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与空间环境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辛赟)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及生活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人们的出行不再是满足于位置转移的心态,而是要求在出行办事的同时能尝试到轻松的感觉。也就是要求高速公路的运行空间环境应该是高质量的,既要求在满足安全、快速、便利的同时,又要求做到美观漂亮。为此,公路建设在注意道路的安全性、可驶性、便利性和耐久性的同时,要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因此要把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
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高速公路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线型的“平、直、缓”以达到“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通行目的,而忽视了其环保效应和景观效应。此外,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天然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别是在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污染和振动,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这一点已逐步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所认识并加以重视,逐步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环保设计,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高速公路的建设,除了进行功能、环保设计外,还应进行景观设计。所谓景观,是指人类(景观主体)所感受到的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上认同的物质形态及空间氛围的综合构成体。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的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成为附着在大地上的一条超长的“黑色拉练”,导致岩石裸露、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的村落一分为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坐车中行,车在画中游”的艺术境界,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2. 高速公路景观的空间环境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与城市街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为带状空间,但又不同于城市街景的功能和特征。城市街景人工性、围合性强,视域有限,而高速公路景观空间自然性强,围合性弱,视域宽广,同时要求有很强的导向性。
2.1 景观廊道。景观廊道是高速公路景观空间的主体,它由三个空间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道路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行车道、路肩、隔离带、防护栏、隔音屏、指示牌、天桥及桥身广告、路基边坡和行使的车辆;第二空间层次为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化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乔木、灌木等树木及花草等地被植物、道路两侧的山体护坡、广告等,其宽度一般10~15米;第三空间层次为高速公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田野、村庄、山体、水体和劳作的人们及各种动植物。第一空间层次包容在第二空间层次中,第二空间层又包容在第三空间层次中,共同营造景观廊道,构筑新的大地景观。
2.2 景观节点。高速公路景观节点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高速公路的进出站口,是高速公路整体景观空间序列的起点和终点,是进入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门户,其景观环境决定着人们感受一座城市或地区的第一印象,它的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收费亭、防撞设施、广告牌、车辆、工作人员、其它服务性建筑及小品等;第二种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按照高速公路适当的里程并结合两侧的地形地貌来设置,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站、厕所、车辆、司乘人员、服务人员、绿化、广告、小品建筑及住宿、餐饮、购物的主体建筑等;第三种为互通区,它是由道匝及横跨的桥梁和涵洞围合而成的内向型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与景观廊道的道路空间层次生态组成要素相同。
3. 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
3.1 山体。山体类似于城市中的建筑,是空间的垂直界面,对分隔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两侧没有山体,其空间层次单一而缺少变化,如湖北宜黄高速公路武汉至荆州段穿过江汉平原,虽然视野开阔,但景观单一,知其一而知其二,容易使人困乏。同时山体作为景观元素又优于生硬的城市建筑,其自然和谐、优美酣畅的曲线加上山体上的奇峰异石、绿树葱茏,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是在城市当中享受不到的大自然的美。
3.2 水系。水系和山体一样,既是大地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水系或曲折或开张,富有动感。有的高速公路跨过水系,形成水系和高速公路的节点,把人的视线切换到另一景观空间。高速公路沿线山水交融,湖光山色,婉若一幅美丽的图画。
3.3 绿化。绿化是大地的肌肤,绿色是大地景观的主色调,在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绿化景观包含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两侧的绿化带和相邻大地空间上的森林植被、农作物等三个层次。特别是隔离带和两侧的绿化带,经过有规律的种植、养护,成为重要的人工景观元素。
3.4 桥涵。桥涵是高速公路两侧居民及动物的生命通道,是高速公路空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桥涵在满足流通功能要求的同时,应结合结构技术和地方文化特色,加强造型设计和色彩设计,使其成为高速公路景观元素。
