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手捏泥人的艺术特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的文明古国,地上、地下留存的各种时代美术遗产极其丰富,中国优秀的无锡“惠山泥人”是祖国艺术中的奇葩,是祖国艺术的一颗珍珠,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惠山泥人”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源远流长,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早已驰名中外,并富有一定的地方民族特色。艺术光辉的灿烂成就,是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伟大创造,我们应引以为自豪。
无锡的“惠山泥人”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它大致可分为粗货、细货二大类。泥粗货的造型简朴、夸奖,外形丰满,以它纯朴浑厚的性格,熟练苍劲的笔调,色彩明快的特色,运用单片和双片模具复制生产。代表作有《大阿福》、《小花囡》、《如意》、《三胖子》、《蚕猫》等吉祥如意,胖乎乎、美滋滋的可爱的艺术形象为题材的泥玩具。后者泥细货是另一种戏曲泥人,更风彩独具。由于这种泥人不用模印制,全部用手捏制,而内容大都以戏曲为主,因此历史上称它为“手捏戏文”。三百多年来,惠山“手捏泥人”浓郁的江南乡土味,强烈写意和淳朴的手捏味,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示在人们眼前,成为惠山泥人泥细货中的瑰宝。
广泛流行于惠山民间受到广大人民喜爱的民间泥彩塑,在塑制的题材内容由儿童“耍货”扩展到昆曲“戏文”和生活故事,在塑制技术上创造出一种分捏法,即头、身、手、脚等部分捏出后,再镶在一起,并且注意到不同的人物身份和个性的刻划,对各种人物无不刻划入微,生动逼真,深爱人民群众的喜爱。
无锡惠山“手捏泥人”有它十分鲜明的风格,在表现方法上不仅运用了戏曲艺术的“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情”等艺术技巧,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泥塑的特点,以最富有代表的情节、人物和动作,将剧情进行浓缩提炼,来反映整个戏曲的主要情节,真正达到以少胜多,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体现了惠山“手捏泥人”强烈的民间装饰味,浓浓的江南乡土味,以及独特的手捏味。这些自身艺术特征的形成,就形成了有无锡特色的惠山“手捏泥人”。
“手捏泥人”是惠山泥人艺术中历史悠久的一个民间艺术品种,塑造方法是形成特有风格的最大要素。但优质的惠山泥是不可缺少的,惠山泥的质地粘性强、劲好、杂质少,潮湿时不会塌沉,干燥后不易裂缝,这种泥最适合于作“手捏泥人”的原料,惠山泥有这种特性,真是得天独厚。“手捏泥人”从创作设计到复制生产都是用手捏的基本方法来完成的,不受模型的制约,它手法别致,灵活生动,因而更大的灵活性,随意性及独特性,在表现形式上能产生很大的活力,这些形式即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创作的作品动态是生动的、自然的,一般的泥塑往往是从粗到细,从上到下,层层加泥,加加减减,然后成形,而“手捏泥人”却是从脚开始做到头,从下后上,从里到外,层层包裹。搓搓捏捏,敲敲拍拍,最后来一个整理过程,行话叫做“捏势子”,也就是校正一下大的动态,通过最后这“捏势子”,就能把人物的动态,精神更加充分表达出来。通过手捏技法来表达自己的对描写对象的朴素的真切思想感情,为无锡的“手捏泥人”带来了最根本的艺术特色,是区别其它彩塑艺术的根本点。
惠山“手捏泥人”的手捏技法有它的规范要求,也就是手捏工艺过程:一印、二捏、三格、四镶、五板。基本造型“从下而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呵成。手捏十八法:揉、搓、捏、包、拍、推、敲、镶、贴、板、捻、 、装、格、剪、戮、滚、拉等手法。这些工艺性的要求,都是相互渗浸,相辅相成的一个完整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方法上特别注意了神态的刻划,在表情动态上,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夸张。手捏技法严格区别于泥塑造型方法,形象的体面,线是一次性成型的,形象的一气呵成,成型后不应修改,是心与手高度的合作。它的形象是通过一气呵成,但是通过分段组合而成型,因而它的动态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有它独具的特性。
