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传统产业发展

[日期:2007-09-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传统产业发展

王林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适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也是面向后代与未来的发展观。对于具有几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技术、产品、人才资源,在全省全国居于重要地位,在打造“文化扬州”中承载重任的扬州工艺美术产业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为传统工艺产业发展所用的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配置和使用,促进传统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扬州传统工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来,扬州工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产业的目标,在整合行业资源,挖掘传统文化资源,集聚人才资源,用好政策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整合行业资源,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为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促进企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一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结合企业特点,分别采取整体改制、破产清算、破产重组、歇业清算等多种形式,完成了除传统骨干企业外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的改制任务,排除了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了企业活力。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力度,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企业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历史包袱,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招商引资,借力发展。精心策划组织了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系列活动,组织赴新疆、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招商,多次组团参加北京大连交易会、杭州西博会等全国性展会,进行招商推介。以与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合作举办“2006年台湾佛光山祈福灯会”为契机,组织扬州工艺精品赴台展出,进一步促进了与台商的交流与合作。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住国内行业巨头产业扩张的机遇,争取多种途径引进外来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全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带动和示范效应。推进以民引外、民外合壁工程,力求把先进理念、技术、管理和广阔市场引进民营企业。三是分类指导,盘活存量。根据不同所有制企业特点,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帮助把关掌舵,引导帮助企业化解制约因素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协调作用。几年来系统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工艺地域品牌。扬州传统工艺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应以“扬弃”的态度,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放大产业优势,做精做响品牌。一是挖掘传统精华,坚持产品创新。不断深入挖掘扬州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及其特色,坚持精品战略,翡翠《螳螂白菜》、点螺卷轴画《春江瀛洲图》等一批代表当今较高水平的工艺精品相继问世。同时努力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嫁接改造传统工艺,以注重运用“四新”开发古今结合、中西合璧的旅游产品为方向,努力实现与文化、旅游、装饰、礼品、收藏投资市场的结合。二是树立自身形象,建设文化旅游精品。2003年建设了扬州工艺美术馆,实现了扬州工艺几代人的梦想,深得广泛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成为扬州的城市名片之一。为促进产业集聚,提出的建设工艺一条街项目,受到政府高度重视。04年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扬州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建设以工艺美术馆为中心,北护城河为轴线,融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工艺文化长廊的构想。积极建设扬州玉器厂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项目,一期工程玉景苑精品展示楼今年烟花三月期间将对外开放;通过软硬环境改造,玉器厂将成为集工业生产、传统文化展示、科研、教学、参观、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扬州漆器厂充分利用老厂区黄金地带和新厂区发展空间的优势,挖掘现有资产潜力,调整经营布局,把发展三产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工艺文化长廊的新亮点。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扬州工艺地域品牌。充分发挥漆器玉器优势产品的品牌效应,形成扬州工艺全行业的无形资产。承办了省工艺美术高级发展论坛;成功地组织了玉文化研讨、工艺美术珍品捐赠、扬州漆器原产地域保护揭牌暨工艺大师带徒津贴发放、第六届西博会获奖人员座谈会等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扬州工艺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以“特装”形式开展的几次整体推介活动,硕果累累,特别是在第五和第六届西博会上,连年获得2个特等奖等19个奖项,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全国工艺美术界的高度赞誉,扬州工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集聚人才资源,培育大师名人队伍。企以才治,业以才兴。扬州工艺拥有占全省总数五分之一的大师队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是行业的宝贵财富。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把发现、培养、引进、使用、凝聚人才,培育大师名人队伍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一是尊重人才,着力改善大师待遇。尊重、信任和爱护人才,坚持做到重大活动请大师参加,重大问题向大师通报,重大决策听取大师意见,重点产品由大师操作把关。在本届市人大和政协委员中,有1名大师为市人大常委,3名大师为市政协委员。二是提供平台,让人才多用武之地。建立了大师工作室,改善大师的工作条件。先后多次组织大师出国出境考察、观摩西博会、参加北戴河全国行业协会活动、赴新疆等地采风等。推荐申报省和国家级工艺大师,组织大师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行业评比,筹备全市工艺美术精品展,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构建更加广阔的舞台。通过建设漆器玉器中级工培训基地,加强技师和技术工人的培养,为大师名人队伍提供后备力量。不仅重视本系统工艺大师及各类技术人才的保护培养,而且广开才路,广泛吸纳集聚各方各类人才,共同创业。三是关心生活,使人才少后顾之忧。每年春节前,都请市领导走访慰问大师代表,每当大师生日或生病时都登门祝贺看望。为培养新人和解决大师们的生活待遇,经过多方努力,04年起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拨付专款为大师们发放带徒津贴,使大师们倍受鼓舞和鞭策。努力营造“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鼓励竞争、容忍失败”和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今年有47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市级工艺大师评审公示,有多名大师申报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四、运用政策资源,依法保护传统工艺。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传统工艺,国务院、省人大先后颁布实施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等重要文献。扬州传统工艺的保护发展也得到了全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扶持。04年8月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作出了保护扶持传统工艺的四条政策性意见,并逐步得到贯彻落实。建立了传统工艺保护发展基金;“师带徒”工作成效显著;恢复中断了18年的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这是继建立工艺美术馆和发放师带徒津贴后的又一件深得人心之举措;为丰富馆藏,在组织开展工艺珍品捐赠活动的基础上,市政府收购工艺美术珍品工程开始启动,第一批财政专款20万元收购的刺绣《骑驴寻梅》、金属工艺品《浑天仪》等四件工艺珍品将被永久保存在扬州工艺美术馆。根据省文化厅统一部署,经过大量的调研及文字和录相资料的整理,扬州漆雕、玉雕、剪纸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在市政府和有关综合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扬州漆器获得原产地域保护,扬州漆器质量标准方案作为《原产地产品扬州漆器》国家标准也获通过,在全国工艺美术产品中开了先河。经挖掘整理,扬州民间工艺一宝——硫璃灯的传世佳作已在扬州工艺馆展示,并在05年西博会及赴台工艺精品展中亮相。扬州漆器厂漆花牌漆器和扬州玉器厂玉缘牌玉器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并正在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开展横向交流,组织整体推介,落实保护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一五”期间,扬州工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科技进步、品牌建设、改革改制和制度建设,在借助外力、企业创新、提升形象、重组深化和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促进扬州工艺行业的发展再创新水平。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王林,女,扬州市工艺美术工业联社办公室主任。
     电话:0514-8793897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