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扬 州 雕 漆
曹启彦
雕漆是漆器工艺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它就是应用中国生漆调剂成色漆一层一层地涂在各类胚胎上,当涂漆达到符合生产需要的厚度,然后用刀在漆层上雕出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图案纹样。
一.扬州雕漆工艺的发展史
扬州雕漆工艺始创于唐代,发展到宋代时期,雕漆产品便日趋成熟,显得相当精致。
扬州雕漆工艺发展到明代,已远远超越过去。扬州珍藏的明代云纹雕漆高足杯一樽,杯形庄重大方,为夹萱胎,杯的局部使用铜制部件,外部为深刻云纹,刀工简洁,线条秀劲,色彩鲜艳。其造型纹饰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还有一樽雕漆花枝纹三足炉,也是明代雕漆产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炉为圆形,四周满雕,均为花叶枝纹,加工纯朴,生动有力。它和云纹雕漆高足杯造型相似,如出一辙。
扬州雕漆工艺发展到清代,它的艺术造型和雕漆技艺都得到了新的发展。扬州收藏的三色雕漆瓶一对(即剔彩漆层分别髹涂以红、绿、黄等颜色)为清代初期的作品。瓶体较大,高约0.3公尺,为深刻雕漆。在瓶体口利用不同的漆层,按图案制成红、绿、黄多色雕漆瓶,颜色鲜艳柔和。这种多色的雕漆产品,可谓清初雕漆产品的一大特色。还有葵型雕漆盒一对,盒型似葵花,高约0.31公尺,它的工艺特点是使用浅刻和深刻相结合的方法,底纹全部采用浅刻菊花纹,布以四周的是十二幅菱形图案,间以人物山水,其上则深刻“太白醉酒”,造型优美,富丽堂皇,体现了清代中期扬州雕漆工艺的特点。
清乾(隆)嘉(庆)年间,扬州漆器已发展到具有相当高工艺的水平。扬州漆器名师卢葵生,把雕漆工艺和镶嵌工艺结合起来,始创了“红雕漆嵌玉”,使产品更加优美宜人。由于清代中期中日两国贸易频繁,雕漆产品曾大量出口。
到清代后期,扬州漆器逐步走向没落,了民国便日渐衰退,产业凋零,名家不多,佳作罕见,面临着日薄西山,就气息奄奄的境地。雕漆工艺也是如此。
解放后,扬州漆器工艺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54年7月国家对漆器行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清了漆器工艺的沿革和它的现实情况。1955年春正式建立了扬州漆器生产小组,发展至今。扬州雕漆工艺,作品雕刻精致、刀法明快、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以它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
综上所述,如果说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是扬州雕漆工艺史上的兴盛时期,这两个时期又以清代中期为鼎盛时期,那么如今的扬州雕漆工艺则在古代鼎盛时期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光大,比过去更胜一筹。
二.扬州雕漆产品的制作过程及要求
雕漆工艺属于特种工艺,因而雕漆成产品制作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生产周期长。一件产品往往几个月以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方能完成。一般来讲,它的生产需要经过制胚、做底、光漆、描样、雕刻、磨光、了面等主要工序。下面逐一介绍各工序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一)制胚工序:所谓制胚就是使用各种不用的材料,经过加工制作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的胚件。通常利用木材制成木胚,或利用铜皮制成铜胚,或利用大漆和麻布、绸布制成夹萱胎,也有利用纸做成纸胚,还有直接利用瓷器做成瓷胚等待。
(二)做底工序:就是在各种胚件上进行处理,做灰,以保证漆在底材上的附着力的一道生产过程。
(三)光漆工序:光漆涂漆就是按照工艺要求,在做过底胚的胚件上一层层的涂上调剂色漆,并使其积累到相当厚度的全过程。
光漆首先要按照工艺要求,确定涂漆的次数,其次就是要确定调剂色漆的颜色。
光漆工序是生产雕漆产品的关键工序之一,他关系到整个产品的内在质量,关系到能否满足下道工序即雕刻工序的需要,能否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因而第一,要掌握好天气及温湿度的变化,把握住每天光漆的次数,一般每天(24小时)光漆三次,冬天每天二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层漆之间的附着力。如果把握不住,当雕刻时漆层将会脱落。第二,如果要求制作为云雕产品则光漆时要各种色漆交替涂刷。
(四)描样工序:描样就是将设计的图形描绘在涂过的胚件上,而目前通常在第一次描样时用贴稿,也就是将稿件贴在胚件上。
(五)雕漆工序:雕漆就是在胚件的漆层上按照设计要求雕出各种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
1、刀具:雕刻常用到的刀具有:平口刀,拿刀,弯刀,凹刀;各自的主要拥堵为,平口刀铲平面,拿刀雕刻出各类图形的轮廓,弯刀多用于镂空雕,凹刀主要刻出凹凸面。
