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紫砂壶的造型艺术
摘要:紫砂壶造型多变,风格各具,是一座充满着神奇与幻想的艺术宝库,并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为紫砂艺人,要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勇于创新,开拓紫砂造型艺术的新天地。
关键词:造型 风格 传统 创新
宜兴紫砂壶素来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方非一式”说的是紫砂造型的丰富多彩,“圆不一相”则是指紫砂壶造型的千变万化。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在六百年的历史里,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令人倾慕的紫砂造型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幻放着奇异光彩的人文风景。
紫砂壶造型艺术,是指以紫砂泥为原料,通过点、线、面等造型手段,创造视觉可感紫砂茶壶,反映出作者审美意识的艺术。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大致可以分为几何形、自然形、筋纹器。
几
何形的又分圆形,方形两种。圆器造型规则,圆稳匀正,要求达到柔中寓刚,圆中有变,有骨有肉,骨肉分明;方形器则要求线条流畅,轮廓分明,以直线为主,曲
线为辅,精细适度,富于变化。紫砂艺人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将直线与弧线相互配合,创造了优雅而悦目的造型。民国艺人程寿珍所制掇球壶是其代表(见图)。
自然形是以模仿自然物体形态为主。清初名师陈鸣远精心制作的《束柴三友》《南瓜壶》等,作品构思脱俗,设色之巧妙,造型工艺之娴熟均达了空前的水平。
筋
纹形体的特点是将形体分为若干等分,使之组成精确的整体结构,统一成为完美的整体造型。造型规则要比例精确,纹理清析,口,盖。嘴,的,把,都必须制成筋
纹形,使之与壶体的纹理相映成趣。如顾景舟的《仿古如意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饰如意纹,身,盖。颈,腹,纽,错落有致,骨肉匀停,壶口与盖线合成一条圆
线,不富不缩,筋纹流畅饱满干净,功力深厚,既有趣又合理。


明
代各名家的壶式千姿百态,层出不穷,传世名器各有不同的风格,都从仿铜器、仿瓷器以及自然形态的几何抽象造形和筋纹器具等变化而来,其形式大多偏向于筋纹
形型。紫砂壶的制作,在李茂林,时大彬以前,大致都仿照供春壶式,形制较大。从李茂林,时大彬开始,才改制小壶,当时耳目一新。把大壶改为小壶,是同当时
社会上士大夫,文人的爱好有关系的。时大彬壶多用粗砂制成,手法沉郁老健,胎质古雅匀净,随手制作,颇极精工。
自 康熙中期到乾隆晚期为止,是紫砂壶造型全面的繁荣时期,装饰风格也发展到顶峰。这时期以陈鸣远为代表。他继承了明代的余风,并且开创了清代壶艺的新风貌。 因此,在这段时期,紫砂壶的造型开始有了改变,就是筋纹器型与自然型体相融合,而后再被自然型体所取代。当时,除了继承明代的镌刻壶铭书法以外,尚有泥 绘、加彩、浮雕、堆泥、贴花、施釉、搅泥、镂空、包漆、磨光等工艺,层出不穷,因器思变。
陈鸣远致力于造壶艺术,开创了一代宜兴紫砂文丽工雅的壶艺风格。他设计作品,包括壶、杯、瓶、盒、文房雅玩,多达数十种,“无不精雅绝伦”,誉者以为“堪与三代古器并列”。有人评论说,自陈鸣远开始,紫砂壶本身就有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感,形成紫砂壶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清代乾、嘉年间以后,金石考古学盛行,官僚、士大夫阶层爱好古代钟鼎彝器等文物,他们也把这种爱好引入了紫砂壶艺之中,这种好古风气到清末则更为流行。
上世纪50年代到如今,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踏进了历史发展的空前繁荣时期。古老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紫砂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仅使失传几十年的优秀品种逐渐恢复,而且还创造了1000多
种新产品,纹饰运用了浅浮雕、印花、贴花、镌刻及金丝银镶嵌等新工艺。壶艺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壶艺造型,更是开创了紫砂审美的新境界,在不断地创作过程中,
他一改清初以来纤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追求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谐调秀美和整体造型的简朴大方,并提出了紫砂壶鉴赏的四要素,精气神韵。紫砂壶的
造型艺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成熟期。
继
承传统,开拓创新。在紫砂壶的创作过程中,汲取前人的经验,从仿制名家名壶入手,不断地来揣摩古人的茶壶造型艺术,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紫砂壶的审美
价值。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创作出了一把《韬式石瓢壶》,茶壶造型较之前人作品有所变化,在线面处理上,将紫砂壶身的线条进行变化,产生方中有圆,圆中有
方的独特审美感受。壶嘴,壶把的处理也是蕴含了方与圆的深刻含义,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融入到紫砂壶的创作之中,并通过造型表现出
来。
总之,紫砂壶造型多变,风格各具,是一座充满着神奇与幻想的艺术宝库,并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为紫砂艺人,要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勇于创新,开拓紫砂造型艺术的新天地。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葛韬,字:耕陶孺子,号:泥夫。1962年8月生于具有600年制陶历史的陶业世家。大专学历,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在继承传统技与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葛韬联系方法:0510-87498356 13506151385
通讯地址:宜兴市陶都路20号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