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遵循因材施艺的原则

[日期:2007-08-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刍议遵循因材施艺的原则

汤可桥   朱镛

    因材施艺是我国历代艺人在工艺美术设计和制作中的实践总结。它既指出了工艺美术在创作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显著特点,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工艺美术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必须根据原材料的特性、质地、纹理、形状、色彩以及制作方法而施以不同的艺术加工,巧妙地融合为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同时,工艺美术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价值规律对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和制作中因材施艺,就能做到用料得当,省工省料,使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统一。因此,因材施艺是我们进行设计和制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律。
    作为玉雕工艺品,原材料贵重,种类繁多,色彩复杂,形质各异,所以,因材施艺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按质施艺

    各种玉料由于成分不同及其质地的粗细、质性的艮脆、色泽的艳润等,构成了玉质的优劣与玉值的贵贱。因此,在各种不同玉质上施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玉琢作品的艺术效果、质量的好坏以及经济价值的高低,所以“按质施艺”是琢玉制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玉质的不同及其在处理上的差异虽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不同类型的区别:
    1、质坚性艮的玉料
    常用的有翡翠、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它们的硬度一般在七度左右,不仅坚硬,而且还有些艮性,琢制比较费工,但可以琢制到非常精细灵巧的程度而不致折损。此类玉料均属高档料,施艺要求精细,但每种玉料玉质的优劣差别较大,因此施艺的粗细、繁简也就不同。一般是,质劣者不施细工,只要大型有“相”即可;质中者可施细工;质优者必施细工。

    2、质坚性脆的玉料
    常用的如玛瑙、芙蓉石之类。硬度比翡翠、白玉等软一些,但性质较脆,因此设计产品时,应在精巧玲珑处多注意连接,以相经支撑。尤其是芙蓉石料不仅质脆,而且多有裂纹,不宜琢制得过于纤巧,同时因料值不高也不宜加工过大。玛瑙料虽属中档原料,但其中质地纯润,色彩艳丽者,则可施以精工,达到精湛绝妙的艺术效果。

    3、质松性软的玉料
    如孔雀石、绿晶、紫晶、软松石等。一般不适宜琢制得过于纤巧,即使能琢制出来,恐怕也难过抛光工艺这一关,所以这类玉料作品一般多用来表现大的造型。如果某些作品要求纤巧细长,也多采用浮雕处理手法,整个造型也宜采用浑厚的表现手法,以避其短而取其长。

    4、质不坚而价值高贵的玉料
    如珊瑚料,虽硬度不算高,但质地润美富有韧性,料值也很高贵,所以在珊瑚料上施艺都应精心设计,精心琢制。所制作品一般都很精细纤巧,加上珊瑚色泽红润,显得更加华丽。
    总之,琢玉的“按质施艺”是千变万化的,要根据具体玉料质地的粗细、软硬、韧脆和色泽的好坏,以及玉值的贵贱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恰当的施艺,做到物尽其用。

    二、量形取材

    玉料的形体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有开采的自然形体(如岫岩玉、白玉、碧玉、翡翠等,属天然山石形体);有经过长年在山谷、河水中冲磨形成的卵石状玉料;有呈树枝状的圆柱体珊瑚料,玛瑙的料形更是变化多端、形态万千。另一种是经过人为的去绺、去脏,将大料“开料”加工成的料形,如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切面的形体。因此,琢玉造型要求依据料形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原料体积高点
    要依据玉料形体的条件,尽量利用原料体积的高点,特别是对于贵重的玉料(如松石、珊瑚、翡翠、青金、白玉等优质料)更应如此。有的作品尽管需要去掉一些料,但应注意做到在重量上减少而在体积上并不感觉小。如果在造型构图上处理得好,还会产生比原料要大些的效果。

