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与紫砂文化的结合

[日期:2008-09-0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禅文化与紫砂文化的结合

李铭

    在水中绽放的瓣瓣灵芽,犹如自心中馥郁不败的觉华;在手中摩挲的把把砂壶,有似自性中圆满含光的月轮。“羡诗客,慕僧家”。诗、画、书、禅、茶、壶,自古为文人雅士不得不习之艺,不得不尚之趣。无画境不足以发诗情,无书理不足以益画境,无禅心不足以究书理,无茶道不足以醒禅心,无壶器不足以显茶道。种种方便施设,最后统归于性灵之举升。今有月照上人,引诗、书、画、禅皆入茶道,即茶道而作佛事:研发并建立“月照禅茶”品牌体系,研制贴合“月照禅”品牌精髓,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茶具。上人诗、书、画已称“三绝”,而治茶必至全美而灵异;治壶必至浑朴而精减——谓形减损而质精诚也!明窗净几,是为道场;一壶一具,尽是法器;零露瓣芽,即为无上醍醐,刷洗、啜饮、冲泡、品鉴、歌咏之间,便是直敞本怀之时,直契真心之机。道在平常,不劳远求——这正是上人举扬临济家风的又一件新鲜活泼的功行。    
    李昌鸿先生与其夫人沈蘧华女士皆为已故紫砂艺术泰斗顾景舟先生第一代入室弟子。伉俪二人洵承顾老文人派壶艺风貌,并博采各家之长,铸成自家面貌。作品构思巧妙出新,造型端丽大气,风格儒雅隽秀,驰誉海内外,深获茶人及藏家喜爱及追捧。
    2006年末,月照上人为了寻找合作设计开发贴合“月照禅”茶品牌精髓,具有脱俗品位的精品紫砂茶具,数度亲赴江苏宜兴考察宜兴紫砂壶的文化传承和制造工艺,与李昌鸿先生、沈蘧华女士这对“大师伉俪”结为艺术知己,双方在探讨禅画与紫砂艺术话题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共鸣,于是结成了当今禅画艺术与紫砂艺术的跨界“强强联合”。三位大师在戊子新年来临之际,合作设计出一整套以传统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为灵感来源的新品方案,包含了象征五行之德,寄寓着丰富吉祥祁福意味的五中标示物及五方神兽在内的两个系列,创意可谓是“迁想妙得”,别出机杼。与预计这一批在新春前后即可面世,届时一定会引起业界及鉴藏爱好人士的广泛瞩目与高度关注。为便购藏人士及广大友人充分认识并理解本套紫砂新品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与不同凡响的艺术水准,特对相关背景知识及设计创意作一介绍说明。

题“五德”赞


一 莲 花:花果不离一体,生德正应妙理。
二金刚杵:理智胜似金坚,降魔真实即现。
三摩尼宝:体用相即名宝,光焰十方普照。
四 双 鱼:谦德常处卑下,有容乃成其大。
五 谷 米:后土长养万物,亘古只是无语。

    以佛教“吉祥八宝”及佛法理趣为创意所本,可资参考的五行标
识方案为:
   
    一、以莲花表征木德

    莲花是水生草本植物,属木,生而具有洁性,出于污泥而不染,濯于清水而不沾,佛教常以莲花譬喻佛法最高觉悟——船若正智的“中道”妙理:既不离生死烦恼之污泥,也不离二乘空、寂之清水,却能够不为生死所染,不为涅槃所沾,即空即有,而又非空非有,既超越空有,而又不离空有。     莲花与莲实是同时生长的,它具有华果同时、华果不离的特点。佛教以莲花的这一特点,比喻佛陀说法,开权机而彰显实体,开事迹显而本真。如果莲花的花瓣一旦脱落,莲子也就成熟了,这也可以比如人们透过佛陀的说法和权、迹二门,了悟佛法的真实意义。华落莲成这一意象,还显示出了莲花所具的生生不已的特性,可以作为佛陀欲使一切众生“得闻佛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生发无上智慧的本怀写照。故借莲花既可表记五行木德所谓的“生”“仁”之大义,更可以藉此显示诸佛菩萨能使众生生出菩提种智的广大慈悲。

