品,做一个合格的设计人。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龙佳骊,女,江南大学太湖学院艺术系教师,无锡柏盛广告公司设计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