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理念打造“生态、环保、景观、旅游”之路

[日期:2008-09-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全新理念打造“生态、环保、景观、旅游”之路

 

宁杭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介绍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辛

 

  要: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是连接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经济发达城市南京和杭州之间的一条重要国道主干线。也是上海至云南瑞丽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地形起伏,植被完整,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实我国首条集生态、环保、旅游、景观与一体的高速公路。本文对该条生态、环保、景观、旅游高速公路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成果作了全面介绍。

关键词:高速公路   生态、环保、景观、旅游、“珠链”设计理念

 

20世纪90年代初期,江苏开始着手修建高速公路。其中有代表性的沪宁高速公路,在全社会的帮助支持下,于1996年建成通车,为江苏高速公路的建设开创了先河,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接着相继建成了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段等一批贯通江苏大地的脊梁通道。至2003年,江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003km,目前全省有18条计1600多公里高速公路在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人们感受到高速公路快速、舒通、安全、便捷的优越性,而且江苏为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现“两个率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构建,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高速公路的快速和安全,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舒适、美观、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少占耕地是当今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战略。

1. 项目简介

宁杭高速公路是上海至云南瑞丽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两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江苏省省会—南京和浙江省省会—杭州连接在一起,与沪宁、沪杭高速公路共同构筑起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骨架网,大大缩短了三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全长152公里,西起南京市绕城高速公路,经南京溧水县、常州溧阳市、向东止于无锡宜兴市苏浙交界父子岭处。整个工程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35公里20007月开工建设,20039月底建成通车,二期工程79公里将于20049月建成通车,三期工程38公里将于2005年开工建设,计划2007年建成通车。

1.1  项目沿线地理环境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位于苏南南部宁镇山脉和宜兴山地之中,地形起伏,植被完整,沿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南京和杭州外,主要有溧水的胭脂河、天生桥、无想寺、东芦山,句容的宝华山、茅山、瓦屋山,溧阳的天目湖,宜兴的“竹海、洞天、陶都、茶洲”等。

项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态环境良好,路线穿经了东芦山、瓦屋山、横山、燕山、铜官山、龙背山、兰右山、梯子山、父子岭等山体,毗邻沿线众多水库和太湖广阔的水域,跨越芜太运河、蠡河等干线通航河流。

1.2  设计宗旨

设计是灵魂,设计是创作,设计是实现可持续的核心和根本。宁杭高速公路设计本着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和工程质量的宗旨,坚持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标准来创新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实现高速公路与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使之建成为一种全新的,融生态、环保、景观、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环保路,能代表我省首条集生态、环保、景观、旅游概念于一体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高速公路。

2.  设计理念的贯彻和体现

高速公路发展至今,不仅是交通功能的满足,更应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画卷,是一幅具有时代特征和永久性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它来源于自然,融于自然,更应回归于自然。必须实现人、路、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宁杭高速公路着重贯彻的设计理念有:

2.1  公路环境与自然的融合

1)公路选线应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以保护生态资源、自然景观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对公路经过区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落实。

2)重视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粉尘、污水、弃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3)采取有效措施,造景与借景相结合,美化环境,融入自然。对公路边坡和两侧种植与当地相同植物的树种、灌木、花草,不求品种统一,不求高度一致,以自然为原则。绿化长廊不等于景观,与自然的融合才是真正的景观。

4)适当进行公路两侧土地整治。由于高速公路建设,一些水系、土地势必受到公路的切割。在设计阶段和建设过程中,对受公路切割的土地水系有完整系统的恢复设计,结合取土、弃土等对沿线两侧土地、互通范围进行必要的土地整治和环境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实施的痕迹。

5)营造湿地效果

湿地是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吐故纳新的“肺”。根据这一理念指导,宁杭高速公路建设高度重视湿地生态的形成,大力保护和营造湿地景观。如互通区不设边沟,做成湿地自然排水系统;在部分互通区因地制宜,尽可能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当条件受限制时,则通过开挖河塘、堆丘等手法,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形成环绕的水系、亲水池塘,广种水生植物等,营造自然风貌,达到提升自然的效果。

2.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建设“以人为本”,给人欣赏,为人服务。宁杭高速公路的设计在各专业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1)路线选线阶段应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不同的自然风光,设计出能给人以充分享受自然的优美线形。如贴近水域、保护山体、植被,尽可能将自然风光带停留在视线里的时间长一些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醉。

2)人工景观、防护形式的变化,能减轻旅途的疲劳,同时能给人以享受。如中分带防眩植物的选取不宜单调,各互通范围内景观设计做到结合当地人文、自然,各具特色,边坡防护应尽量植被化,必须采用石亏 工防护的,在形式和图案上应丰富多彩,切忌单一。

3)支线上跨桥梁方案独具匠心。随着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的降低和路网密度的加大,支线上跨桥的数量逐渐增多。而上跨桥的方案会对驾乘人员视线直接冲击。作为高速公路上跨桥梁设计,首先做好全线上跨桥梁方案的总体布局设计,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设计出有特色的方案。桥梁方案尽可能结合当地人文、自然、历史、文化底蕴、现代气息进行创意,形式不单一,不生搬硬套。

4)服务区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特色构思,突出功能,凸现服务。服务区设计最重要的是选址,以选择视线开阔、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位置为佳,必要时,可设计成单侧、隐蔽式服务区。其次是服务区建筑造型设计,要紧密结合自然特点和当地人文进行创意,应大力鼓励公路两侧服务区建筑造型各具风格,尽量减少两侧建筑物的完全对称结构模式。

