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为源 造化成器

[日期:2009-05-2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生活为源  造化成器

    我们总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紫砂创作从匠到艺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生活的给养与提练。
    生活是温床,既滋养着万生万生,同样也滋养着我们创作的灵感,我们与生活息息相关,似乎就在不禁意间就触摸到生活的脉动,于是我们创作的紫砂作品,同样赋予了生活的气息,这样的作品,我想才更能令人感动。
    生活本平凡,也正是在这些本凡之中又孕育了不平凡,艺术创作它貌似灵光一闪便有了神来之笔,而这背后却饱含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从紫砂最始的供春壶来说,它本身就浓缩着生活的剪影,瘿瘤错节,岁月沉淀,日子就这样积叠,光阴就这样流淌,我一直认为供春壶是最无形的作品,却又是最有制的作品.会什么说它是无形呢,因为它不像仿鼓壶,石瓢壶那样有固定的线条曲折,供春壶的在形型上的随意性给作创者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把各自的不同生活感悟都包容进去,于是有了灵芝供春,有了鱼龙供春,有了瓜蒂供春,甚至有了鱼虫鸟兽点缀其间,丰富了内涵,同样也反映着生活的多面性.但是又为什么说他是有制的呢,这个制可以令我们一眼就看出供春壶的曲别与其他作品的特征,就是它表面的肌理与层次,很多人都说供春难做,难就难要表现出供春壶的岁月沧桑感,虬劲的纹路,斑驳的质地,每一线条与起伏既厚重又灵动,有年轮盘旋积累的光阴似箭,又要有老树新枝的春光乍泄,都要在一壶之中交融,若没有深厚的生活阅历,没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没有对生活的细心揣摩,那是万万不能为的。
    同样生活的痕迹在每一件作品中所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相对于素器而言,花器的创作更能够使我们一眼就认出它生活的本质,我称其为显象的,如蒋老一生创作的多款经典作品,白藕酒具,碧桃壶,西瓜壶,枇杷壶,石榴壶等等,做到了唯妙唯肖,足可以假乱真.这样的创作是把生活还原于它的本相,细致的观察,耐心的临摹,用心的创作,所表出来的作品一定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节藕,一枚桃,一串枇杷,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歌颂。
    所以我认为花器是理性的,是具象的,是彰显的,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素器则更多的是表现生活感性,抽象,含蓄的一面,这类作品虽不似花器作品那样一目了然,却多了一份曲径通幽,渐入佳境的妙趣,同样这也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情趣,以曼生作品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当我们摆脱它文人壶的标识后,体会到更多的还是生活赋予这些作品的生命力。
    井栏壶,身筒垒为井圈,圈起了壶天一涟漪,其原形即是金沙寺中一口老井,没多更多的演化,没有多更的注解,却令人观之足以想到饮水思源,国人崇尚的一种思想,这是壶衍生的生活奥义,是壶承载的一种生活理想。
    太极鼓,隐隐有金声,身筒饱满呈鼓立,鼓钉雄健,线条昂扬,是擂鼓冲锋,还是欢庆丰收,我们都能在这一把壶感受到热烈的情绪与奋发的斗志.是在生活在提练之下激发的创作情绪,这样的情绪同样洋溢着生活的壮怀。
    汉铎壶,铎为大铃,振人发聩,警示昭告,是一种诫勉与鞭策,化器为壶形,同样表现出一种端穆庄重威严厚朴,壶有它的性格,这性格也与生活紧密相关,亦如秦权,一统之后的度衡量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定式,而权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准则同样也赋予信条,秦权壶的王者之风从它的每根线条,每一处转折间散发出来,这样的壶远观即生威,如同我们在生活之中对于法则的敬畏.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只要你是一个爱热生活同样热爱紫砂的人,那么就不难发现这其中诸多的生活影像,沉淀在壶上的烙印,不曾随时间磨灭,反而愈加光亮起来。
    一如同样热爱生活和热爱紫砂创作的我来说,我很难把这二者分得开,没有了生活也就把艺术创作的源头枯竭,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势必如同空中楼阁,没有根基,自然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但单单只有生活而无法汲取的创作,同样是没有鲜活的个性与长信的生命力,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推崇最老三样:洋桶,蛋包,寿星.正是因为这老三样是伴随着劳动人民从田间地头一起走过来的,也许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更精致,用的泥料可以更上等,但它们秉性之中的生活味还是与日俱增.这是生活的根谛,是创作赖以依存的源泉。
    正如我前些日子看到有人提出,紫砂壶与紫砂茶壶是两个概念,紫砂壶已经从艺术的收藏角度来判定,仅仅是作为它的质地(紫砂)形制(壶)来衡量,而紫砂茶壶呢,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它的功用,壶为用器,自从有了紫砂茶壶以来一直被人们传承这样的理念,在生活中用,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这才是紫砂创作最根本的原则。
    经历各自不同的生活,演绎出多姿多彩的紫砂作品,二者相融合,源头活水,汪洋成器。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吴奇敏,女,工艺美术师。 1964年8月,生于陶艺世家,1979年从事紫砂陶制作,受到顾景舟,蒋蓉,徐汉棠等老一辈大师的指点。1985年师从顾景舟大师的得意弟子,高级工艺美术师:吴群祥。这种机遇使得勤奋好学的吴奇敏对传统精髓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纯熟的全手工技艺使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不论是大品还是小品,线条流畅饱满,古朴大方,有珠圆玉润之感。她不断在传统的基础上探求,创作符合当代生活方式和实用功能的作品。把紫砂的材质,工艺,艺术作了有机的结合,颇受收藏家的亲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