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设计心得三二点

[日期:2008-05-1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绣衣设计心得三二点 
       

    长期从事绣衣事业,从孩童时计算.,前后已有50来年了。我1943年出生在通州市十总,那里是个淳朴的农村,乡间民间织绣工艺普及,妇女都会纺纱织布刺绣缝纫。我受祖母和母亲影响,从小就喜欢弄针玩绣,十一、二岁时在大人指点下可以绣一些简单的物品,从中也感受到一些刺绣的奥妙。初中毕业考入南通市工艺美术学校剌绣班,受到专业正规培训。那时教我们刺绣的老师,都是毕业于南通女工传习所的刺绣艺术家。毕业时因我成绩优秀,又分配到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刺绣研究室工作,在那里边学习边刺绣。教我刺绣的几位老师中,宋金龄、巫玉、李巽仪还是近代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的嫡传弟子。我在这些老先生手中学到了精湛的“仿真绣” 技艺,同时也学到她们高尚的艺品和艺德。在研究所时,我又受到庄锦云、张元芳、陈锦等老艺人指导,先后参与刺绣《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等大型作品。
    文革期间,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停办。我一度下放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又调到工厂参加生产劳动。后来分配到南通市东风绣衣厂设计室工作,从此一干就是几十年。由于多年从事绣衣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也积累了一些心得,想提供有关同仁参考,便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少走弯路取得更佳业绩,繁荣我国的绣衣行业。
    几十年的绣衣设计、生产管理,使我认识到一个好的合格的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修养,否则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我从小接触民间刺绣,长大后又接受到专业刺绣教育,工作初期也从事刺绣精品研究,但我到了绣衣厂并不能胜任设计工作。因为绣衣生产量大时间紧,生产周期短促,涉及的人员分散,有时竟在千里以外的边远农村。我厂生产的绣衣极大多数是外贸产品,每一件花型、色彩、工艺设计的成败,都将影响客户对我厂的信任。而且每件产品的生产都将影响国家外贸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工作我才认识到,对一个绣衣设计人员来讲,必须在下列几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

    一、要具有良好的绘画设计技能

    绣衣,是服装设计中一个重要项目,它不但要求设计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懂得服装款式设计,而且要深入了解本厂生产工艺,熟练地设计各种绣衣绣花花型、色彩和制作工艺图纸。绣衣设计及它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位置,往往有时已超过了服装款式设计本身。因为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将它们分开。通常由服装专业人员负责设计服装款式,绣衣图案设计人员,专门从事绣花部分的花样及工艺设计。因此,绣衣设计人员重点是刺绣图案、纹样、色彩和工艺设计。它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美术技能,特别是良好的绘画设计技能。有了这种技能,才能根据本厂和客户要求,设计各种不同的绣衣纹样图案,组织工人生产加工,制造出美丽的合格产品投放到市场或对外出口。
    一个优秀的绣衣设计人员有了良好的绘画设计技能,可以随时用自已的画笔,画出你心目中设计好的绣衣图案。在厂里,工人见了你的设计图纸,就可以根据你的画图进行生产。在对外业务洽淡时,对方见了你的设计图纸,就了解你的创作意图和产品,可以立即订货。如果客户另有意见,你也可以随时修改我方提供的画稿,或根椐客户要求重新设计,很快画出草图征求对方意见,达成共识求得订货。在绣衣业务对外谈判中,一个具有良好绘画技能的设计人员往往能发挥很大的作用。那时缺少专业翻译人员,双方语言文字交流不方便,惟有画图沟通,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尤其是主客双方洽谈中,对某个图纸提出修改,有个设计人员在场,常常能解决不少大问题。虽然现在己有良好的手提笔记本电脑等先进工具,但必要的绘画技能仍然不可替代。尤其是绣稿局部细节的修改,往往双方都费了好多口舌,因没有较为直观的图纸一时弄不明白。如有一个好画手在旁,往往三二笔,就能形象直观地画出了对方要求,解决了难题。
    具备良好的绘画能力,还可以通过速写生动形象地捕捉自已需要的素材。虽然有快捷便当的数码像机和手机摄影等现代工具,但经过眼看手画的内容,就在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这些素材积累多了,在设计工作中就会更思路敏捷得心应手。因此,历年来我设计的绣衣画稿较多。如1980年,我担任绣衣设计室主任,领导管理工作较多,经常出差参与外贸出样和业务洽谈,还要下乡蹲点辅导,但我仍设计成功68件(套)新稿件,在全科室中名列第二。

