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语言决定象牙浅刻的艺术价值和品位
浅刻,这一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她的历史古老而源远流长。说她古老,据考古和文献记载,在人类开化,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社会活动和劳动果实逐步丰富,需要对这些活动过程或收获所得作一些日常记录。而当时,人类用于书写的工具-------笔还没有为人们所发明,所以就只能就地取材,以尖锐之硬物划壁留痕作为记认。也就是因为了这个动作而产生出为今天的人们称作为浅刻的这一工艺形式。当然,那时的所谓浅刻,与我们今天所称的浅刻艺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但是,也正是因为了有这种联系,所以浅刻这门艺术形式才可以被人们看作是人类一切有形可视艺术的鼻祖。浅刻形式的出现,甚至可以说早于我国的正式文字。
要说浅刻简单,其实确实是简单,她就是在材料上用刀划槽留痕。象牙浅刻,也仅是因为所用材料是象牙而名。原来的象牙浅刻,很难说含有多少艺术的成分。在这里我说这句话决非含有任何一星半点的薄古厚今之意。只是因为旧时的我国社会有着重农轻商、闭关自守的传统。那时的人们,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经济基础薄弱。一般的农耕之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自耕自足,对教育普遍不够重视。而有些稍微殷实的人家,在仕途经济思想的影响之下,热衷于从政为宦之道,所谓是“三年清知附”,也有“十万雪花银”,所以也就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学习象牙浅刻这苦头的。在如此诸多思想因素的影响下,一切艺人的社会地位十分底下。那时,从事象牙浅刻的艺人,当初很多都是在农村生活空间狭窄的孩子,为了有个一技之长能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弃学拜师学技。因此,由于文化知识的贫乏,虽然有些从事象牙浅刻的艺人,对所从事的工作这方面有着自身的资质与天赋,往往是雕刻出来的作品,尽管是技法是精湛了,可其中的思想性、文化性是贫乏而苍白无力的。在这种状况下,加之旧时的文人,由于长期在我国儒家文化思想的浸淫和束缚,自古以来就有对玉石文化和象牙文化存在很深的偏见,极少参与其间的活动,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不良循环的局面。象牙浅刻艺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难少有匠气,艺术品位一直不怎么高雅。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府十分重视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因而,先是把所有的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建厂立所。并还设立专门的工艺美术专业学校,选派部分技艺精湛的工作人员进校进行专门的培养。或是把有关的教授、学者请进来,对大部分有关人员进行艺术思想的普及教育,象牙浅刻艺术才因此而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有许多大师之作,被作为国际间交流的礼物相赠,也有了许多名师作品为各级博物馆、美术馆所收藏。现今从事象牙浅刻艺术的工作人员,都从小就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在新一代的象牙浅刻的从业人员中,也已不乏有了大学生的加入。这种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为象牙浅刻艺术品位的进一步提高,开创了很好的新局面。
象牙浅刻与绘画书法艺术同属平面艺术,其中的艺术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要细分出所有的不同之处,也仅就是在承载艺术语言的材料上有所区别,还有就是在具体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有一段创作时间里在所使用的工具上有不同之处。绘画书法作品的创作是单以笔作为工具饱蘸墨汁,在适当的材料上抒发创作者的思想与激情。象牙浅刻作品的主要创作过程是以刻刀作笔,在象牙材料上抒发创作者的思想与激情,而笔仍还是象牙浅刻作品创作过程的前期与后期的主要工具。因此,一件象牙浅刻的佳作,必定要饱含丰富的绘画语言。象牙浅刻作品创作人员对绘画知识、技法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创作的作品的艺术品位与价值。每一件上佳的象牙浅刻作品,也与绘画和书法作品一样,有着落款和印鉴。因此,书法与治印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象牙浅刻作品品位的高下,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象牙浅刻艺术对创作象牙浅刻作品的人员,对绘画和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
