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日期:2007-09-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朱景美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是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设计哲学与现代  室内设计有何种关联,怎样对现代室内设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了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之间密切关系。并结合在近年中接触的认识谈谈自己在设计中的体会。

 

    关键词:设计哲学   现代室内设计  

 

    正文

1.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设计(DESIGN)是连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的桥粱,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大致可归纳如下:

    DESIGN:设计、意匠、计划、草图、图样、素描、结构、构想、样本。

    因此可以说,设计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终止目标。

    设计为人服务,在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规定并改变人的活动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启发人的思维万式,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设计具有不同的使命与方向。古代社会,设计主要为神而存在,在漫长的中世纪,设计则是以为宗教和帝王贵族服务为主要宗旨。然而,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和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过量工业化的代价正在瓦解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向大自然的掠夺性索取,工业公害以及人口恶性膨胀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危饥、人情淡漠、人满为患等等。由现代文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逼迫人们不得不回到人类最起码的“生存”这一根本的保守性的立场上来。为了人类生存与改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设计”,通过设计从宏观上改善环境,创造一个精神充实且具有高文化价值的社会环境。可以说,这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对设计的真正使命和作用的殷切希望和期待。“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桥梁,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理想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设计”在现代和未来将走向城市与民众,它必将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勿庸置疑,“改善环境”、创造环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人类文化活动的重点。

关于宏观上的设计分类:历来有过多种尝试,但是,若将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体系分类之坐标点,便可由此科学地建立起相应的基本设计体系。

设计的三大体系是紧密相联系的,但在以上三大设计体系之中,由于近代以来人与生存空间的矛盾已发展到了人类忍耐的最大极限的边缘,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设计”概念的堀起(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提出:“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美国建筑师们认为:“八十年代的重要发展不是这个主义或那个运动,而是对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普遍认同”)。固此,通过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就成为三大设计体系中最为根本、最为宏观、最为紧要的方面了。系统一的视觉传递设计是维系社会这个大环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意志疏通和情报、信息交流装置设计。系统二的生产产品设计,确切地说,就是环境装置及生活用品设计。系统三的空间环境设计含括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壁画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和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以上各类艺术的整合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部环境设计,是空间环境设计系统中与人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和最为重要的方面。

 

2.现代室内设计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应对现代人类生活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西方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报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车为特征。汽车社会的出现,在城市中夺走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减少了人的活动机会,以及排废气污染了空气,其临时性弥补办法是世界各国流行的开设“步行者天国”作法。规定汽车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区段道路禁止

通行,给人们提供有限的步行环境和悠闲的活动交流机会。

    巨大化:商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占据了城市中一个又一个巨大空闻,也扩大了建筑与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楼群使人们感到窒息、压抑。当前的弥补办法高层建筑群之间整修开设广场和休息区段,以及设置人际交流服务设施等等,以期减压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动空间。

    情报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传递即时、快速,城市信息传递装置的发达,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既紧张又必要。情报信息装置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的视觉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难题之一。在城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大城币的管理部门对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置有种种规定和限制,但仍挡不住危害日益严重的视觉污染的泛滥。

    以上介绍的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带有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倾向,那些临时性弥补办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是否步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过量工业化的后尘,发展类似“爆炸型”的现代城市呢,问题值得思索。然而自七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少大中城市确有摹仿西方发展城市的倾向,在那里具有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征已日见明显,需引起警惕,予以探讨。

    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现代化’上的表现及进入工业文明的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但是,从辩证的眼光看,在中国的这种迟滞发展的反面,由于前车之鉴,我们就可以得天独厚地享有着不可能走向过量工业化的优越性。就在世界即将进入“脱工业化阶段”之际(过量工业化的代价正在瓦解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先进工业国将因首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进入脱工业化的阶段)。这却给了中国一种“特殊的机遇”,就是让我们在发展现代城市社会时避免形成西方“爆炸型”的生活方式,又非前工业化农业社会的“化石型”的生活方式,而是去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路来。这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说,现代室内设计也具有现代艺术的以下基本特征:

    1)尝试性   尝试、创造及艺术、科技各门类的相互渗透、异种杂交。

    2)参与性   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以及启发童心的游戏特点。

    3)相关性   强调人与空闻、人与物、空间与空间,物与空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科技性   信息情报性及现代科技、材料、工艺的综合体现与应用。新的宏观效果和微观肌理效果的追求。

5)流动与可变性   节奏的快速与灵活可变性特点。

6)时空性   时间、空间的艺术展现手段的运用,等等。而且现代艺术风格演变、手法变换频繁,还将不断出现新的种类与特点。这些现代艺术的特点大多都反映了人的自主精神的强调以及物为人用的宗旨。此外,艺术种类共生共荣、艺术的抽象化倾向也日渐明显与昌盛。