2.3  “珠链”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宁杭高速公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景观设计,目的是要在穿山越水中做到因地造势,显山露水,路随景出,景由路生,要实现顺应自然、呼应自然、融入自然的景观效果。宁杭高速公路主要的景观设计理念可以归纳为“珠链”二字:整条高速公路就像是一条“链绳”,而各个互通、服务区和收费站就像是链上一粒粒的“珍珠”。这一理念成为宁杭高速公路南京到无锡152公里景观设计的灵魂,从而使设计成果的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名副其实成为“我省21世纪第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

2)“珠链”这一概念形象地表达了把高速公路沿线孤立的各个景点整合成为统一整体的设计理念。同时,通过对沿线的互通、服务区和收费站的精心设计来衬托“链绳”——高速公路主线。

3)“珠链”理念重视强化地方特色及当地人文、历史风情,每一粒“珍珠”都拥有区别于其他“珍珠”的独一无二的特征,而且这一特征将会和当地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谐一致。这将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凸显该区域的特点,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4)“珠链”理念的重要原则是积极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道路,既要保护现存的景观特征,又要开发新的景观和视觉效果,吸引游客在此驻足。

5)“珠链”理念的设计效果

在这一科学新颖的景观理念的指导下,宁杭高速公路上一系列贴近自然的景观单元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设计成果的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整条道路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交融,营造出自然风光,改善了自然环境,淡化了人工痕迹,同时区域特色得到彰显,增加了旅游吸引力。整条“珠链”通过运用“借、遮、引”等修剪的手法,屏蔽掉无味的景观,将远近有味的自然风光不露痕迹的引入驾乘者的视线,有景借景,无景造景,突出“显山露水”的自然风格和文化底蕴,整条道路错落有致,远景与近景相协调,田园景观、湿地景观、林地景观、山体景观、湖泊景观等多种景观类型相结合,旅客可以一边乘车,一边欣赏沿路的风景,产生回归自然的愉悦心情,留下了舒适惬意的驾乘印象。

宁杭高速公路还创新地在连续长度大于200的挖方段和路基高度小于1的填方段取消防撞护栏,改设轮廓线,这一措施有效淡化了高速公路生硬的工程形象,增加了高速公路与大自然之间的交融性,提高了视觉景观的连续性。

3. 新理念的应用

1)高速公路三维仿真动画的模拟,真实地检验了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2)引用“珠链”理念,将服务区、收费站、管理中心、重点路段等视作“项链”上的珍珠,并进行详细的景观设计,建筑物风格鲜明,绿化与自然协调,丰富了沿线景观,实现了公路美与环境美的有机结合;

3)中央分隔带缘石的施工首次采用了水泥混凝土滑模施工工艺,提高了缘石的整体美感和施工效率;中分带绿化设计突破传统做法,创新的将棕榈、桂花等树种应用于中分带,对防眩树种作了有益的探索;

4)主线收费站大棚采用不规则双曲面管桁架钢结构,造型新颖,结构独特。太湖服务区建筑造型,充分展现了建筑艺术与太湖碧波荡漾的相互呼应,相互交融;

4. 设计创新的主要体现

1)排水设计

宁杭高速公路沿线经过丘陵岗地及平原水网地区,排水设计在以下方面作了创新:在硬路肩和土路肩交界处设置浅碟形排水槽,以集中路面雨水,再通过边坡急流槽,排入路基边沟。更新路堤段边沟形式。将原有传统的浆砌片石倒梯形边沟,更新为圆弧形冲压预制块,现场拼接安装,外形整齐美观,线条流畅。变挖方段明排水沟为暗沟。在路基挖方段及低填路段,创造性的将常规明排水沟更新为暗排水沟,在暗沟顶部设置浅型的与自然边坡融为一体的土质圆弧汇水区,汇集雨水进入暗沟,再通过暗沟排出路基。增加了公路与自然的融合,减少了人工开挖的痕迹。在互通区域,取消路基排水边沟。通过自然地形或对地形稍加修饰,将自然雨水汇集到互通区的湿地,增加了互通区域景观效果,同时起到了水土保持的作用。

2)边坡效果设计

宁杭高速公路边坡设计的理念是紧密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和当地植被,因地制宜,相互交融。路基边坡坡率设计在不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结合地形,能缓则缓,陡缓结合。边坡防护采用多种生态防护技术,并紧密结合当地植被树种,形成了以自然风格为主调,以恢复植被作补充的环境生态效果。结合地貌特点,在沿线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了适宜当地生长的竹林、松树、茶树、灌木、芦苇等,使高速公路隔离栅内外植被,相互呼应,相互交融,自然连片,自然过渡。

3)服务区设计

精心选址。宁杭线全线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特点,并紧密结合当地的人文底蕴,精心构思了服务区的选址。溧水东庐山服务区选择在享有美名的“秦淮之源”——东庐山,四周山青水秀,茶园果林连片,景色风光宜人。宜兴太湖服务区选择在地形开阔、碧波荡漾的太湖湖畔、陶都之旁,使人充分享受到太湖风光的美境,体验到陶巴艺术的气息。燕山服务区则选择在具有江南鱼米之乡的溧阳燕山附近,放眼望去,金色的油菜花昂首微笑,清新的稻花香迎风扑鼻,江南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精心设计。宁杭高速公路三处服务区的设计可以说别具一格,各具特色。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和最佳景观欣赏角度,东庐山服务区和太湖服务区分别设计成不对称型,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燕山服务区设计成两侧对称型,增加了融入自然的感受。三处建筑风格各显其彩,并辅以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分别增添了紫砂壶、中华曙猿等雕塑景观亮点,充分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魅力。

5.  结语

“以人为本”、贴近自然 、融入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是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疑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在更高的平台上谋发展,从而实现更大的跨越。

宁杭高速公路在我省首次提出“生态、环保、景观、旅游”高速公路的设计宗旨,并付诸实践,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实现了高速公路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与国际水平接轨上做了大量的尝试,为新世纪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