    二、要具有优良的虚心学习态度

    绣衣是一门综合艺术。要通过服装款式、绣花图案、工艺设计和刺绣、缝纫加工等工序,才能成为成品走出工厂。也就是讲,绣花工艺仅是个绣衣服装工艺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必须与上下环节配套。由于现代服装工厂都将手工绣花工艺放在厂外加工,许多加工点还在很远的农村,因此,有时还需要专业设计人员下点辅导生产。尤其是使用了新工艺或综合工艺时,更需要专业人员去检查辅导。农村加工点有许多能手,可以向她们学到各地实用的民间刺绣技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为我所用。
    作为服装工艺中间环节的刺绣工艺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上道工艺的服装款式设计人员学习,熟悉或掌握新的服装款式设计信息,同时要主动和他们联系,向上道工序提供最新绣衣工艺的相关信息。如果服装款式也由绣衣设计人员负责,更要运用新的服装款式和最新绣衣工艺进行设计,以便更多地抢占绣衣产品市场。同时绣衣设计人员也要和下道刺绣加工人员沟通,密切注视各个刺绣加工点的技术情况,以便将最新工艺辅导下去,提高刺绣人员的整体工艺水平。尤其要重视骨干力量的培训,通过她们了解各刺绣加工点的情况,并通过骨干辅导广大加工人员,普及新工艺新技术。农村加工点的刺绣人员中,也有许多能人巧匠。只要不居高临下对她们指手划脚,她们就能配合你工作,有的还能为你出谋划策化解难题。有一年我根椐客户要求,设计了一个“21----0645”新花样,需要用一种新抽丝工艺去制作。试样时,我自己心中也没底。这时一位曾在江南接任务的加工点人员见了,主动承接这项任务,配合我工作很快就解决了工艺难点。工艺简化了,主花更醒目美观,这件样品很快被客户认可。投产后,因农村中那位女工熟悉工艺,又主动辅导他人加工,生产任务的完成也容易多了。由于该产品美观,客户多次追加订货,当年一共生产了19200件。工厂也取得良好效益,我厂仅此一项利润就高达人民币166320元,创历史纪录。
    虚心学习固然重要,善于学习则更重要。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很可能欲速则不达。我们当年刚开始搞外销绣衣,文化大革命运动还没有结束,见不到国外资料,全凭大家摸索走了不少弯路。改革开放后,国外信息才可以进来一些。但那时人们搞怕了,不敢搜集国外技术信息,我就利用当时有限的机会,努力搜集外贸资料,组织设计人员到工艺美术研究所查阅资料,看外国画报、图书,到电影院看外国电影,到新华书店采购有关参考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订货会、交流会,将有关知识通过记录、绘画保存下来。还创造条件组织专业设计人员外出写生、鼓励他们带着任务到相关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听课进修。    经过几年努力,既丰富了设计室的资料,也提高设计人员的水平。设计室每年都能超额完成设计任务,绣稿质量也越来越高,历年来的自我设计绣稿订货率都达45%以上,在全省同行业中占领先地位。许多外商在广交会上,指定南通市东风绣衣厂产品。
    虚心学习不断进取并不只限于专业, 一个优秀的绣衣设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服设计原理,能够自如设计各种绣衣。同时也要熟悉与绣衣的相关的各种加工制作工艺,如缝纫、刺绣、抽拉雕、花边、布贴、编结等技艺。这些常用配套工艺,在绣衣工艺中也很重要,绣衣设计人员如能熟练地操作,不但设计的作品能多工艺灵活应用,可以使作品更生动活泼,提高订货命中率。同时在下点辅导的,随的都可以向加工人员演示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方面我有深刻体会的是,由于我在从事绣衣事业前,曾绣过不少苏绣精品,掌握了许多针法技巧,会操作缝纫机,又会打毛线。因此,每次下点都能解决不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绣衣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涉及到美术造型艺术、人体功能学、色彩学、纺识学、民俗学、心理学和经济管理等许多学科。作为一名普通的设计人员要学的实在很多,为了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学国画等艺术,先后创作了一批作品,有些还在南通、南京、北京参展。去年南通承办“亚洲艺术节” 有十多个国家参加。共有十二辆花车参与游街,我设计了三辆大型游艺过街花车,其中二辆获金奖,一辆得银奖,这就得益于我平日不断学习的结果。
   
