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进程中的发绣创新与精品价值

[日期:2007-07-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市场进程中的发绣创新与精品价值

东台市发绣行业协会   副会长  吴晓楼

    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中,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扰重要的地位,作为民间工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方文化意义和经济意义。休现在对民族文化的具体反映和传承,其经济意义在表现为开发旅游资源、繁荣城乡经济、致富人民百姓的重要作用。发绣创新在传承历史文化同时,正在快速走向市场,一批有志于发绣艺人,发扬光大发绣产业发展与壮大的有识之士,正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发绣技艺的创新提高和发绣市场的培养开拓,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对发绣事业发展高度重视,鼓励支持其发展,发绣,在东台大地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并形成了创新、绣制、营销、专业分工的产业链锁,这个工艺正在阔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发绣在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值得各级领导注意和重视的几点问题:1、从业人员减少,效益下降,一幅发绣精品一般要绣上几个月,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而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绣工,则需要几年、十几年的学艺生涯。大多数人已不大愿意从事这种费时慢作的苦活,发绣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艺人才的后继乏人,已成为发绣业发展尤其是发绣精品市场发展的瓶颈制约。2、发绣绣品良莠不齐,购者难辨优劣,目前发绣市场上中不乏精品佳作,但为了降低劳动成本,扩大生产批量,从市场竞争中获利,不少发绣绣工粗制滥造,将质次、价贱,量大的低档绣品投放市场,所谓发绣失去了发绣的真实涵意和应用艺术价值。作为国内外非专业大众消费者,不懂得发绣的技艺知识,发绣难辩优劣真伪,价格不菲的精优发绣绣品,其市场出路自然受到冲击和影响。对技艺的传播方式却仍囿宁愿有封闭的组织结构,这就使发绣技艺的传承,创新,提升受到一定影响。在发绣市场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发绣技艺的创新和市场价值的提升,加快宣传普及发绣技艺和产品知识。市场化意味着大众化。要使大众消费者即一般消费者懂得发绣制品的质量、档次,知道什么是精品,什么是劣品,就应该像书画作品那样,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发绣知识的传播普及工作。比如,可以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开辟发绣专栏和专题节目,请发绣专家、发绣工艺美术大师讲解发绣的历史文化、发绣作品风格、针法技艺、发绣制品的质量鉴别及收藏保管等等;也可由发绣技艺人员举办个人绣品展并开设讲座,展示发绣作品,宣讲发绣知识。通过这些普及性宣传教育,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众消费者对绣品的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传播发绣文化,促进发绣市场的健康发展。
    重视发绣作品的品牌建设。艺术质量决定艺术未来。发绣市场要出精品、出佳作,离开品牌建设是不行的。发绣不仅是一种产品也是一种艺术,她具有个人创造性特点,其作品是依绣工个人对画面的理解及个人的技艺经验、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精神意境等因素,采用不同针法、用色等技艺处理手段绣制而成。所以,发绣技艺人员应有品牌意识,和书画家一样在绣品上绣上个人的姓名(或艺名),逐步确立和提升自己作品的牌子。规模大一点的发绣生产、经销企业,也可由单位注册品牌商标或协会注册商标,但是单位销售的绣品大多是向社会上收购而来或向自己的加工点订货生产的,因此,其精品也应标上绣技人员人个的名字。绣品与作者名字连在了一起,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潜心钻研、倾心制作的刺绣人员便会增加,由此技艺创新、精品涌现的局面也就会出现。
    加强发绣人才的培养。要使发绣走向市场并提升价值,做到久盛不衰,必须打破深闺、作坊式的传技方式,用开放的思维和措施传播技艺。请专业教师和发绣工艺美术大师授课,不仅开发绣专业课,而且开美术基础课、市场营销课,以培养具有现代艺术水平和市场意识的发绣专业人才。同时,可组建发绣技术研究机构,深层次研究发绣传统技艺的保护和新技艺的开发,并进行信息采集。民间,也可由行业协会和从事发绣工艺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成立发绣艺术培训中心,以组织绣工进行技艺培训和交流切磋技术,以不断提升发绣的技艺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消费者鉴赏能力的提高、发绣品牌的确立、绣品档次的区分,加上发绣事业的人才辈出,发绣市场“品精价高、品劣价贱”更加繁荣健康的新时代必将到来。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吴晓楼,1963年2月生,祖籍江苏东台,自幼随师习画,从事发绣工作20多年。2005年由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举力发绣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究班学习。现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盐城市发绣商会副会长。东台市发绣协会副会长。东亭发绣厂厂长及工艺美术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