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春风五彩缤
我国女子聪明能干,手工艺特别精巧。精美的刺绣工艺历史非常悠久,《考工记》称之为“画绩之工”。汉代王充在《论衡》中也称:“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说明那时齐地刺绣工艺已经普及。它最早以刺绣服装为主,面料上运用五彩绣线绣制的图纹美不胜收。宋代以后,刺绣逐渐分成欣赏类刺绣和日用性刺绣两类,日用刺绣仍以服装鞋帽和床上用品等物为主。
我们通州刺绣历史也很长,据史载,明清时代的刺绣就相当精采,还有袁九淑、董小宛等名人。清末通州金沙人施宗洁、施宗淑姐妹俩的刺绣曾参加〈南洋劝业会〉。民国初年,她们的作品〈牧马图〉又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银奖。通州广阔的农村中,民间良好的剌绣氛围,为以后绣衣出口创建了良好的基础。南通外贸绣衣的许多图案、色彩、针法技巧,就是根椐当地民间刺绣采集来的。很多乡村中的普通刺绣女子,后来都成为外贸绣衣加工的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南通刺绣发展很快,尤其是女绣衣。五十年代就有了专业绣衣工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南通己成为总量已占全国13%,总产值超过一亿多元人民币,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回顾当年的辉煌业绩,除了国际国内形势有利,各级党和政府重视外,广大绣衣工人认真工作,不辞劳苦地成功设计了大批优秀稿件,许多刺绣骨干下乡蹲点辅导保证绣品质量,这都是当时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在绣衣生产中有几点关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除刺绣图案设计外,就是色彩运用和针法创新。尤其是南通农村中拥有深厚的绣衣资源,民间刺绣的色彩配比和针法技巧,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它的绣线配色,既简洁又鲜明,看上去十分美观。这些民间刺绣特色,为我在外贸生产中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十指春风五彩缤,要得刺绣好看,绣线的色彩配比十分重要。别看那些配线艺人工作简单,根据刺绣色单抓线。实际没有六、七年的手眼功夫是做不好这件工作的,她们就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为刺绣人员配备了无数彩色绣线,运用这些绣线绣成的绣衣才能更加美丽。搞好绣衣配色工作,就要处置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关于绣衣的色彩种类
在五彩缤纷的绣衣世界里,花色品种更是千姿百态。这些绣衣至所以那么赏心悦目,除图案设计优美,绣工刺绣精湛外,色彩的合理搭配有重要作用。要做一个优秀的配线人员,首先要了解绣衣色彩的主要种类,就一般刺绣工厂,配线人员要懂得绣线分成下列几类:
相同色绣线。就是根椐底料颜色,要配上和它相同的色线进行刺绣。这种远观色彩近看花的绣衣服饰,自有它儒雅柔美的风度。
同类色绣线。即绣衣图案用色相同类别的绣线刺绣。如粉红的底料,用相同类的粉红线绣。浅黄的底料,也用浅黄色类的线绣。不过,并不是配原色,浅色底料配较深的同类绣线,底料较深的配用同类色中较淡的绣线。这种面料底色和绣线处在同一色相中,绣成的绣衣以往市场上较好销售,其原因是穿上这种绣衣的女性,自有一种朴实文静优雅的美感,所以这类产品被大家看好。
彩色绣衣。因用色深浅不同,形成两种不同风格。故一般将彩色绣衣分成淡彩绣衣,和重彩绣衣。它们在配线过程中,使用的绣线品种都较多,因色彩都使用得较浅淡,所以俗称“淡彩色绣衣”。 反之,用色浓重热烈,多大红大紫的俗称“重彩绣衣”。 它们可以在同一种面料上刺绣几种或多种色线。穿着这些服装较艳丽美观,色彩较清淡故很高雅,色彩浓重的又显示富贵,因此,都受到大众欢迎,产销量也最高。
重彩绣衣还以童装为主。穿着这些绣衣的儿童,显得更加天真活泼。一些成年人也有选择重彩绣衣的,出入于庆典热闹场合,能显示主人高贵富丽的气质。然而这种绣衣的色彩运用不当,也会弄巧成拙。尤其是彩缎面料中的图案浓颜艳色,如绣线搭配不合理,就在灯光影辉下显得杂乱而刺眼。这种费工又费料重彩绣,容易损害了绣衣的装饰美功能。因此,合理使用绣衣色彩十分重要。经过多年实践,我总结了下列绣衣色彩运用规律:“多用淡彩绣,慎用重彩绣,少用单色线。”
所谓多用淡彩绣,是指绣衣图案色彩不宜过分浓艳,形成强烈对比。以较清淡的色彩为主调,如浅紫红、淡雪青、浅咖啡、淡绿色、浅蓝色、嫩黄色、月白等为主。线色一般在五、六种左右,或八、九种,不宜过多。绣线与绣衣底料颜色倾向吻合。主色线不能与底色形成过大反差,造成刺目的感觉。但主色线与底料色彩完全一致,绣成后也会产生沉闷之感,缺少生动活泼的美感。因此配线时应特别注意色相、纯度、明暗上的深浅变化,使绣品既能显示其层次增强它的美感,又不能使相邻色线之间过于接近而平淡。