    三、要具有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国是世界剌绣最发达的国家,刺绣工艺有三千多年历史,全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刺绣艺术。近代除苏、湘、粤、蜀四大名绣外,浙江、山东、陕西、河南也都有当地风格的刺绣艺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不少优秀的刺绣艺术品,如西南地区的苗绣服饰和西藏地区的刺绣“唐卡”都很有特色。将这些具有民族风格的刺绣工艺特色吸收继承下来为我所用,为外贸出口所用,是非常有意义的。苏绣做工精细、色彩清淡儒雅,是知识女性最受欢的服饰。粤绣和苏绣相比,虽然比较粗犷,但它运用了许多饰片和珠子色泽亮丽,附合港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人民的欣赏习惯,青年女子喜欢穿着。我们在设计出口上述地区产品时,色彩搭配方面尽量结合所在国当年喜爱的流行色,针法方面多采用生产中熟练的传统针法,适时补充一些新技巧,丰富绣衣风彩。并根据成人和童装的不同对象加以区别,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针对当年港澳订货多转口产品,就根据客户销售地区不一灵活措置。随着外销市场变化,我对绣衣的款式、色彩、刺绣图案、针法进行研究,尤其是成本、价格方面地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工时在80工左右的订货较多。於是在设计中尽量减少大工时。这样既符合市场规律,减低了工价使外商减轻负担。但我方多争取到订货,收入并没有减少,有时外贸收入还有增长。如1986年我设计的21---6690睡袍,就是运用传统民族图案根据欧美市场情况,大胆运用新针法设计的。客户订货后又连结8次增订,总批量达30760件。因款式好,又及时改成机绣品。因产量高、成本低、价格适中,又得到大量的订货,为国家赚取不少外汇。那几年我设计的绣稿命中率较高,1986年用我的设计稿,生产出口绣衣53706件。1987年又出口71560件。1988年我设计成功127幅作品,出样82件,成交44幅,出口58790件。其中39---7646号,贴绣基础再进行改进,又采用新工艺乔其纱贴花珠。它底料柔和透明,贴绣布图案鲜明,因款式新颖,客户洛克父子先后14次增订,总成交量达17100多件。一件普通绣衣产品,能如此连续多次追加订货是十分少见的。
    绣衣市场千变万化,不同的客户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同一客户在不同季节和年代,也会提出不同的订货合同。如欧美和南北欧地区的绣衣的品种也有很大差别。中东、南亚有波斯纹样、埃及纹样等不同要求。传统的罗可可图案、欧普图案也不是一成不变。我们除了在图案设计中加以适当变北外,在制作工艺中也要分别创新。这样才能不但稳定了老主顾,而且还能争取到更多的新客户。那时我厂的外商客户连续增多,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绣衣加工队伍也年年扩大,不但遍及南通当地各县,还到扬州、盐城地区布点。江南张家港等地的绣花企业也来承接任务。总结当时的经验,就是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绣衣市场流行“抽拉雕”工艺,而我们苏北原以平绣为主,缺乏抽拉雕工艺人员。为了适应外贸订货需要,一边引进人材培育加工基地,一边大胆设计既符合外商要求,又适宜本地加工生产的绣衣新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订货。那时我们多家绣衣企业相互学习配合,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南通很快成为我国绣衣出重点地区,产值超出人民币一个亿,绣衣产量占全国13%。
    不断进取是没有时间界限的,所以我退休后还在为繁荣我国的绣衣事业而努力,除为本厂工作外,还为南通大吉工艺品研究所、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寿蒂服饰公司、南通华特服装研究所、南通三贵服装公司、外资企业南通龙喜服饰公司(日)设计了大量绣衣画稿。协助通州十总绣花加工点,发展生产引入外资,扩建成中外合资企业——通州市信一服饰公司。如今己成为拥有数千工人的大型服装外贸企业,绣衣加工外发到南通、泰州、盐城等地。
    在人材培训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南通、盐城、泰州、扬州都有我培训过的绣衣技术人员。其中一位叫晁学萍的农村妇女,上世纪来我厂学绣。经过我的指导和她自身努力,如今己自办企业,拥有千人员工,资产5000万元。产品除绣衣外,还有捧针衣、针织衣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中东和欧美。还有顾有志、张义蓉等一批杰出人材。为了培养更多的绣衣设计人员,繁荣我国的绣衣事业,我将自己创作的部分画稿编辑成册,准备交出版社出版,供广大设计人员参考。虽然该书己经通边有关专家审核认定,但终因经费困难而作罢。
    我为工厂和国家设计绣衣作出贡献的同时,国家给我很大的荣誉,1990年,国家轻工部为表彰我从事工艺美术30年,授给我〈荣誉证书〉。单位和南通市轻工业局也给我很多荣誉,自1974年至1992年期间,14次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在专业技术方面,1984年,我创作的中国画〈荷花〉参加全国美展。1986年,我厂有四件绣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百花奖》评比,我设计的〈包梗月季葡萄〉抽拉雕真丝女式衬衫,获得银质奖。1988年,我设计的《双狮抢球》又获全国工艺美术作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退休前还一如以往认真工作,1991年冒着酷暑设计成童装91---508号,在江苏省工艺美术作品评选中,获儿童服装设计一等奖。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顾瑞莲,女,工艺美术师,1943年生于南通。62年毕业于南通工艺美术学校。先后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南通市东风绣衣厂工作,长期从事绣衣设计,曾任刺绣设计室主任,作品曾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和优秀设计奖。
    联系方式:0513-8358055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