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清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日期:2008-09-2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家具工艺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分支,在中国家具工艺史上,明代是家具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家具的特点是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特点在后世推崇备至。到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家具工艺的发展形成了有别于明代家具的又一个流派:清代家具。清代家具,从字面上讲,应包括制作于清代的各种不同质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家具。清代家具,又分清代制作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明式家具”是对明代家具制作工艺延续和发展,而“清式家具”则在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上和明代家具迥然不同。
    清式家具的总体特点是用材厚重,尺寸较明式家具更宽大,相应的局部尺寸也随之加大,而且装饰极为华丽,制作手法汇集了雕刻、镶嵌、髹漆、彩绘、堆漆、剔犀等多种手工技艺,繁纹重饰。尤其是镶嵌手法在清代家具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几乎遍及所有的地方流派,其中,尤以广作与京作成就最为辉煌,所用材质千姿百态,除了常见的纹石、螺钿、象牙、瘿木之外,还有金银、瓷板、百宝、藤竹、玉石、兽骨、景泰蓝等等,所表现的内容,大多为吉祥的图案与文字。
具体而言清代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格特点:
    其一,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清式家具有很多前代没有的品种和样式,造型更是变化无穷。往往在常见家具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工匠们就造出了数不清的式样变体。如仅仅座椅一类便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等,不同形态。既便是每一单件家具的设计也十分注重造型的变化。如上图的榆木雕龙格栅,共有八面,每一面隔断的顶和底都镂雕龙纹、寿首纹,整个格栅虽色彩单一,因为变化多端的纹饰却显得繁复华贵。



    其二,选材讲究,作工细致。在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以紫檀木为首选。康雍乾时代,硬木家具开始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很多苏州、广州等地的能工巧匠被招募到京城,专门设计制造硬木家具。与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不同,统治者为彰显皇宗贵族的隆重气派,极力追求宏大繁华、富丽堂皇的效果。这样的指导思想加上充足的人、财、物力,令宫廷家具无论是美质、巧工还是厚重的体量,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在结构制作上,为保证外观色泽纹理一致,也为了坚固牢靠,家具的制作往往采取一木连作,而不用小木拼接。
    其三,注重装饰,手法多样。注重装饰是清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清代工匠们几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装饰材料,尝试一切可以采用的装饰手法,在家具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上更是殚精竭虑。清式家具最多采用的装饰手法是雕饰与镶嵌,刀工细致入微,手法上又借鉴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磨工亦百般考究,将雕件打磨及线楞分明,光润似玉。镶嵌是将不同材料按设计好图案嵌入器物表面,家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钿、嵌珐琅等等,花样翻新,千变万化。如上图的圆石靠背福寿纹扶手椅就是采用了圆石雕饰与镶嵌的手法进行装饰的。清式家具往往为了追求富丽堂皇而对材料毫不吝啬,各种不同质地的材料做成家具表面的镶嵌,使局部变化丰富多彩,复杂的装饰和纹样与繁缛精细的雕琢相得益彰,造成璀璨夺目的视觉效果。



    其四,西洋影响,良莠参差。清式家具中,采用西洋装饰图案或手法者占有相当比重,尤以广式家具更为明显。从明代中叶开始,天主教传教士接踵进入中国,西方家具式样很快进入中国并受到欢迎。到清朝兴盛时,具有欧洲巴洛克式和罗可可式的艺术风格的家具在中国更加受到青睐。清式家具几乎同时吸收了巴洛克式气势磅礴、自由奔放的造型和罗可可式华贵柔媚、精细纤巧的风格。受西洋影响的清式家具大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采用西洋家具的样式和结构;第二种则是部分采用传统家具造型、结构,部分采用西洋家具的式样或纹饰。但是这样仿制的西洋家具并没有把东西方家具制作设计的精髓真正融合,如右图的红木西式梳妆台属于后者,圆镜两侧的增加了西式装饰,虽然制作精细,但整体风格极不协调,不中不西,失去了清式家具厚重大气的特点。



    其五,装饰程式化、蕴含寓意。清式家具在装饰纹样上面富有寓意,尤其以吉样图案最为常见。比如在清式家具中常出现鱼、鹿、蝙蝠等图案,“鱼”与“裕”谐音,象征富裕;“鹿”与“禄”谐音,象征厚禄;“蝠”与“福”谐音象征福气。另外,“麒麟送子”“松鹤万年”“鹊上梅梢”等图案也经常被使用。清代家具制作工匠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方法,创造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吉样图案。任何一个画面,任何一个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样、富贵的寓意,形成一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装饰趣味。很多富有喜庆意味的图案深受群众喜爱,以至于延用至今。
    清式家具走的路子与明式家具截然相反,由重神态变为重形式,在追求新奇中走向繁琐,在追求华贵中而走向奢靡,其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清式家具的从开始萌芽到形成独立的体系,大致是从清康熙早年到晚年的四、五十年之间,它与满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期,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出现了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繁缛雕琢的风气。皇家园圃、建筑的大量兴起,达官显贵们在家庭园林的争奇斗艳,使得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愈演愈烈。在以皇家为主导、宫廷和民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中,皇家风格甚是流行。所以清代中叶以后,家具以造型厚重、形体庞大、装饰繁琐而风靡一时。这种家具在形式和格调上与传统家具风格成强烈对照,我国家具史上将其称之为“清式”家具。清式家具对富丽华贵的追求实际上背离了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这应该就是清式家具在美学价值上的地位远低于明式家具的原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