配色时还应当区别不同年龄段的绣衣,如果是童装,用色要活泼鲜明。如果是老年服饰,男装用色较纯,女装用色较重。各种不同用途的服装就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区别。在配制类似色绣衣时,通常是配一种主色和深浅二色或三色作为辅色。或者配上与主线色色调的邻近的三二色绣线,其功效是素雅调和。如中蓝、浅中蓝和白色成一组。或棕色、土黄、浅黄为一组。色调的配备,要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们中间也有差别,如德国喜用蓝色,阿拉伯喜用棕黄色。致于单色绣虽然少见,但西德人喜欢,他们喜用白衬衫上调绣黑线,藏青色面料上绣深红和白线。这种绣衣色彩明朗对比清晰,自有它的民族风格。
二、关于绣衣配色的主调
不同的绣衣衣料颜色,是可以配上各种不同的绣线的。然而,根据同一图案绣成的成品,效果却不尽相同,即使绣制时针法使用也一样。其结果不同的原因,就是绣线色彩不同。一套作品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必要的先试小样外,就是要遵循“按色配线”的原则,才能配出合理的绣线。
所谓“按色配线”。 就是配色时,必须先确定一个绣色的基调,这是绣衣的彩绣图案中总的色彩倾向。刺绣图案的主色调是重要的,有了这个明确目标,就无论其画稿色彩多么复杂,选用的各色绣线都能和主色线靠拢,形成统一的色彩倾向。即所谓“色相和谐”。使面料、主花、辅叶色彩和谐协调起来,其中心局部用色稍重,借其突出主题。一般来说,白底料上配色,无论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均比较适宜。如一幅用红色为主调的图案,主花可用玫红或紫红,叶子也应当选用具有红色成份的深浅茶绿,枝条选用深浅咖啡色。周边的小花草可用玉色、浅黄、浅蓝相配,这些颜色中虽不含红的成份,但它面积很小仅起点缀作用,可以和主花相配。如主花选用冷色为基调,它的枝叶也要配偏冷的蓝绿色调,作品才能协调美观,最终达到色调统一、鲜明、调和的目的。相对来讲,浅淡的底料上的主花,要比底料鲜明一些。主花突出了,其它配套的图案纹样才能显示出来。
绣衣使用深色面料时,更要注意色料的特征和色彩倾向。深色衣料比较深沉,不宜多用冷色。如黑衣料上的绣线,宜选中性偏暖的色线。藏青色则不同,冷暖色均能使用。配了暖色线,作品有温和热烈的亲和感。若配冷色线绣,穿上这种绣衣给人有清雅高洁的感觉。
绣衣配线,我们往往采用一图多套的办法,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性格和不同职业的顾客挑选。如儿童喜欢活泼、鲜明、热烈的色块。青年人喜热烈、活泼、明朗的颜色。老年人宜用庄重、稳健、高雅的色调。绣衣花形图纹色彩丰富了,人们就可以挑选到更多更满意的服装,这样也提高了工厂和商场的效益。
总的来说,绣衣的色彩是否美观,与配线有很大关系。为了方便绣工换色提高工效,每个色调配备六、七种色线。同时也要注意配制的绣线要简洁、概括,防止过于细碎繁琐。
三、关于绣衣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如何使绣衣色彩更好看,是绣衣用色的大问题,也是绣衣配置绣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一般来讲,绣衣色彩是己经选定了的,然后再配置绣线。因此,绣花线的色彩要根据绣衣服装地色来选配。它们两者的之间,就服从、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所谓“服从”,就是绣衣面料己定,这些衣料都有一定的颜色。要选相应的绣线绣到服装底料上去,这种绣线的色彩必须和既定的服饰面料颜色相和谐。做到既醒目又美观,使旁观者一眼就看到。使那些穿着精湛绣衣的人更加美丽自豪,能让周边的人羡慕不已。
所谓“对比”,就是绣衣面料色彩和绣线色彩之间的形成对立关系。通过这两者的对比,使它们形成强烈、鲜明的比照,给人的观感是否刺激、悦目。色彩对比方式很多,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大小对比等区分。而绣衣中的对比主要是明度对比和色相对比,解决了这个问题配置的绣线就赏心悦目了。
在绣衣色线的实际应用中,“对比” 法则是经常使用的。如明度对比,明亮的、浅淡的与那些深暗的、浓烈的就形成对比。如那些浅色的花朵配了较深的叶子就是对比,这样,花儿和叶片的色彩就更鲜明活泼了。还有白底绣红花,深底绣淡色花纹,使浅淡的更浅,红色的更艳。从色相对比来讲,一般指色轮180度的补色对比,如红与绿、橙与青、黄与紫是对立的对比色。对比色过多使用,或位置并列,使用面积相当,这些强烈的色彩在绣衣上,就各显异彩相互排斥。给人的观感有烦燥、厌倦和缭乱的感觉。这种绣衣就丧失了美感,破坏了绣衣的设计制作初衷。配线时遇到这种对比过强的时候,就要使用调和色进行协调,加以挽救。
绣衣配线中的“调和”,就是在配色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较接近的色线配合使用。常用的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紫与红等,这些绣线的颜色比较接近。在绣线的同一色相中,从深到浅总有七、八个层次,绣衣配色中同一色相内常用二、三个层次。这些比较接近的颜色组合使用就比较调和,绣成的图案就比较淳朴文静。
