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体到最终意象

[日期:2008-11-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从本体到最终意象

 

王兮扬   陆伯成

 

目录

摘要--------------------------------------------------- 2-4

关键词------------------------------------------------- 2-4

一.室内设计发展背景------------------------------------ 5-6

二.室内设计新的影响因素-------------------------------- 6-9

1.     快速图像化时代------------------------------------- 6-7

2.  室内设计新的趋势----------------------------------- 7-9

3.     室内设计新的观念------------------------------------- 9

4.  室内设计新的手法------------------------------------- 9

三.地方风物意象-------------------------------------- 10-11

1.     地方风物-------------------------------------------- 10

2.  风物意象--------------------------------------------- 11

四.从本体到最终意象-----------------------------------11-14

1.     隐性的误区---------------------------------------- 11-12

2.  地方风物意象的艺术提炼---------------------------- 12-14

五.从本体到最终意象概念的现实意义------------------------14

参考文献-------------------------------------------------15

 

摘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室内设计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对于中国本土的设计师而言,如今,对传统的继承应该是义不容辞的,然而关于传统与现代问题的抽象争论从未平息。如何打破这种无休止的争论,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如何将本土的设计与国际化接轨是当下国内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只有在把对传统问题的探讨具体到地区(地域)代表性特征上,探寻传统文化之下的地域个性,并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诠释,才能开拓出中国本土设计的一条新路。

本文主要运用概念对比的方式,针对以往在室内设计领域概念上存在的误区提出新的概念,使读者能迅速把握新旧概念的差异,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正确理解概念含义,从而为室内设计如何体现本土性,地域性特色,如何与国际的,前沿的设计潮流接轨提供了现实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本体   地方风物   意象

 

室内设计发展背景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室内设计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此行业从无到有,其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

在世界室内空间的全部设计总量中,居住空间占据最大份额,其次是工作空间,最后是公共空间。这样的排序符合人类生活行为需要的本能。然而中国的室内设计却走过了一条逆向发展的道路:从公共空间开始到工作空间,然后再到居住空间。而且集中表现在最具功能特点的三类建筑上。即:酒店写字楼住宅。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十年间,在中国的大地上从无到有地冒出了数以万计的大大小小符合国际标准的酒店。现代意义的中国室内设计由此迈出了第一步。从空间形象的审美概念出发,追求表面效果的设计成为主流。

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作为动力才能运行。由于室内设计本身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与这个行业相关的市场涉及材料,施工,设计三个大的方面。二十年来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及不平衡。其中发展最快种类最全的是材料市场;相对成熟的是工程施工市场;只有设计市场还处于步履艰难的初级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也在不断的影响着中国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学术界(在此仅探讨设计领域)关于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等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在具体的设计作品中各种设计手法的运用可谓是百家争鸣,各

种实验性的作品也层出不穷。

在设计界,无论是西方还是国内,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三条明显的线索:1.反对传统,标新立异;2.注重传统精神的体现;3.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这三条线索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中都能够得到非常清晰的体现。

对于中国本土的设计师而言,如今,我们对传统的继承应该是义不容辞的,但如何将本土的设计与国际化接轨也是当下国内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只有在把对传统问题的探讨具体到地区(地域)代表性特征上,探寻传统文化之下的地域个性,并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诠释,才能开拓出中国本土设计的一条新路。

 

室内设计新的影响因素

 

1.     快速图像化时代。

当下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图像化的时代。报纸、杂志、小册子、广告牌、电子公告栏、T恤衫和小茶杯上的符号和图案、大街上的商品推广秀、电影首映式和乐队演唱会、电台的声音、电视屏幕的影像,还有几乎与用电插座一样多的互联网接口……这是一个媒体无所不在的时代,也是信息迅速膨胀和广泛传播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已经全面进入这样的媒体信息社会。而近二、三十年迅速发展的中国,目前至少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片沿海地区和为数不少的内陆中心城市已经充分具备这样的特征,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媒体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也是烙印般的深刻。

这种变化的趋势佐证了踏着全球化的步伐迅速进入消费社会、媒体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当代中国社会里图像的巨大威力和视觉文化的兴起。

在媒体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带动下,中国社会确实开始进入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快速图像化时代”。室内设计作为社会文化行为的一部份亦深受影响,因此要探讨中国目前的室内设计实践,不能忽略社会文化状态对其作用力。

整个社会趋向于视觉化,人们希望迅速地、轻松地、愉悦地接受信息。可能性与需求的一拍即合导致图像信息空前强大。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公众注意的室内设计事件往往通过图像的视觉冲击力来显示力量。图像化、视觉化的体验成为室内设计体验的一个独立和比重相当大的方面。

