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漆艺作品的“精神性”

[日期:2008-08-2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浅议漆艺作品的“精神性”

    千百年来,艺术作品的形式无论如何变化,但打动人们心灵的东西却始终如一,即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精神性,漆艺、水墨和陶艺都是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三种艺术媒材,它们是我们的文化精神良好的载体,也是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前提,更崇尚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曾写道:“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即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由此可见,精神左右人的一切行为、活动。著名美学家狄德罗说:“你的作品必须先感动我,使我震惊,使我心碎、战粟,、流泪、愤怒……然后,你再设法取悦我的双目吧!”一件好的作品一定有着非凡的震憾力,才能引起人的注意,引起人的思考。漆艺是一种手工艺品,也不需要感动,也很难令人震憾,只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而矣。把一件作品表现得耐人寻味,这应该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主要目的。漆艺作品表现题材是传统的,才子佳人、吉祥富贵、喜庆的,让人一目了然的,缺乏一定的深度。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价值系统失控,导致一些产品在追求精神内涵和文化沉淀的挖掘上呈现颓势,有的产品设计过于庸俗,市民习气很浓,过于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不管客户提出任何意见,都满口应承,结果好多漆艺壁画作品被搞得不伦不类。当然,我们不可回避地置身于一个物欲横流、浮躁的环境,为了市场,为了利益,为了迎合浅薄的商业口味,把我们的原则都弃之不顾,使产品陷入了消遗性、庸俗的圈子里,使产品的艺术性下降,抄洋袭古,题材重复,面目雷同,毫无新意,模仿成了一种时尚。漆艺产品过于讲究工艺,“做”气太重,图样繁琐,费时费功,效果反而不佳,导致工艺产品的艺术的附加值不知从何说起,做者匠也,要大写特写方能从那个圈子跑出来,我认为创作者有义务去创造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以提高全民的整体审美素质。
    作品要有内容才有内涵,纯粹技巧就会是空的技艺,历来对艺术价值的看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来自艺术的形式,第二是来自生命的体验和生活中的精神层面,第三就是西方传统里强调的对生活的模仿,这方面我们的传统是不太强调的,中国的传统艺术非常重视前二者,即形式,意境和笔墨、气韵,强调生命的体验,所谓“澄怀观道”强调对自然的体悟。我想要发展漆艺也要把握这两点,漆艺独特的材质要充分表现出来,传统的螺细、金箔、银箔、铜箔、螺钿份和蛋壳等材料可以巧妙运用,还有要有内涵。一件没有精神内容的漆器作品是空洞的、苍白的,是禁不起推敲的。漆器是工艺品也不能单靠技艺来炫耀,技术背后要有精神内容,具有传统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质和漆的特质,这样才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漆艺是一种文化,是需要我们发扬广大的并且不断地传承下去。
    一件产品的优劣、关键在于作者,传统与现代的一切艺术语言是创作者传递精神信息的载体,所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表现手法都是创作者主观精神的客观再现,创造是艺术的本质,德拉克罗瓦指出:“没有灵魂,就没有永恒的存在,更谈不上创造。”艺术创造说到底是生命的直接体验,是灵魂的声音,作品中的精神性是设计者思想、技巧、学识、修养的自然结合,加强精神性的根本途径,关键在于设计者主体素质的提高,个人能力的加强。
    作品的精神性包括创作者的思想修养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在强调作品精神性的同时,我们绝对不能偏废形式,技巧的锤炼,因为本体的发展离不开形式语言的不断创造和表现方法的不断完善,真正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作为精神载体的形式和技巧就象灵魂不能离开肌体而存在一样,它们互为依存的关系,不可或缺。明代莫里龙:“传神者必以形,形与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罗丹也说过“艺术是一种感情,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由此看来,每一位设计者都必须进入一个属于他的艺术的形式的自由王国,形式反映出每一个创作者的精神,深深打上了创作者个性的烙印,其精神内涵表现在所有因素的总和中。我们漆器设计师和玉器设计师相比是不同的,漆器设计和制作是分开的,设计和制作结合是一个问题,制作者有一再创造的过程。制作者必须要充分领会设计者的精神,才能和设计巧妙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算一个完整的作品;而一件玉器作品诞生,完全是由设计师一人从画稿到制成全过程的参与,这中间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果图纸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制作的过程设计者自己可以适度调整。创作和制作的过程中包涵了许多作者自己主观的东西,实际就是精神。精神不是硬做出来的,作者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对人生,对社会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便会出现虚假和做作,创作者表达的是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它既是作者的生命力的洋溢和智慧的显现,也是作者灵魂以及世界观的传达,一件作品要能真正打动观者,首先要从内容到形式感动作者自己,才能算一件成功的 作品。—件作品能体现个人人品、才情和知识根底,所谓:画品即人品。光凭雄心壮志和单纯的冲动不会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创作者只有把对人类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与献身精神叠加才能产生有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董亚梅,女,1971年12月出生,工艺美术师,1992年6月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同年分配到扬州漆器厂礼品开发室,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后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为师,从事漆器图稿设计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