如何使强烈的对比色调和呢?经过多年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一是,调整二种对比色的明度,将色线的纯度降低,使两色略偏灰暗,这样既保持了原有自然色,又使绣面鲜亮而不乱,艳丽而不俗。二是,将不是主色的色彩减淡使它偏灰一些,使色彩之间拉开距离,将原先较耀目刺眼的色彩,看上去变得较为缓和舒服。三是,在二种对比色之间增设过渡色,使色与色之间有个纽带。例桔红与深绿之间增加土黄或浅灰。冷暖色之间有个过渡更加和谐。四是,利用绣衣面料的底色来调和,根据底料色彩确定花纹颜色主调,再加几种辅色,使主色和辅色之间的关系更协调。
对比和调和是一对矛盾组合,谁也离不开谁。它们犹如两组不同音乐音符,强烈的对比色线基调好比高音区,柔和调和基本色线就象低音区。绣衣配线就好比是奏乐,一曲美妙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就全靠她们的心灵感受和手上功夫。
还有一点,绣衣配线人员也必须掌握。它是绣衣配色中经常使用的:“金、银、黑、白” 四线。其中金、银线是金属线,虽然现代常用的金银线都是合成的非金属制品,但它外观和原本的金属线没有多大差别。上述这四种特殊色线,使用恰当就是最有效的调和色。当绣线过分强烈或色差太调和时,可选用这些极色加以配合。如用白色绣线勾边、拉丝,用金线在花瓣上拉丝,往往能使模糊的图案清晰明快起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美好效果。
实际上,一般绣衣厂的配线人员都凭自已的经验和感觉工作,理论学习较少,所以我在设计工作中,都在图案稿件中标明色彩要求,方便这些工人工作。同时有意识地将色彩学的基本原理, 化解到配线工艺实践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运用,她们就理解了,工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通过长期工作,她们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自如地调配各种绣衣色线供给绣女生产。
四、绣衣用色要紧跟世界潮流
绣衣主要是对外销售的。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对服装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有条件穿着绣衣。但当代内销绣衣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人的穿着和外国服饰潮流的差距逐步缩小。因此,绣衣生无论从内外销那个角度来衡量,都应当向前赶超与世界潮流接轨。
外销的绣衣在图案纹样、工艺制作方面,固然需要根据销售所在国的民族欣赏习惯进行设计,其刺绣服装的色彩当然也不能例外。针对欧美的产品,绣花色彩要明朗、浅淡、文雅。亚非拉地区的色彩鲜明热烈,西德爱用黑色和蓝色,法兰西民族喜欢灰色,东方民族喜用热烈的红色,而西亚和南欧人爱用绿色。绣衣销售地有了更多的适销产品,就能召唤起当地人的购买欲,绣衣产品就能多销。反之,各国也有他们自已的禁区,如伊斯兰教忌绿色和黄色,因为在这些教民眼中,这些色彩代表了死亡。因此,绣衣配色也要尊重他们的民俗习惯。只有深入了解了各国人民的喜好和禁忌,绣衣生产才能有的放矢,生产更多的适销产品。
世界上的流行色彩是有一定的规则,绣衣生产就必须根据世界流行色彩的变化规则进行生产,重视国外来样的研究,它的每一个微妙变化,都是所在国流行色变幻的真实反映。研究各国人民对色彩欣赏的爱好变化,随时和外贸部门和洽谈客户交流。关心国内外时装发展信息,创造条件和专业研究机构保持联系。一旦取得最新正确信息后,要及时将它运用到生产中去,使它转化成经济效益。这就是及时将最新信息和设计人员、绣衣面料采购人员、绣线配色人员通报,调整工作方向。否则,一线的工作人员因不了解情况变化,墨守陈规将对生产造成损失。如前几年世界流行重彩绣衣,绣线配制人员在绣线配比的色彩就浓烈些。那时还一度流行中国民间戏曲龙凤团花图案,配制绣线时就要有意识地多用红、黑、金等强烈热闹的暖色。这几年它不流行了,绣衣的绣线配制方法也要有所变化。当代世界绣衣市场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我们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这样,中国绣衣行业才能做大做强,产品才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顾瑞莲,女,工艺美术师,1943年生于南通。62年毕业于南通工艺美术学校。先后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南通市东风绣衣厂工作,长期从事绣衣设计,曾任刺绣设计室主任,作品曾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和优秀设计奖。
联系方式:0513-8358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