在目前的中国,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给社会观念带来巨大的压力——“现代化”几乎等同于“西方化”,“发展”几乎等同于“与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精美的西方室内设计作品在中国广为传播,给中国设计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诱惑。由于文化上强弱势的对比,西方图像化的社会起到强势文化图像“范例”的作用。

2.     室内设计新的趋势。

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室内设计实践中,对于室内设计的理解和在设计中手法的运用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室内由于本身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形态是一个六面围合的虚拟空间。这个虚拟形态在空间的边界上是以地面,墙体,天顶构成的实体界面,因此

最能表达设计概念的自然也就是这些实体界面。于是室内设计者在最初也总是把文章作在界面上。“装修”一词非常贴切地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如果室内设计者在理念上难以跳出装饰的巢臼,那么室内装修作为该行业的称号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在室内设计中,只有对空间加以限定,才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目的性的限定就是研究各种空间环境中动态实体,动态虚形,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功能与审美问题。

装饰则是一种限定性针对性很强的概念。总是可以对应于各类物化实体。在艺术设计的概念中,装饰是具有美学价值的物化存在样式,它以不同的风格,图案,色彩,质地,传达不同的审美意象。

空间与装饰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专业成为一个左右其发展方向的词汇界定。以空间理念完成的设计给人的总体感受是理性的,概念的,综合的。而基于装饰理念的设计给予人的是感性的,具体的,细腻的感受。

作为中国室内设计者的总体设计概念,在二十多年间完成了从界面装饰到空间设计的转换。

在近几年的室内设计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强调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空间界面的设计重新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界面的装饰得到复兴,这一现象在建筑设计中也由为突出。建筑表皮的设计已经可以脱离建筑实体本身,甚至与建筑的功能性相分离,这使得界面的设计无论在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中获得了相当大的空间,各种处理手法以及新型材料的运用也层出不穷。室内界面的设计不在受制于空间实体和空间的性质的特殊限定性,戏剧化,舞

台化,时尚化的趋势在室内设计作品中的体现也日趋明显,这使得室内设计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感受上都更加感性,具体,细腻。

3.     室内设计新的观念

前文已经提到,在设计界,关于传统问题的争论一直是个焦点,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大量的设计作品中都有着或成功或失败例子。室内设计发展的二十年间,体现传统文化的设计手法大多是直白的运用传统符号,如传统建筑构件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直白的装饰,如传统工艺品,传统艺术作品等;形式的模拟或近乎于照搬的空间处理手法,如空间中的造景,造园。然而这些观念和手法在当下设计界中正在被给予不断的否定,设计工作者们日趋发现这样的室内设计方法过于肤浅,照搬的是传统的形却体现不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更不能发觉传统之下不同地域所体现的鲜明个性,造成了室内设计中风格的僵化和地域特色的丧失。

因此,必须把对传统问题的探讨具体到地区(地域)代表性特征上,探寻传统文化之下的地域个性,从地方风物所传达的意象中提取设计元素,才能开拓出中国本土室内设计的一条新路。

4.     室内设计新的手法

我们现在经常可以听到对室内设计作品有这样的评价:“这个空间很酷”,“这个设计好眩”,这些都无疑体现出室内设计中新手法的出现:大量运用平面的图像,灯光色彩的舞台化效果,自发光物体的设计运用等。当然这些手法的出现是与新型材料的不断开发分不开的,这为室内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

 

地方风物意象

 

1.地方风物

说起地方特征,我们常常联想到当地特殊的自然风光,即风景的范畴。然而地方风景并不能完整的概括地域特征,因此在此提出地方风物的概念,即地方代表性的风景状况,特殊物产以及可以从地方风景中独立出的物质对象。

风景毫无疑问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物产则是当地特产,既可以是当地著名的农作物,譬如有名的黄岩蜜橘,也可以是当地的主打产品,譬如黄岩的著名产品模具,使其享有模具之乡的美称;所谓可以从地方风景中独立出的物质对象,它本质是属于地方风景的范畴,但是由于其代表性及强,譬如黄岩的梅花,因此自然而然成为地方标志性的物质对象,有着区别于其它地区风景的独特的指向性。

判断并且准确的界定地方风物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具有怎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哪些物产;风景中代表性的物质对象有哪些。仅仅这样一个过程还不足以界定当地代表性风物的范围和种类,还必须经过一个逆向的过程,即哪些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物产,从地方风景中独立出的物质对象能具有地方特征的唯一或特殊指向性,譬如想到模具就马上和黄岩联系起来,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关系,才能在设计中准确的体现地域特征。

 