    2、根据料形酝酿取材
    要根据量形的原则思考酝酿取材(题材、内容),一块料是适于做浑厚古雅的花薰,还是适于做挺拔清秀的花瓶;是适于做动态优美、衣纹飘洒的嫦娥奔月,还是适于做体态肥胖、惹人好笑的大肚弥勒佛;是适于做机警敏捷的梅花鹿,还是适于做体态丰满的大象等等,均要反复进行推敲。如果作者既充分利用了玉料的形体,又有巧妙深刻的构思,加之施以精湛的琢技,其作品必定是成功的。反之,作品的设计脱离玉料的形体,任凭主观想象设计一个造型,那么题材、内容再好,构思再生动,也是徒劳的。因为,玉料既不能像泥塑那样可以任意塑造,也不能像木雕那样可以粘接。所以玉雕的造型设计必须遵循“量形取材”这一基本原则。

    3、注意做到“破形留神”
   “量形取材”绝不要搞成“品如料貌”。所谓品如料貌,就是指做完的作品形状与原材料形状一样,还保留着玉料的原始面貌,(如某些经琢磨后的成品上仍保留着玉料原有的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痕迹;珊瑚料上做人物或花卉后还保留着珊瑚枝杈的圆柱体状等。)
    我们所指的“量形取材”应是在充分利用原材料形体的前提下,进行构思设计,然后再根据设计的造型,采用“破形留神”手法,达到所设想的造型艺术效果。即按“量形”(按原料形体),“破形”(破原料形体),“成形”(成艺术造型)的“三形”设计与琢制过程,进行玉琢作品的造型。另外也有一些不经过破形,却收到较好艺术效果的作品,即有些玉料形体本身就具体化有某种造型特点,再经作者加以少许巧妙处理,就可成为“量形取材”,用工不大的好作品。

    三、玉色运用

    玉料种类繁多,每种玉料的颜色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玉料,有的也夹杂着多种色彩,所以一颜六色的玉料,可称得上“晶莹美丽,光彩夺目”。各种玉料大部分都有其基本的色调,如白玉为白色,墨玉为黑色、黄玉为黄色等。还有一些玉料在自身的主色调里包含有其他的颜色,如白玉料中含有黑、黄、灰等色;翡翠料中有绿色、粉色、红色、白色和黑色等,因此,在琢玉造型中,对于各种不同颜色玉料的运用非常重要,这也是玉琢创作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其基本规律有:

    1、单色玉料运用
    单色玉料是指整个一块玉料呈单颜色而言。运用单色玉料首先要按玉料色调的气氛、气质以及由色调所产生的情绪来选择适合表现的题材与内容。因为任何色调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玉料的色调与光泽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借助于玉料天然的色调,使这和谐、统一起来,并起到烘托、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其次,在创作设计一件作品时,应注意将玉料的旺色(起主导作用的鲜艳颜色)安排在作品的正面和突出部位,以显示玉色之艳丽。
    例:用洁净清雅的白玉琢制观音佛要比做哼哈二将及二郎神更为适合,也可表现白仙鹤或白孔雀之类题材,这样比较符合欣赏者的心理习惯;反之,用来表现山鹰就不会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如果用浅绿色的岫岩玉琢制“洛神”,虽表现不出朝霞捧日的效果,但作品本身的浅绿色调符合洛神这一“水神”的形象基调,能引起人们对水的联想,并表达出水上洛神的意境。又如,用淡雅的玉料(白玉、岫玉、青玉等)琢制“黛玉葬花”,能表达并渲染黛玉多愁善感的思想情绪;反之,采用暖色喜庆的色调红珊瑚制作,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另外有一些作品的题材内容与所用玉料的颜色很不协调,如用粉红色的粉翠制作马和其他动物,不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反而像是一个被剥了皮露着血肉的马体,使人看了很不舒服,就必须另作选题。