    二、以“摩尼宝珠”表火德
 
    摩尼宝珠,音译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如意宝、如意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等。《圆觉大钞》曰:“摩尼,此云如意。”《涅槃经》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的宝珠。此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借以譬喻佛法及佛之功德。    
    藏传佛教中的“摩尼宝”纹饰,都是由火焰和宝珠等物组成的。宝珠或宝物通常是以三、二、一的梯形组成,并以黄、青、红为三,紫、绿为二,青为一的颜色组合排列。在五宝周围是向上燃烧的火红的火焰,将宝围在中心,下方为莲座。传说此宝能放射炽盛光焰,普照须弥山及四大部洲所有罪苦众生,解除他们的烦恼和痛苦。暗中能令明,热时能令凉,寒时能令温。宝珠所在之处,其地不寒不热,若人有热、风、冷病或癞、疮、恶肿等,以珠着其身上,病即除愈,令众生所求一切净善愿望悉获满足。因此,可借摩尼宝珠为五行中之火德注入“温暖”、“光明”、“希望”等吉祥祈福的新义。

    三、以米、谷表征土德

    在藏传佛教的七堆曼荼罗供养等修法中,就以曼扎盘中盛放的清洁稻米为庄严供品。谷米还可以喻道粮,即修道的资粮(“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就如人们远行,必须依靠粮食支撑体力,对于想证得解脱圣果的修道者来说,也需要以善根和功德作为“道粮”,来资助其修行。佛经中常以“资粮”一词引申为趋向菩提解脱的资本,《金光明最胜王经》与《大宝积经》等经中,都有二种资粮 的说法,指的是福德资粮(由布施、持戒的功德所成就)、智德资粮(又作智慧资粮,由修行般若智慧所成就)。以上两种再加上先世资粮(过去世所修的善业)与现法资粮(现世所修的善业),则合称为四种资粮。此外,唯识宗将修行的阶次分为五位,其中首位即称为“资粮位”,由此可知,所谓“资粮”,实在是含藏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五行中的土德,本就具有“以爰稼穑”,长养万物的德性,而五谷则是由土德抚育成熟的,以谷米表记土德,并隐喻修道资粮的深层意义,显得甚为贴切。

    四、以金刚杵表征金德

   “金刚”,是金中之精,最坚最利。能坏一切物,而不能为一切物坏。据说本为天上之宝,人间虽然也有,却甚为罕见。在佛教经典中,常用以比喻佛法或修佛道有大成就的人,比如说金刚三昧、金刚力士、金刚身、金刚网、金刚手、金刚心等,都是取其坚固不可坏而能摧灭一切魔障之意。在《金刚经》中,用金刚之坚,比喻般若正智随缘不变,在缠(烦恼)不坏,无执(执着、障碍)不破,无惑不断。至于金刚之形究竟如何,则自古莫衷一是。但是佛法常以金刚所成之器仗即如金刚杵,譬喻修行法门所具的显正摧邪的巨大力用。在密教中,金刚杵象征摧灭烦恼的菩提心,是密教各大本尊或是护法尊神手持之物,作为修法的道具。在曼荼罗海会的金刚部诸位尊者都手持金刚杵。持诵真言的修行者亦常携持金刚杵,因为此杵象征着如来和金刚等神的智用,能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杵长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形状有独股、二股、三股、四股、五股、九股、人形杵及塔形杵等,其中以独股、三股、五股最为常见,分别象征着独一法界、三密三身、五智五佛等密宗教义。这里借金刚杵之坚利以显示五行中的金德,十分允当。

    五、以双鱼表征水德

    据佛传记载,释迦牟尼佛诞生之时有八位天人分别向佛陀供养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宝,以应佛身所具八种功德。其中,即以金鱼宝之双鱼喻佛陀双目,以表佛陀誓愿消除众生无明烦恼,可以证得无上正觉,具足圆满一切智慧之功德。在藏传佛教中,常以此八宝形式组成“八吉祥”图案,藏语称“扎西达杰”,广泛应用于壁画、塑像、金银铜雕、木刻和唐卡等处,象征八种吉祥义涵。其中之金鱼宝,常以双鱼形式表现,以鱼行水中,畅游无碍,喻示超越世间一切思维言说的解脱境界,同时别具有趋吉避邪的祈福意味。双鱼可喻解脱智慧,而五行之水亦主五常之“智”,而鱼得水而活,鱼之自在游行,可显水之润物无声、谦卑处下之至德。 以鱼喻水,可谓自然贴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