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国发绣的画稿设计

[日期:2008-09-0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试谈中国发绣的画稿设计

    发绣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它是用人发作“线”,在绸或绢上刺绣而成的,在绣品中别具一格。它利用人发自然色彩和柔、光、滑的特性,运用滚、缠、接、切等不同针法绣制,针迹细密,色彩柔和,清秀淡雅,永不褪色,耐腐防蚀,利于收藏。
    发绣起源于唐宋年间,明朝嘉庆年间享有盛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渐渐衰落了,清代内府所藏数百幅名贵绣品中,不见一幅发绣,直到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这一民间传统工艺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每一件发绣精品,无不要求画稿设计精美,绣制技艺精湛,我作为一名设计人员,为了将这一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发扬光大,潜心研究发绣画稿的设计技巧,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吸取古人的创作精华,根据发绣的艺术特点,进行探索和实践,先后创作设计了《枯枝牡丹》《双鹤》《松鼠》等一些发绣精品,多次在部、省、市评比中获奖。由于发绣有着独特的技艺和一定的色彩范围,所以其创作设计与其他绣品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现在我想就发绣的艺术特点,浅述一下创作发绣画稿的经验与体会。
    任何一种绣品都有着一定的艺术特点,应该根据它的艺术特点来选取题材。发绣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由于它取材耗时耗工比较奇特,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全国从事发绣作品的创作设计与研究的机构并不多。物以稀为贵。发绣作品描绘之精,选材之奇特,刺绣之细密,装裱工艺之考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倍受人们的青睐。我在发绣作品创作设计过程中,精心策划,巧妙构思,根据发绣的艺术特点从美学的角度选择那些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设计发绣作品,如我们中华民族普遍熟悉的十二生肖动物。十二生肖中的龙自古以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题材。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现实生活中人们把长江、黄河、长城也比喻成“龙”,由此可见龙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之高。在创作之前,我翻阅查看了一些历史资料和相关龙的图案,如九龙壁上的九龙图,北京天安门前东西两侧华表上浮雕龙的造型等等,都对我有很大启发。我在仔细考虑发绣色彩和绣制技艺后,设计出了白龙、青龙、黄龙等各种不同色彩、动态和不同内容的画稿,如九龙图、二龙戏珠、巨龙腾飞,等等,经绣制之后很受欢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人民,五千年的文明史,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我感觉艺术的道路越走越宽。
    发绣有它特殊的技艺,设计发绣画稿怎样用适当的绘画表现形式来充分表达发绣的艺术效果,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十二生肖中的马也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宝马良驹”、“千里马”等等题材都极受欢迎,因为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向往和追求。为了搞好马的设计,在创作设计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研究。历史上画马的人很多,但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及我国近代画家徐悲鸿却与众不同,他们所画的马有各自的艺术特点,被世人称之为艺术极品。郎世宁是宫廷画家,为帝王服务,因此,他画的马多数呈现悠闲自得,包括马鞍也雍荣华贵。郎世宁对马的造型刻划以及马的色彩描绘都是无以伦比的,很值得借鉴。徐悲鸿大师一生追求绘画艺术,对画马情有独钟,在他的一生中画过许多马,他笔下的马精悍坚健,以奔放为主。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形成了万马奔腾,共奔美好前程的态势,所以徐悲鸿的马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在画稿的创作设计中,我学习借鉴郎世宁画马的造型刻划、色彩描绘,学习徐悲鸿大师画马奔放的风格,以发绣的特有色彩和特殊技艺为基础,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出一些骏马的发绣作品投入市场,深受欢迎。
    发绣用人发作“线”, 怎样充分利用人发的自然色彩表现发绣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方面我也作了一些探讨。发绣所用人发有一种天然柔和的光泽,加之它天然的色彩都特别适合绣制一些长毛动物,我选择以小动物松鼠为题材,设计双面异色发绣《松鼠》。松鼠毛衣松顺,尾大俊美,宜于充分发挥发绣技艺,色彩可绘褐色,银灰,与人发自然色彩相符,适宜双面发绣,在构思构图时,删繁就简,突出主题,并考虑与绣品的外型装璜相适应,达到和谐、高雅、优美。双面异色发绣《松鼠》,画面上尾巴高高竖起,左爪伸向前方,身体俯伏在树干上准备跃起的松鼠居主要部位,通过松鼠动态的描绘,表现松鼠玲珑、可爱、活泼、机警的神奇状态。松针寥寥几笔,充分突出主题,取得了醒目而明朗的效果,配上红木圆形框架,相得益彰。
    发绣所用头发,色彩有黑、灰、白、棕、赭、黄、深黄、浅黄等等。充分利用头发的自然色彩,以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在正面采用了褐色为基本色调。绘制松鼠眼睛时,采用黑色、赭红、赭墨和赭黄几种颜色来画眼眶,眼球和瞳孔。在瞳孔迎光处空一小白点,以表示光线。使眼睛显得炯炯有神,湿润明澈。绘制耳尖、两耳之间、脊背、爪等,用少量的黑色和赭墨来画。而在其他部分和光线明处则使用棕、赭黄、深黄、浅黄、土黄、灰、白等色,使头发的自然色彩融于画中,收到了色彩典雅,形象逼真的艺术效果。画稿另一面,则以银灰色为基本色调,采用灰、白、黑等色,达到了显明的双面异色效果。
    设计要为发绣技艺服务,绘制应配合发绣针法,双面异色发绣《松鼠》采用了破笔层层丝的方法,以配合“接”针法。轻入轻出,由浅入深,再由深返浅。上下左右衔接,避免直线,绣制后逼真而富有质感。《松鼠》的创作取得成功,在轻工部评比中获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传统发绣称为墨绣,使用人的天然头发,绣制后的色彩沉稳、古朴、典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人喜欢淡雅和谐、沉稳庄重,也有人喜欢色彩艳丽明快。因此,我从头发色彩选择和面料底色的搭配入手,在设计画稿和勾棚时采用国画渲染的技法来绘制,配合经过染色加工的头发来进行绣制,开拓创新,设计出一些色彩艳丽明快的发绣作品。
    总之,发绣画稿的设计应尽量作到精心构思,巧取题材,设色典雅,形神兼备。充分利用头发自然色彩,配合发绣针法,为发绣技艺服务,同时也要古为今用、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发绣艺术的表现能力。
    以上是我创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我决心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进一步研究创作出更为精美的发绣画稿,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这颗灿烂的明珠增添新光彩。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陈国苏,男,1949年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专业从事发绣、国画样稿创作设计36年,现任东台市天工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发绣创作设计室总设计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