鉴于以上的这些原因,现在所从事象牙浅刻的创作人员,对绘画语言、书法知识的汲取犹如海绵一样,尤其是在这行业中的领军人物更胜于此。
在创作的象牙浅刻作品中,要怎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创作人员所掌握的绘画语言程度呢?在创作每一件象牙浅刻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就是一要寓目,二要胸臆,三要灵发。寓目,就是在创作作品之前,创作者要深入生活,采风速写,取得第一手创作的素材。胸臆,就是要把自己这些所取得的素材,在心中经过长期的酝酿。用形象思维方式处理好各种所要表现的各个素材之间的关系。灵发,就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时要灵感触动,激情勃发。那怕就是临刻一些国画大家的绘画作品时,这三个过程也不可或缺其一。否则,雕刻出来的作品至多是形似而神失。
具体到进行创作象牙浅刻作品时,先用笔在所用之象牙材料上画好大概的图稿。然后,依据所刻题材的需要,主要图形的轮廓线,用刻刀施以大力重刻、深刻。如山石、树木的背光部分,人物衣纹的隐阴部位等,至于受光处的线条则可用刻刀轻刻。雕刻的时候,无论是重刻或是轻刻之时,都要灵活应用自己手的指力与腕力,刻每一根时施力或轻或重,似是在颤动着前进。这样,刻出来的线充满着灵动有弹性而不僵硬。这时,所刻出来的部分虽是仅为一组组看似简单的线条,但已经有了如同好的白描画那样,已能很好地表现出所要表现物象的质感及立体感,具有分明的空间关系。这种的用刀方法,来自于书画的用笔方法。就是以笔饱蘸浓墨、焦墨之时,用中锋或侧锋写字作画的用笔之法。在刻树石皴法之时,施刀之力亦须时重时轻,运刀的速度要徐疾结合,雕刻刀所采用的角度要时大时小,这也就是绘画中所称的拖泥带水用笔之法。刻作品中的远景事物时,用刀力度是最轻。可时或卧刀披刮,时或侧刀圈点,这也如同绘画时的淡墨渲染,可虚不可浑。这样,刻好后的不论是山水、人物或动物,因为在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用刀的轻重缓急、刻槽的宽窄深浅之不同。在作品创作后期的填墨时可基本不用分出用墨的浓淡深浅,擦出后,就能初具所要表现之事物的基本面貌。最后,再用笔以浓墨在重要处加以提醒。这还是如同绘画一件作品时的后期收拾一样。真所谓是:作画时要大胆泼辣,收拾处需小心谨微。
总而言之,一个从事象牙浅刻的艺人,要想在象牙浅刻这一艺术园地里一展身手,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要做到抓形能正确,构图讲虚实,线条有律动,墨色分五彩,落款细经营。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丰富的绘画语言,熟练绘画技巧,精通书法知识。将这些绘画语言在创作象牙浅刻之时完全融入了作品之中后并进行充分的发挥了,才是象牙浅刻的精品佳作。文章写到这里,假如有人还是要提出绘画跟象牙浅刻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不同之处就在绘画是用笔写出来的,而象牙浅刻是用刀雕刻出来的。因此,象牙浅刻艺术与绘画艺术在内里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形式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雕刻作品毕竟不是绘画作品,象牙浅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要具有金石雕刻的韵味。只有当象牙浅刻技法与绘画语言完美结合,绘画技法充分溶入象牙浅刻技法之后,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象牙浅刻艺术语言。象牙浅刻作品才真正具有了诱人的魅力,入胜的神韵,才是一件真正意义上是艺术作品。所以我说,绘画语言决定着象牙浅刻的艺术价值和品位。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倪久晋,艺名坡石.现在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武进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本人从事象牙浅刻艺术过30年,所获颇丰.有十多次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优秀评比中获得金、银、铜奖,个人艺介在各级媒体上介绍有几十次并入编全国性相关大型艺术典籍、收藏大典等几十次,是第四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电话:0519—8639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