“手捏泥人”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又是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的,在它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又是深深地受到昆腔和京剧的强烈影响,所受客观影响决定了“手捏泥人”的形成。在表情动态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为突出面部表情,手捏戏曲人物比例不是按“立七坐五蹲三”规律来塑造的,头部捏得稍大,目的是为了适当的夸张,从视觉上反而给人以魁伟威武之感,更加突出形象,利用形体视觉的错觉,起到“短里着长,小中见大”的作用。“手捏泥人”对面部的刻划塑造上则尤为讲究,不论眉、眼、鼻、咀都有具体的说法,要求更细致,更完美。如生命的脸,长方而丰满,旦角是圆的瓜子脸,丑角是由字脸等,要表情上还要十分注意到各种变化,即“喜、怒、笑、闷、惊”五情,使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情得到反映。如“手捏泥人”在眉毛的表现就有八种,即柳叶眉、一字眉、卧蚕眉、散眉、八字眉、剑眉、寿眉、扫帚眉等各有各的用处,把各种人物的特征都归纳了。鼻子从表情上看,似乎不重要,但对人物的性格刻划美与丑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悬胆鼻俊秀,狮子鼻威武,鹰钩鼻则阴险等到。对咀的变化也很注重,不单有用在美女和小孩上的菱角嘴,两端微翘 起,使看上去觉得温柔,男性用元宝嘴,给人以忠诚之感。眼睛在面部起阗最重要的作用,更有意思,如有:丹凤眼、老鼠眼、金鱼眼、牛眼、羊白眼、蛇眼、斗鸡眼、老虎眼等。这些以动物来形象比喻的眼睛,都非常传神和形象化。如鼠眼、金鱼眼、蛇眼是小而露凶,使人不寒而栗,丹凤眼往往表现美女,秀气中带妖媚,牛眼显大而无光,虎眼虎虎有生气,上述的这些特征表现,使它有更鲜明的地方特色。
惠山“手捏泥人”不受模具的限制,它在体态的变化上有无穷的变化,真正的千姿百态。“文的胸,武的肚,丑的腿,老人背,女的腰”。意思是说:文人胸要开阔。用倒八字形体,
才能表现出文人的气度。武要挺胸凸肚,才勇猛威武。丑特别要强调它的丑,特别强调屈手屈膝、低头、缩颈,反映出它的贼头贼脑,渺小的感觉。老旦的背要弓形,是老生的特征。制作美女,重点在腰部,“若要俏,美女杨柳腰”,则强调九曲三弯,美女应有婀娜多姿的体态。
“手捏泥人”在衣纹处理上的好坏,是同样不可忽视的,对衣纹的处理是很讲究的,它吸收了传统彩塑中的线条流畅,强调洒脱变化,根据不同动态,往往随意搓捏,挺拔而又简练,富于装饰性的特点,是一种自然形式的自然再现。
“手捏泥人”的色彩,是引人注目的,有着相当突出的彩绘特点,比一般彩塑色彩丰富得多,强调“三分坯子七分彩”,把彩绘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表现这色调明净、大方、华美轻快,开相讲究,自成一格。“远看颜色,近看花”。即要有大的色彩效果,又经得起近看,在图案的布局上,“重前不重后,重上不重下”,强调突出人物正面和颈部,抓重点。惠山泥人的色彩要求强烈能跳出来,颜色要鲜艳,明亮,醒目,主体大都是用原色,大红、大绿、黄、青等色,再配上花草纹样,图案,那样紧凑,明快,感到整个色彩即富丽而又有节奏感,又达到十分调和。取材于京剧的色彩比较富丽,限材于昆曲的则颜色柔和文静,十分古朴。脸部的开相是决定一件作品是否生动的关键,尤其注重人物的传神,强调表情,喜、怒、哀、乐等表情刻划细致入微。“手捏泥人”在运用装饰品上边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如头饰、耳环、排线、珠子等等材料,使无锡泥人有着浓厚的民间色彩和江南情调,有它一定的江南乡土气息味。
“手捏泥人”不象一般泥塑那样追求形象、立体感,也不是民间彩塑中粗货那样夸张,变形,而它有自己的手捏独特艺术形象,因而形成了它的既是概括的、写意的、又有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和必要的细节描写,既有鲜明浓郁的戏曲特征,但又没有完全与舞台人物和场景相同的东西,从而形成了它自己的,无锡“手捏泥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一切艺术创作,既有时代性,又有其民族继承性,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有可能是更应该从祖国过去的丰富遗产中吸取营养或受到启发。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优秀传统,创作上表现出既继承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作品。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龚琦,男,1964年12月生。工艺美术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美术系。
1980年进入无锡市泥人研究所彩塑工作室,跟随母亲王南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惠山彩绘技术。后又从师喻湘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传统手捏泥人。现工作于王南仙、龚琦泥塑艺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