3.5 边坡。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难免开山填土,形成了山体的边坡和路基的边坡。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和路基崩塌,需将边坡上裸露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加固。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诞生及边坡的垂直高度不同,边坡的加固方法有多种多样,常见方法有块料护岸、轮胎固土、混凝土浆锚喷等,不同的加固方法其构造形式也不相同。边坡是高速公路空间的垂直界面,是人们的视线不可回避的地方,也是形成该道路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不管是那一种形式,在满足加固要求的同时,应将其进行景观化设计,使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3.6 建筑。高速公路景观空间的建筑包括高速公路两侧的民居或其他建筑、服务区建筑、进出站口建筑等。高速公路在线形设计时不可避免的要穿过一些村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形态,对自然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而高速公路两侧的民居是展示当地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精神风貌的窗口,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无论高速公路和地方都有必要将其景观化处理。但民居产权归属各异,是高速公路建设中最难协调的问题。高速公路建设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在加强对两侧民居建设管理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经济扶持,统一设计,统一改造或兴建,使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服务区建筑是司乘人员可以亲密接触的建筑,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注重造型的奇特性和色彩的刺激性,使其既发挥商业效应,又丰富道路景观。
3.7 防护及引导设施。该元素位于廊道空间的第一空间层次内,离司乘人员最近,重复频率最高。主要有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撞栏、隔离墩、隔音屏、里程牌、安全指示牌、安全线、反光板(器)等,其有规律的重复、特有的形状和色彩构成了高速公路特有的景观,使人从中得到了快速、高效的体验。
3.8 其他景观元素。包含高速公路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广告等,壁画和浮雕一般附着在边坡上,通过最直观的形体语言,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特色、民族风情等,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提升了高速公路的品质,使其成为文化长廊。高速公路广告是时代的产物,其形式主要有高速公路两侧的广告和桥身附着广告,广告丰富的色彩和构图及具有趣味性的广告词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另一道风景线,展现了当地的经济特色。
4.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在满足“高速”功能的前提下,利用道路组成要素及周围的地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本地域的人文要素等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线形、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构图,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
4.1 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
4.2 高速公路景观形态设计
4.3 高速公路景观色彩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其组成要素和界面以自然因素为主,人工因素为辅,是大地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了路面的黑色外,其它色调以绿色为主,如路面上的里程牌、指示牌、防护栏等均为绿色,与大自然色彩统一协调。但为了丰富道路景观,消除司乘人员的疲劳,可以点缀其它色彩。如服务区建筑、雕塑敷上红色后,“万绿丛中一点红”,活跃了景观气氛。横跨路面的桥涵也可以敷上与绿色协调的冷色调,如蛋清色、浅灰色等。边坡上的壁画因为色块面积大更是满目画卷、洋洋大观,给司乘人员带来视觉享受,提升道路形象。
4.4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5.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5.1改善和保护环境
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化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设计的内容。绿化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止风沙危害、调节空气温湿度、吸收或减少有害气体等功能。高速公路绿化应乔、灌、草、地被相结合,营建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植物群落;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与大环境绿化相融合,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维护当地的生态景观。
边坡的生物防护绿化,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采用绿色植物材料对斜坡和山体进行覆盖,以防止坡面和山体的侵蚀、风化,同时丰富道路景观。如喷播草籽、铺植草皮、种植藤蔓植物或花灌木,在上边坡与车辆行使方向相对的部位,还可用低矮草被和色彩鲜艳的低矮灌木,配置成简洁、优美的图案。
防噪音方面,主要是修建抗、防噪音墙、防噪音堤和利用植物林带进行防噪。防噪音板在满足抗、防噪音功能的前提下,宜通过色彩、材质和造型对其进行景观美化处理。比如,将防噪音板设计成美观、亮丽的围墙造型;或利用攀缘植物将其覆盖;或在板面上设计简洁的图案、浮雕。城市段的防噪音板上,可装饰表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为主题的图案,郊区地段的防噪音板,可采用当地自然风景、民族风情、保护动物等主题的图案装饰。总体上要求能提升道路的景观美,增加此类设施的可观赏性的趣味性。
5.2景观材料的选择
植被的选用必须考虑土质、土壤及环境气候条件,应从改善道路空间整个生态环境着眼,对景观环境内的绿化作整体规划。
因道路绿化的立地条件较差,故应根据道路空间环境及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选用常绿或绿叶期较长、免修剪、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和抗污染、能吸收有害气体和病虫害少的树种。以本地乡土植物材料为主,合理选引外来优良树种为辅,借鉴自然植被类型的特征,合理进行植物搭配,尽量与附近植被及沿路景观相协调。
气候环境也会影响对景观材料颜色的选择。例如,针对重庆多雾、能见度低的特点,室外景观材料宜考虑选用亮度阈限高、饱和度高的醒目色彩。
6.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
运用景观建筑和其他景观设施的造型、材料、色彩、结构形式、组合方式、图象和文字等,进行气氛渲染,表达某种特定的精神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还可以通过在重点景点,建立雕塑、壁画和标志性组合景观,以加强深化、升华景点的文化主题。
另外,把绚丽多彩的民族图案提炼成简洁的符号,应用到边坡挡墙的美化上,也不失为一种表现地域文化的手法。
高速公路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开发的重要任务和有力保障。同时,把道路置于现代大地景观范畴中,将功能和景观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满足现代生活行为需求,有时代特色与个性的道路空间,使其既具备现代交通的基本功能,又能成为一件完美的大地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及美学水准,是当今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