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绣地屏《沉香亭》创作浅见

[日期:2007-09-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双面绣地屏《沉香亭》创作浅见

                           扬州绣品时装总厂  杨萍
 
    2004年,由卫芳设计,我独立完成的仿古双面绣地屏《沉香亭》参加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展获得优秀作品奖。 
    这件作品的获奖,凝聚着我近两年艰辛的工作,也体现了扬州刺绣在新时代的发展。扬州刺绣历史悠久,由于受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扬州刺绣以表现此类题材而见长。画稿大多取自历代众多名家的优秀之作,是一次对美术作品的再创作。一件成功的刺绣作品往往能达到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原作的艺术感染力,是画与绣的完美统一,真正体现出刺绣艺术的精妙之美。
    要再现画作的意境,对原画的理解,包括对作者的了解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双面绣地屏《沉香亭》这件作品取材于清代著名画家袁江的绢本画作《沉香亭》。袁江,清代人,被誉为“界画魁首”。所谓“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画科,是题材以宫室、楼台等建筑为描写对象,以舟车、人物、山水为点缀的一种山水画。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直尺),故得名。“界画”早在隋唐时期已成熟,如现存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描绘佛殿、楼阁等建筑物,就是应用界画手法绘成的。此后,历代都有以“界画”著称于画坛的名画家,如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金明池争标图》页等,均是很好的例证,这同时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社会风俗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很可贵的历史资料。元代以来,文人画盛行,“界画”遂不被重视,传统几乎中断。清代初期,寓居扬州的一些画家如李寅、颜峰、颜岳、袁江、袁耀等继承了这一画科,使它得以发扬光大。其中成就显著、为人称道者,有袁江、袁耀。
    袁江为清代界画高手,创作严谨工整,题材多描写古代宫苑,也擅长写意画,所作景物曲折有致。他的后半生,约清雍正年间,应聘到山西太原,为客居扬州蔚姓盐商作画多年,因此他存世的作品流散在北方者居多。
    沉香亭,系唐代宫苑中之名亭,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游赏宴乐所在。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曾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之名句。袁江所绘《沉香亭轴》,绢本,设色,纵197.5厘米,横121.2厘米,行书题:“沉香亭”,署款:“庚子壮月邗上袁江拟意”。图中,远景山峦起伏,近景宫墙内,殿堂与长廊相连,形成规模宏敞的庭院,葱茏苍翠的松、柳、柏树穿插错落有致,奇异玲珑的山石布置其间,盛开的桃花、玉兰花等有意点缀。活动于殿堂、亭阁、长廊之间的人物虽小,但身姿、神态细致生动。宫墙右侧,曲水萦绕,拱桥通向彼岸,水中有游艇,画面春意一片,生机盎然,构图严谨,景观开阔,笔法工写结合,远山水墨滋润,云雾蒙目龙,垂柳、殿宇掩映,景色幽深。近景庭院结构精巧,一丝不苟,颇富真实感,用墨设色不拘成法,建筑物以暖赭、石绿色为主,色调明快,艳丽醒目,风格独特。这一切足以说明作者具有高深的功力和艺术修养。
    作者了解了,画作也分析了,如何正确还原原画是刺绣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了体现袁江画作的意境,我运用了数10种针法和上百种线色,重点刻画了主题:亭台楼阁、长廊、曲栏的精美结构和建筑物线条的挺劲及密而不乱。在绣制过程中,我采用了粗细虚色,运用变化的针法来还原浓淡的色彩,突出山石的光滑、粗糙,凹凸皴裂的质感,着力表达原画丰富的层次。整幅作品浅色的运用夸张了原作色彩的鲜明度,使得金顶红墙更加显得辉煌。近景的假山采用实绣的手法,而上方远山则虚实并用,表现山石的明暗主题。对画中的松、柳、花木,用多种针法和色彩绣出浓淡、疏密的层次。
    准确把握丝线的光理,是创造一件成功作品的关键。“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在处理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体现出绣工的精细,要求山水层次分明,亭台楼阁及人物比例准确,棱角挺括,设色古雅,整体画面厚重,富有立体感;后者着重表现的是神韵,通常以“毫针”针法绣制,作品活而不乱,疏密有致,浓淡渲染,灵秀古雅。在《沉香亭》这件作品的绣制过程中,对画稿不同部位的要求我进行了认真分析,确定以不同的针法、丝线的粗细和色彩进行搭配,特别是准确把握丝线光理。如在绣制山水远景时,采用线丝来体现原画的虚幻。由于丝线光理的准确把握,使绣制出来的作品较之画稿更加光彩艳丽,华贵高雅,实现了画于绣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出刺绣艺术的韵味。
    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前辈大师的传授,得益于自己的实践,更得益于自己对这项事业的执着。正是有了这些,《沉香亭》这件作品才能够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才能够得到社会良好的反应,才能够得到外宾的喜爱。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扬州刺绣以格调高雅、雅逸传神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的绣坛独树一帜。作为从事扬州刺绣,特别是手绣的工作者,将继续钻研业务,力争使这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技艺发扬光大。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杨萍,女,1980年5月分配进扬州绣品时装总厂,一直从事精品手绣。2000年12月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2006年被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从事精品手绣工作27年来,多年的锤炼使得本人的技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作品《沉香亭》、《汉宫春晓》、《春江水暖》、《华岳高秋》(均为双面绣地屏),《桂菊山禽》、《黄山晴云》(单面绣),单幅价值都达万元以上。

   联系电话:1358523793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