2.风物意象

意象,可释义为意境,即一定的形象所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1]。英文中意象一词为“Image”,还含有比喻的意思(在从本体到最终意象部分具体解释)[2]

风物意象顾名思义是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物产,从地方风景中独立出的物质对象这些物质形象所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具有可读性,或更高意义上的可见性,物质对象不只是被看见,而且是清晰,强烈的被感知[3]

 

从本体到最终意象

 

1.     隐性的误区

前文谈到在室内设计中传统意象的体现大多是运用直白的传统符号;传统工艺品,艺术品的装饰;传统空间形式和造景手法的模拟或近乎于照搬的空间处理手法。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是设计者们不小心步入了一个误区所造成的。在此借用“比喻”这个概念以方便对此问题的论述。

传统符号,传统工艺品,艺术品,传统空间形式和造景手法这些元素是体现传统意象的物质载体,从中可以使观者清晰,强烈的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境界和情调。在此我们把这些元素作为比喻中的本体来理解,设计者的误区在于把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这一本体,直接运用于自身的设计作品中,因此在室内设计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传统意

象实质上与几千年前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所传达出的意象处于同一

个层面,因此只能说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只是起到了对传统样式复兴的作用,与当下的社会的整体文化状态是相互脱离的,并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现代化,国际化趋势是相互背离的。

如下图所示:本体(1)与本体(2)实质上是无差别的,意象(1)与意象(2)实质上也是处于同一层面,这种设计手法实质上是传统形态的翻版。

传统符号---------->意象(1)       设计中运用的符号---------->意象(2)

   ||                                   ||                      

 本体(1)                             本体(2)

 

2.     地方风物意象的艺术提炼

针对上述在室内设计概念上所存在的误区,下图提出的概念力求把对传统问题的探讨具体到地区(地域)代表性特征上,探寻传统文化之下的地域个性,并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诠释,从而运用于室内设计实践。

 

地方风物 ----------> 意象 ----------> 喻体 ----------> 最终意象

   ||                             ||               ||    

 本体         ---------->          喻体 ----------> 最终意象

 

这里所提到的本体其所指向的对象不再是界限模糊的传统符号,

而是特指的地方风物。如此定位本体其目的在于体现地域特征。我们

对传统的继承应该是有差别的继承,必须建立在尊重各地特有的风物形象基础之上,从而方能在室内设计的前期定位阶段有的放矢。

上图中的意象特指人们从原始的,业已存在的地方风物中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地域特征和总体意境。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感官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在感性层面把意象和地域建立起最直接的联系。

需要做出解释的是,此处所提到的喻体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比喻修辞法中所说的喻体。在比喻的修辞法中,由于本体与喻体存在着内在相似性,从而通过喻体生动形象的揭示本体的特征,使人易于理解。在此,仅借用喻体这一概念对地方风物意象的艺术提炼这一过程进行阐释。

前文我们对直接运用传统符号进行了否定,然而在室内设计中却存在着一种否定不彻底的现象,即对传统符号进行变形,再将处理过的符号形式运用于室内设计。这是一个从原始具象形象到改良后的具象形象的过程。这一手法可以看作是直接运用传统符号的变体,加之以新型的材料对传统材料进行替换,这种方法也的确可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但终究还是被有形的传统元素所制约。

上图中的重要环节是从意象到喻体这个过程,我们所要作的不是对本体进行改良,而是以本体为依据,以其传达出的意象为对象,从感受到的意象中提炼出室内设计所要运用的元素。从本体到喻体,即从具象的风物形象到抽象感官体验(意象),再从对风物形象的感知中提炼出另一具体形象,即在设计中所要运用的元素来充当喻体,与

此同时结合室内设计新的影响因素,从而使最终的设计作品具备以本

体意象为源泉的又超越了本体意象的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联系的最终意象。

 

从本体到最终意象概念的现实意义

 

在室内设计发展的二十多年里,对于传统问题的理解意见不一,提倡继承传统与支持大胆抛弃传统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对待这一问题如果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态度去面对无疑是不负责任的。随着对传统问题理解的深入,传统的东西必须得到继承已经是不可否定的了。但是关于传统与现代问题的抽象争论却还在继续着。这一论题的提出旨在打破这种无休止的争论,在如何结合传统与现代这一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为室内设计如何体现本土性,地域性特色,如何与国际的、前沿的设计潮流接轨提供了现实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497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牛津大学出版社、738

[3]、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7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王兮扬198212月生于湖北武汉,20086月中国美院综合设计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美院教育学院环境艺术系教师,室内设计教研组组长,兼杭州通达城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陆伯成195612月生于杭州,198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进修班结业。现任杭州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杭州通达城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