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活 兼收并蓄

[日期:2008-09-0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面向生活  兼收并蓄

                                 —谈工笔花鸟画的创新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独创的画种,是东方艺术的一枝奇葩,在国际画坛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它所描写的花鸟虫兽充满生活情趣,造型严谨,形神兼备,构图简练多变,色彩典雅鲜丽,用笔用墨技法极为讲究,不但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也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工笔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在汉唐时代的工艺美术品上,花卉图案曾被广泛使用,在染织艺术中,在铜镜铸造上,应用各式各样的花鸟形象作为装饰,争奇斗艳,各呈异彩。海棠、葡萄、莲花等等,都是常用的花草。工艺匠师们吸收了生活中美好的花鸟形象,创造各种花卉图案,丰富人们生活。工艺匠师的创造为绘画中花鸟画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对工笔花鸟画造型的风格、艳丽鲜明的色彩及工整细致的表现手法都给予了直接的影响,是古代的工艺匠师们为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开辟了道路。早在唐代已出现了专工花鸟的画家,五代时出现了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大流派,两宋的画院开始了创立花鸟画科,形成工笔花鸟画的一个高峰,以后历代名手辈出,各有不同的风格面貌。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在逐渐变化,工笔花鸟画这一古老的画种也面临着推陈出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发展工笔花鸟画的双重任务。进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需要在构思、构图、设色、笔墨及文艺理论上有很深的修养,对花、鸟的生活有深入的研究、观察和认识,并要三矾九染,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所以从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是十分艰难和辛苦的事情。而更为困难的是“出新”。因为画种本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他的形式感、构图方式、线的表现力等方面的基本框架限定了一定的语言。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工笔花鸟画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技法程式,并且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要破格出新确非易事。但中国画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工笔花鸟画自不例外。只有新的创造,层出不穷,才能有艺术的不断繁荣。这就需要我们刻苦学习,挖掘传统的精华,同时,面向生活,收集新鲜生动的素材,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经验和营养,不断进行艺术实践,选取新的题材,酝酿新的意境,创作新的构图,探索新的技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与此同时又不能失去其固有的风格和特点。在这方面我想以创作《市花集锦》为例,谈谈工笔花鸟画的创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工笔花鸟画要创新,首先要有饱满的创作激情,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以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发现美的题材,没有为生活所激动起来的感情是画不出好的作品的。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历史名城和现代都市。各个城市的市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每当我和设计室的同志一道外出写生,来到那些评出市花的城市,都被那些表达情感,寄托理想,象征特性的千姿百态的市花所吸引,还听到许多有关市花的富有神奇色彩的故事,不禁浮想联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由此产生了用众多的画面,丰富艳丽的色彩,以城市市花和象征城市的名胜建筑为题材创作一套四条屏的设想,是生活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经过反复酝酿,构思出十二幅画面、色彩艳丽的《市花集锦》四条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创作之间有一个质变的飞跃。有了新的创作题材和好的意境,还要构思新颖的构图,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传统工笔花鸟画,画面内容很少穿插名胜建筑。《市花集锦》既要画出“花”,又要画出“市”,使人一目了然,这是较难处理的。怎样才能把市花和名胜建筑作艺术的概括和取舍,并使其融为一体,使每一幅画画面不大而立意别致,构图新颖,同时十二幅画面每一幅构图都不类同?对此,经过反复的研究,将花的出枝与景的位置结合起来进行构思,着意加深空间层次,使其融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构图。如构思北京市花“菊花”这一幅,我将菊花从画面下部出枝,而将北京故宫放在画面上方,充分表现故宫的雄伟壮丽。在菊花后面穿插汉白玉栏杆,通过环境与空间的描绘,加强意境的渲染,给人一种庄严壮丽、金碧辉煌的美感。
    色调的处理是形成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古代工笔画多以墨彩为主,很注意墨与色的统一,多用原色,沉着典雅。而近代画家则更多的采用复色,注意画面的色调、色彩的和谐和对比关系,用色调来表现意境,在这方面西洋画和日本画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手法。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着染方法,吸收西洋画和其他画种的色彩技法,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同时注意保持中国民族、民间的欣赏习惯,尽量作到艳丽明快而不俗气,淡雅和谐而不灰暗,发挥工笔重彩金碧辉煌的艺术特色。在设色时冷暖色彩不应平均使用,要有一个主调。火红的木棉花是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为了反映出羊城内外满树红花、赤霞齐飞的壮美景象,采用了与火红的木棉花相谐调的朱膘色大面积烘染,整个画面一片红气,使花与景融合在一起。运用了“叠色渍染”与西画表现明暗的渲染手法。主花用洋红、朱红和朱膘渲染,花瓣根部用少量胭脂,采用西洋画技法,在花瓣受光面染上白粉,加强花的质感,而远处及后面的花则用偏淡的橘红或淡红渲染,使红花色彩显得丰富而有变化。画面中的远景广州海珠广场使用了赭和赭灰色,并罩上一层淡朱膘,使背景也笼罩在红气之中。而远景与花之间的特写镜头“五羊雕塑”则使用了灰色,使其突出而又和谐,整个画面充满乐观饱满、蓬勃向上的生活气息。描绘上海市花白玉兰,借鉴西洋画技法,着意刻划了朝日初升、霞光映照上海外滩的光感。在画面上方染上淡淡的紫色,使上海外滩和黄浦江水笼罩在紫色霞光之中。赭黄色的黄浦江水泛着淡紫色的波光。在外滩建筑物的上端受光面染上白粉,背光面罩以赭墨,以加强光感。“参差佩玉排空出”,画面下半部用了较重的青紫色大面积烘染,在主花周围使用了花青,用重色衬托玉兰花的皎洁。花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也用白粉和紫灰色加以区分,以强调光感,使玉兰花在紫色霞光映照下更显得素雅醒目、富有生气。对于处理色彩淡雅和谐的画面,注意用少量的对比色突出主题。画济南市花“荷花”,着意描绘淡兰色的趵突泉水。用兰色的泉水,青绿色的荷叶,柳荫下的亭子来衬托洁白纯净的荷花,突出花朵的皎洁,整个画面色调清新淡雅。花芯采用跳跃的金黄色,起到了画眼的作用。
    要表现自己的感受,要表达特殊的意境,就要寻求适当的表现手段,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去创作新的技法和风格。在中国画各画种中,在西洋画和日本画中吸取营养,创作中为我所用。“市花集景”借鉴人物画写生的技巧来刻划“市花”形象,用双勾法和没骨法表现花的层次虚实。用水彩画技法描绘城市的名胜建筑,用山水画的虚实处理手法表现空间层次,使“花”和“市”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面向生活,兼收并蓄,十二幅市花画面色彩浓艳多变,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相互对比,相互映衬。《市花集锦》的创作取得一种“新”的效果,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工笔花鸟画的创新确实非常不易,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并使之具有时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在研究客观世界,研究传统,研究生活,研究时代的同时,深入研究自己的主观世界,并使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达到物我交融,神遇而迹化的境界。一只手伸向传统,从前辈那里吸取传统中宝贵的创作经验,另一只手伸向生活,吸取自然生活中的营养。在浓郁的民族风格里面,有机的融入外来技法的营养,在立足于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对各种技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师法造化”中不断探索,自寻蹊径,才能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真正画出自己的心声。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陈国苏,男,1949年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专业从事发绣、国画样稿创作设计36年,现任东台市天工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发绣创作设计室总设计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