 

3.从“室内装饰”向“室内设计”概念的演进

 

    室内设计专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与认识,在从“室内装饰”向“室内设计”概念的演进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室内装饰”的目的在于美化,在建筑师提供的内部空间中,对空间围护表面进行绘画﹑雕塑和涂脂抹粉的装点修饰。古代社会,欧洲古希腊古罗马的石砌建筑,东方古印度的石窟建筑和中国的木构架建筑,由于装饰与结构部件紧密结合,装饰与建筑主体为一体化作法。然而十七世纪初欧洲巴洛克时代和十八世纪中叶的洛可可时代,开始了室内装饰与建筑主体的分离。这是因为建筑物的主体和外装修的使用年限远比室内的使用周期要长的缘故。在营造法国的宫廷建筑和贵族宅邸时,作为新的职业者开始使用了“装饰工匠”的名称,这意味着已经到了可以不动建筑物的主体,按照时代的流行样式,只对建筑物的内部频繁地进行改装的时期了。

    巴洛克式建筑的室内,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是天主教教皇派为了恢复天主教的优势而使教堂的室内装饰具有启动宗教感情更加高涨的形态。而洛可可式建筑室内则是皇宫贵族为了得到舒适的私密的室内而追求优雅的更为亲切的室内装饰效果。多以花鸟、贝壳为题

材,并为适应宫廷的异国情趣要求而在室内采用了许多中国式装饰。室内具有过多的装饰和华美的效果。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的手工制作竭尽装饰之能事,被称为“室内装饰”的典型作法。

近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以及混凝土建筑出现之后,混凝土建造方式不仅使室内装饰从建筑主体中脱离开来,而且发展成为不依附于建筑主体而相对独立进行生产制作的部分了。十九世纪欧洲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分离派运动,解开了单纯装饰部件与建筑主体相结合的矛  盾,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随后,包豪斯学派强调形式追随功能,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提出四维空间 (三维空间加时间)理论.提倡抛弃表面的虚假装饰.认为建筑美在于空间的合理性和结构的逻辑性等。因而现代主义按照工业化大生产的规范要求排除装饰,强调使用功能以及造型的单纯化。给予使用功能以形式表现的重要地位,于是“室内装饰”开始衰落,代之以更为有计划性和理论性的“室内设计”。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对建筑和室内设计功能与精神两个方面的要求和价值取向,其积极﹑合理的内涵应予肯定。

 

一.共同的期望

 

中国的室内设计专业已经起步发展,行业队伍正在形成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室内设计事业的道路上,有两个问题提出来供参考:

第一自近代以来,国际上工业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室内设计师们既重视技术,又强调人情味。在艺术风格追求上变化频繁,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面对工业先进国家室内设计的发展态势,我们不应迷失方向而尾随其后,照抄照搬、步入后尘。中国的室内设计师们应在加强室内设计基本理论学习(包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继承) 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以借鉴、探索、创新的态度去对待外国的设计理论与流派。我们应立足于自己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深入细致、全面周到地去思考和处理室内设计中各个方面的问题,使我们的作品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美学追求。

第二、为努力改变我国的城乡面貌,我们应把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作得舒适方便、美观大方、有文化、有特色,这是我们面临的长期任务。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城乡规划设计和公共环境设计已逐步受到重视,城市中许多高标准的现代化高层建筑引入注目,但是在中国的现代城市建设中,我们的眼光不应仅仅局限在少量“高、精、尖”的。“楼、堂、馆、所”上,这是因为只有大量性的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外环境设计才能从量上与质上真正说明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与文化水准,而不能仅从少量涉外饭店来衡量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的水平。如何能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大量性建筑或标准不太高的公共建筑以及住宅室内设计搞上去,这是我们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室内设计师都应当为之努力的任务。

我国目前已开始进入发展城乡住房建设和提高人的居住环境质量的新时期,室内装饰材料行业也发展较快,然而从现代环境艺术系统的理论高度与国外创作水平来看,我们仍处于启蒙时期。因此.向社会广泛宣传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设计来改变某些落后的生活方式,用好的环境去陶冶造就下一代,以及使人们感受到人的生存价值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繁荣进步,这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

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专业队伍正以新的步伐迈向灿烂的二十一世纪。

 

 

参考文献
[1] 
董占军.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5.
[2] [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26-127.
[3] [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M].上海:三联书店,1996,952. [9]  []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61.137.
[4] [
]格罗比乌斯.包豪斯宣言[A].载奚传绩编.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朱景美,女,南京金陵国际装饰设计工程实业有限公司设计师,初级职称。

 

联系电话:025-8655311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