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到砂壶工艺的完善

[日期:2009-03-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从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到砂壶工艺的完善

    说起制壶,必曰全手工最佳,我们现在所常见的这整套砂壶全手工成型工艺是从金沙寺僧的始创、从供春的发展、时大彬的完善这三个阶段而来的,传承至今。
    说起金沙寺僧,真实姓名无从查考,从文献记载中,略知风范是其文而逸其名,僧闲静有致,这样看来,大概是一个读书人出身,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与品味的僧人,他不但念佛,还经常与制陶缸、陶瓮的匠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学到了一些制陶的技艺,同时,因为他是一个有知识的人,还悟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使用。
    从上述文字看来,金沙寺僧始创制壶之法使用捏制法,先捏筑成一个壶身,再用工具规整成圆型,再镶接壶嘴、把、盖、壶钮成为一把完整的壶,附陶穴烧成,放在陶缸陶瓮空中档烧制而成,人们争相使用,因无实物考证,我们无从知晓其砂壶原形。但是从金沙寺僧制壶过程中,砂壶的成形技法是从制粗缸、粗瓮的方法中演变而来。金沙寺僧做的应该是大壶,而且壶形很完整规范,制壶的工具也很简单,可能不会很精致,有流、有把、有盖、有壶钮等构件,人们争相使用可能是用来煮水的,原始的砂壶工艺在这里已成雏形了。
    供春(1500前后出生,明弘冶间人)学宪吴颐山家僮,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使之暇,窍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纹腹半现节腠,视以辨真。从这段吴骞著的文字中我们得知,供春是私下偷偷学金沙寺僧的制胎淘土之法的,这种方法还是捏筑法,工具极简陋,以茶匙来挖掉胎中之土,使其中空厚薄一致,指掠内外。颇以我们现在做糯米团子的捏制法。指纹印有起有伏,凹凸不平,胎必累按,手指反复按压壶胎。捏成两个半形再对接成一个完整的壶胎形,故辨到其真伪,只要看壶腹中间是否有节腠即可,现在我们所见供春壶真迹不多,吴中丞清卿藏供春壶,后归宜兴储南强,壶作树瘿形,节腠隐现,确是团坯捏成,与周伯高所记悉同,据此,我们大概了解了团砂捏制法的一个工艺过程了。
    在此基础上,供春又创制了印模法,他斫木为模,削竹为刀,以范壶形,明项子京《名瓷图谱》绘供春二品,一圆式,一六角提梁,俱平整无节腠。与周容言供春用模制相等。从操作工艺的方便来讲,这个模应该是内模,即虚陀,先以木制成所需形状的内模,或圆形,或六角形,再把裁好的泥片复在内模上,以工具修压所需与内模相应的形状即成壶胎。这样制出的壶胎比金沙寺僧的捏筑要精确了许多。壶形也丰富了许多,以模成型也是全手工成型技法的一个内容。由南京中华门外家山油坊桥明代司礼大监吴经墓出土的海棠形提梁壶的成型方法是手工捏制,且用木模镶接成型。先人以木模成型,今人以石膏模成型,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使用印模法可以复制出相同的壶胎形状,便以仿制,这在当时壶的产量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情况下,这个工艺的创造,可以提高制壶的量化。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工艺了。
    另外,还有捏坯车胎,印模车胎制壶工艺的创造,这种方法是受到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影响而产生的,陈仲美,婺源人,初造瓷干景德镇,以业者多,不足成名,弃之而来,配壶土,造诸玩具,然则景德镇造瓷诸法由明传入宜兴。
    捏坯车胎法,先以手捏成坯形,胎俟干后置胎于车盘上。乘车盘旋转之势以刀按胎,车之成圆形。故把、流必须驳接。唯坯经手捏,绉微现。
    印模车胎法,先以印模成壶胎,后置车盘以刀车之,由于全由器械造成,故滑腻整齐。绝无节腠,精制之壶,所有捏坯时手纹及车胎之刀痕,悉以水笔细细抹去,尽没痕迹。使极光腻乃已,但经窑火烧成后,土质感受热力,且微有涨缩,然经手捏者绉纹隐现犹存,甚易辨认。
    花果像生类壶制法,也由捏制法派生而来,先以捏制坯成花果雏形,再用竹刀精雕细塑成像生花果形。依壶形制成把、流、盖,以色土饰之,使其栩栩如生,以上诸法,各具匠心。
    由于时大彬的出现,砂壶全手工成型工艺才有了里程碑式发展与完备。
    据明末周容所著《宜兴瓷壶记》所述,供春研木为模,时悟其法则又弃模,而所谓削竹如刀者,器类增至今日,不营数十事。
时大彬舍弃了供春以模印坯法。审其燥湿展之,名曰:“土毡”即围成壶体的泥条。
    时又在砂土原材料上下功夫,据《骨董琐记》述之,大彬毁甓以杵舂之,使还为土,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把烧成的砂坛子砸碎了,用杵研成细小颗粒,再调配进生泥中,从时大彬所为来分析,就是增加砂土的颗粒状,使砂土更具骨力,便于成型,减少吸水率。减低烧成时的收缩率,提高成品率。由于生熟料的收缩率不同。烧成后的壶体钢砂闪烁的效果,使砂壶更加厚重,更显古雅,直至如今,大彬发明的调砂之法还在陶业界广为使用。
    从几件出土的时大彬所制实物来看,福建省漳浦县盘陀乡庙浦村明万历间户,工部侍郎卢维祯墓中出土的鼎足盖圆壶;扬州江都丁沟乡曹氏墓中出土的六方壶,无锡甘露乡华师伊墓中出土的如意纹盖三足壶,由于他在砂土上的创新,在成型工艺上已经采用拍身筒、上底片、满片等手法,据周容所述制壶工具种类与方法基本与现在的全手工成型工具技法相一致。
    可以说,现在紫砂壶全手工工具与技法最晚至周容时代已经很成熟了。尽管工具的名称与现代使用的称谓不同,但作法是一样的。
    从金沙寺僧,供春至时大彬这三位臣匠的创造与完善,砂壶从初始的捏制法,以模印制法,捏制车胎法,印模车胎法,捏坯刀刻法到拍身筒镶片法。经历了一个时代。以上几种制壶方法,都应该归结为砂壶全手工成型法。我们不要厚此薄彼,都应该好好地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不断学习总结,并发扬光大。
    全手工成型法是我们陶作者的一个根,根盛才能叶茂。愿我们砂壶艺术这棵参天大树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中。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徐青生于1960年12月,师从叔父徐秀棠大师,已有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现为工艺美术师,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陶艺委员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展览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