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手工刺绣业前景预测
刺绣是采用针刺工艺在布基材料上通过平面分布的细线描绘视觉图像的装饰性工艺品,其中针刺工艺又分传统手工刺绣和现代机械刺绣两种。本文仅对民间传统的手工刺绣业作前景分析和预测,不涉及机械刺绣。
一、国内刺绣市场的需求分析
根据消费者的经济条件差异,我们对国内市场进行细分。通常有能力消费刺绣这种室内装饰品的群体主要是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小康的城市居民。这部分人集中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大城市,乐观地估计大致占中国3亿城市人口的10%,约3000万人。由于室内装饰品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消费的,为方便分析,我们将上述有消费能力的人群折合为1000万个家庭,以符号A表示。
但消费能力并不意味着实际消费状况。根据近年市场动向分析,这部分人通常在婚嫁喜庆或搬迁新居时才可能产生对室内装饰品的消费需求。由于近年城市建设速度较快,再考虑婚姻自由化的发展,估计上述人群A的每一个家庭10-15年总要搬迁一次新居,20-25年总有一对新人成家,每年这两部分人合起来约占A的13%,折合130万个家庭,以符号B表示。
由于刺绣作品与书法、绘画、摄影及其它室内壁饰品的作用大致相同,有消费需求的家庭可以在这些同类品中进行挑选。假定同类品就是这五类,且挑选是随机的,则每年对刺绣有需求的人群应占B的1/5约26万个家庭,以符号C表示。
以每个家庭购买一幅、平均每幅售价500元计,对上述群体C的刺绣年销售总额应为13,000万元左右。该总额应为年零售额,根据经验折算直接人工费约6000万元,余额用作设计费用、材料费用、加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税费等。
按刺绣女工满负荷劳动人均年收入1.2万元计,国内市场约需5000个刺绣女工。假定这些女工平均分布在苏、粤、湘、蜀四大生产基地和其他地区,则每省约需1000人。以江苏省为例,刺绣加工地分散在苏州、南通、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城市的周边农村,平均每地约需140人左右。这是对刺绣相关的劳动力需求的估计,实际劳动力供应分析详见下文。
二、国内刺绣市场的供应分析
从上文与国内刺绣产品需求相关的劳动力需求来看,主要产地平均每省约需刺绣女工1000人,其中江苏省刺绣产地平均每市约需140人。
就南通市的情况看,估计现在实际参与刺绣制作的女工应在300人左右。所谓参与,是因这些刺绣女工并非全日制在岗的工人,而是将刺绣作为副业的农村妇女。她们接到刺绣加工任务时就做刺绣,平时就在家种地,农活刺绣两不误,因此一人只能算半个刺绣女工。这就和上文估计的刺绣劳动力需求相当了。其它各地情况应大同小异。
上述半农半绣的女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其劳动组织方式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自动地与市场的产品需求保持平衡。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富余生产能力的存在,加上商场销售方式的快速发展,刺绣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明显形成。因而,近年来国内刺绣商品价格竞争激烈,几年前售价几百元的双面绣现在只卖几十元。由于售价对加工费的挤压,各地刺绣产品质量也明显下降。此外,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相互模仿,导致地方特色逐步消失。
照理说刺绣价格和装饰功能的变化都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自动调节,出现上述降价现象也是在顺应市场需求,一定程度后市场供需将趋于平衡。但降低品质和取消特色却对市场秩序形成严重的消极干扰,导致降价降质、再降价再降质的恶性循环,使得国内刺绣市场日益混乱。
三、刺绣业前景
到市场上走一圈就知道,刺绣行业运行至今的惯性已经靠不住了。
变革的呼声其实已经出现。今年1月在扬州举办的“江苏省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已经强烈提出复兴民间工艺的口号。如何复兴?以眼前国内市场需求作为参照探寻复兴之路显然不合适,眼光必须越过国界,思路要融入全球化趋势。
从国外近代工业化以来手工艺品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的手工艺品生产早已向两极分化:一极是保留原工艺品的主要特征,而制作过程完全机械化,通过批量生产的高效率极大地降低制作成本,在消费者中有效地普及此类工艺品;另一极是完全无法用机器产品替代的手工艺品,仍采用传统人工方式制作,价格昂贵,消费者集中在富裕阶层。
国内市场化虽历程短暂,但也已出现类似情况。我们的一些简单实用的刺绣工艺品,比如服装刺绣,已经在机械化生产实践中走得相当远了。但另外总有一些精品刺绣,比如人物仿真绣、油画名作乱针绣等,无论多么先进的机器也无法替代手工,还要靠少数民间高手亲自制作才能成功。这种民间高手的刺绣作品总是特别受国外顾客亲睐,愿意出高价收买。
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手工精品才是刺绣发展的前景所在。
所谓精品,精在何处?精在设计的所有方面、制程的所有环节、作品的所有细部。如何才能处处精到?对刺绣精品而言,一丝不苟精工细作是当然的,但远远不够,还要创造性地将我们对绣品所表现的对象的独特理解融入设计,并在刺绣过程中进一步创造性地发挥,使得作品能够引发观赏者的激情共鸣。
具体深入地讨论精品问题已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就此搁笔。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王宪飏,72年进入南通工艺美术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设计直到退休,工作期间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和展出。退休后被南通纽兰德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聘为总经理兼设计总监。作品多次在展览会上获奖,并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电话:0513-8552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