2、在雕刻过程中对操作者的要求
雕刻过程本身就是再创作的过程,操作者要想淋漓尽致的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图形,必须符合以下两点:第一,操作者必须要懂得画意。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不懂画意的操作者想雕出好的产品是不可能的。第二,操作者必须了解画面的结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熟练的掌握各种雕刻技法。只有这样才能雕刻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形象生动、构图优美、线条流畅的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类图案,准确地反映出设计者的意图。通过艺术的再加工,工艺的再创作,进一步完善设计,提高设计水平,才能雕刻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来。
3、几种常用的雕刻技法
(1)浅浮雕又称为浅刻雕,是在涂有很薄的漆膜上雕刻出各种画面。
(2)半浮雕是在涂有上面层次的漆面上雕刻出各种花卉及图案纹样,推出层次来,使使物体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3)高浮雕是在胚型涂有200-300道漆层上雕刻各种不同画面,推铲出各种不同角度的透视感,远近分清,具有立体感。
(4)镂空雕主要反应在漆层的厚度来确定的,一般需要涂500-600层漆胚而后根据画稿要求雕刻。镂空雕是在刀法上和技艺上雕刻各种层次多变的技法。镂空要有虚实、层次,使画面更具有立体空间感。
以上所述的几种雕刻技法必须恰到好处的结合运用在一件作品上,而不能孤立的运用。如2006年我厂制作的雕漆圆盘地屏“溪山访友图”,在西博会上被评选为特等奖,这件作品四周群山重叠,松柏森森。中间雕刻着楼台亭阁,楼前绿水悠悠,宛若仙境。它在雕刻技法上是将高浮雕、镂空雕、半浮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的典范。画面层次多达10层以上,且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是一件不可多的精品。
(六)磨光工序:就是在基本雕好的作品上,待漆达到相应的硬度,运用工具和抛光材料刮去刀痕和抛亮的过程。
(七)了面工序:就是在磨好的作品上进行精雕。如雕出房廊的瓦行、松球、头发丝等细线条。
总之,以上举出的各道工序都有其各自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要求。主要工序为光漆和雕刻两道,光漆的好坏关系到作品的内在质量,而雕刻好坏都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效果。
三.扬州雕漆产业的分类
扬州的雕漆产品结构复杂,变化大,形状各异,色彩丰富,但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从产品的大小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大件产品,如屏风、地屏、挂屏、荷花缸、横匾等。
第二类为小件产品,如花瓶、盘、烟具、炉、薰、碗、筆杆、曾等。
(二)从产品的实用性上可以分为:一是欣赏品;二是实用品。但是一件比较好的雕漆产品往往是将欣赏与实用相融合为一体而无法划出明确的界限。
(三)从产品的色彩上可以分为:单色雕漆产品,即在一件产品上使用一种漆色;多色产品,即在一件产品上使用了两种以上颜色的漆。
总之,雕漆产品的形状、大小、色彩是根据其设计的要求,所期望达到的艺术效果而定的。大要显得端庄秀丽,小要显得玲珑,结构复杂、色彩丰富而要显得层次分明且透视感强。扬州雕漆技法之全,刀法之多,都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博众家之长发展起来的。但是要想雕刻出一件好的作品,必须深知各种刀法,做到用刀如用笔,刀在意先,施意于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图美刀更美,刀远神出的境地。
扬州雕漆工艺继承了我国优良的传统艺术,并且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在今后的艺术发展道路上还要不断地博采众家之所长,取众家之精华,不断地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曹启彦,江苏扬州人,1959年6月出生。中国画画家,扬州漆器厂工艺美术师、设计室副主任兼设计。自幼随父习画,1979年6月在扬州工艺厂担任设计员工作;1985年4月担任国画车间主任兼设计;1988年11月调入扬州漆器厂商场部国华表演兼设计;1993年9月入南京艺术学院深造,得到陈大羽、周积寅等教授的悉心指教。本人创作设计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奖。现为扬州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扬州市美协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
联系方式:扬州漆器厂设计室
手机号码:1300439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