    2、俏色玉料运用
    玉料中所含色彩的形状与体积是自然形成的,既不定型,又无规律。在这些玉料上进行创作设计难度较大,尤其是俏色玉料的运用,除按照单色玉料的应用要求外,还需要一定的步骤和独特的手法。俏色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作品的艺术性和经济价值。
    ①俏色运用步骤
    第一步:审料,即在一块俏色玉料上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玉料进行周密、谨慎的查看,搞清楚A料质:看玉料的质地是细腻、坚硬,还是比较松软;是透明体、半透明体,还是不透明体。B料形:看玉料的基本形体是长方形、方形、三角形,还是自然形体。C料色:看玉料的主要色调和几种俏色;色与色之间的界线是清还是混;色块的形体及在玉料上的部位是浮在表面上还是内含于深层。
    第二步:审料后,如俏色的形体部位明确,就可以进入构思设计,如果俏色部位形体未能搞清,则需先“剥料”。剥料是将玉料的粗皮、脏、绺、杂石去掉,然后才能看清俏色的形体和部位。剥料的过程实际是审料的继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对多种俏色玉料进行取舍及构思更加成熟的过程,所以设计人员对复杂的俏色玉料,往往要亲自剥料,以免失误。
    第三步:经过“审料”、“剥料”,弄清俏色玉料的全貌后,即可进入构思设计阶段。即作者根据所了解的玉料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与推敲,按照自己的意图,加上平时生活的体验和知识的积累,从而在脑子里出现所要创造形象的造型与画面,初步形成若干个腹稿,然后在这些腹稿中进行比较、选择,最后构思成一个题材内容与玉料条件相符合的俏色精品。

    ②俏色运用手法
    俏色的运用手法应注意“顺色”取材(顺色,是指俏色与所表现对象的色调基本相似或相近而言)。依据少而精和恰到好处的原则,尽量将俏色安排在作品的主要位置。有些正反俏色料,可采用“移料法”,以使俏色全部移位到正面,从而充分巧妙地利用玉料固有的色调和形体,使料的质、色、形均与题材内容相吻合。
    在玉器创作用色上,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境界表现。这就是:一绝、二巧、三不花。
    绝—是指玉器巧色技艺中的最高境界。它在艺术上表现为:绝无仅有、绝处逢生,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它能出奇不意地引起观赏者拍案叫绝。
    巧—是指对一件作品里主色外的一或两种异色、或在琢制中突然出现的异色的匠心独运处理应用,即所谓的“返瑕为瑜”。
    不花—是指对含多色玉石如:岫玉、玛瑙等的多色的运用、安排,能合情入理,十分贴切,而不使人看了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言。怎样处理多色玉石的作品,使其“不花”,其做法有:A一块玉石中,除其基色外,其他同类异色分布在好几处,如果都用上,必然会产生“花”的视觉感,这种情况必须注意把同类异色突出在一处运用,多余的应该剜去。B作品中的俏色,尽可能要放在主要又显眼的部位,但不能影响主体色彩。C注意观赏者的欣赏习惯和生活真实感,做到俏色的巧用能与生活中的自然物相一致,才算作巧。D注意巧色物的位置,应根据俏石料中异色的色质、大小、位置、形态等情况,结合情节和形象予以恰当的安排。E必须注意玉石色质和色素。作为巧色,用的色彩应是色质、色素都必须纯净的、晶莹的,红就是红,白就是白,应该和玉料的基色(或指主体色)分得一清二楚,不能是红、白夹杂,这易于产生花乱感,不能达到“绝巧”地境界。

    ③俏色运用举例
    北京玉器厂的俏色作品玛瑙《龙盘》,是一件因材施艺、废料变宝的杰作。作者从废料堆里看到一块灰黑的玛瑙,从色泽和质地上看,确是一块废料,但作者左相右看,发现整团灰黑当中,还夹杂着几块蓝色和白色的斑层,可能还有利用价值。经过反复酝酿思考,终于找到了最恰当的题材《龙盘》。作者将黑色做成光洁的盘身;白色琢成光洁的水面,利用白色中的自然纹理为水波,稍加雕刻即有波涛滚滚之势;又以浅浮雕和装饰手法将小块蓝色做成在水中嬉戏的青龙,形象生动。整个作品有如神话中的宝盘,一条巨龙在盘中戏水,大有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水珠飞溅的神奇意境。作品的特点是:造型简练古朴,工少艺精,巧用玛瑙的自然形状、纹理、色彩以及不同的雕刻手法,使水、龙、盘三者浑然一体,朴实雅致,利用废料创出了精品,而它的艺术效果和经济价值,却能大大超过一般玉雕的水平。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汤可桥,连云港市异珍堂工作室主任。
    朱镛,连云港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经济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