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内容延伸与拓展的有效性原则

[日期:2009-05-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内容延伸与拓展的有效性原则

    摘要:传统工艺美术课堂教学在传授技能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艺术素质、职业素养、专业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恰到好处的、有原则性的知识与信息的拓展延伸,真正达到知识传输的有效性。

    关键词:专业教学,素质培养,知识拓展,有效性和原则性

    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相关知识与信息的拓展与延伸,把培养学生艺术素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提高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化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快、兴趣、理性、求知欲望中学习,使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并在结束课堂学习后还能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学习氛围。教师则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具有良好的知识内涵和艺术素养,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增加有效信息内容。课堂教学信息传输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信息组织的策略旨在为课堂教学信息组织提供方法论与借鉴法的指导,教师需要认真组织每个模块的知识点的延伸。
    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没有完全成功的经验模式。在实施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其次要结合课时安排、课程结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培养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精心策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与实用美术的结合,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更是培养高素质的,兼具制作、设计、创新能力与一体的工艺美术人才,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习、增强信心、激发创业等目的,在把握好“尺度”的前提下,实施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与信息的延伸。
    首先要依据不同模块知识结构的要求,从深化技能学习内涵入手,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发展水平的特点和要求,系统的组织课堂教学信息。对课程中静态知识信息进行引申、延伸、补充、调配,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一般思维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媒介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演绎,达到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目的。
    在组织课堂教学信息资源时,必须依据科学性和严谨性、优化性和系统性、适度性和有效性、新颖性和时效性的基本原则,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组织活动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一、课堂教学信息组织的原则主要是:
   
   (一)科学性、严谨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首先要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工艺美术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内容广泛深远,但教学中不能杂乱无章、信手拈来、顺口开河,要紧紧围绕和逼近知识点展开;把大师们在长期实践中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知识进行演化;所引经据典的案例、实例要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所下定义结论准确可靠,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组织严谨、恰到好处;不混乱颠倒实例,甚至出现错误或者谬误,以致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不断加强修养、不断吸收更新知识,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学科知识。

    (二)优化性和系统性原则

    任何知识范畴都有其系统性,系统的知识传授有益于学生全面、深入的掌握知识信息。作为课堂知识点的延伸内容首先要进行优化组合,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纵横有序,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性,又注意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的横向联系、相互渗透。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知识面也具有互相影响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反映在课堂教学知识链接上不能零碎孤立,要使所选择的信息内容具有关联性、逻辑性,不漫无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度,因此要综合教材特点优化知识拓展内容,整合相关信息,协调知识信息之间的关联,确保课堂教学延伸内容的优选性、系统性。

    (三)适度性和有效性原则

    学生认知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度性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各层次、各信息之间的构建适宜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综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做到难易适合,既不迁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降低知识标准,又不过分超越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盲目增加信息数量和难度;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会游离于哗众取宠、泛泛而谈游说之中,从而保证知识拓展的有效性原则。

    (四)新颖性和时效性

    课堂教学信息组织的新颖性和时效性对于维持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探究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会造成的学生兴趣索然、课堂气氛沉闷,但如果有组织严谨的新知识、形式多样的传输方法,学生的思维就活跃,注意力就集中,课堂教学就会显著有效,因此对于拓展的知识和信息要悉心组织,制作完善的教学课件,把紧紧关联的、时效性强、恰如其分的专业文化、专业信息适时的配合教材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做到引人入胜、发人思考,不断刺激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点,推进学生学习兴趣、艺术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组织课堂教学信息的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信息组织的逻辑起点,也是课堂教学信息实施策略的目的。离开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信息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实践我认为典型的课堂教学目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即认知的、情感的和精神的。认知目的是学生智力的、技能的发展,情感目的是学生社会与专业情感的发展,而精神运动则是建立在专业领域的素质培养。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几种目的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师具有整合多种教学目的的能力,即把课堂教学目标综合化,全面兼顾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的指导、指引学习方法、学习目的。

    (二)分析静态知识结构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静态知识结构属于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类,各个模块的知识体系都有其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但大部分比较注重核心技能知识,相对忽略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而这恰恰是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环节,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应补充哪些必要的新信息,恰如其分地结合这些知识信息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文化内涵、历史知识、理想、意志、兴趣、动机等),使课堂教学信息组织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分析教学对象

    在实施传统工艺美术课堂教学信息延伸与拓展的过程中,要结合职业教育学习特点即:有一定的学习欲望;有待提高建立学习信心和专业信心;中专学生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有所区别;不同班级的学风不同等等,从而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结合以上不同特点将知识延伸的侧重点进行调整,从而获得大面积基础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信息传输媒介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力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方法。在整合有效信息量的基础上,必须合理运用了现代多媒体传输手段。既保留传统工艺教学重在动手能力培养的特点,又更加形象、生动的使知识的延伸拓展达到形象、理想的效果。特别是造型艺术专业,具象的多媒体语言能使教师直接的表达造型艺术效果,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把主观形象具体化,学生得到直接感知的认识,突出关键知识,起到简化和浓缩信息的作用,同时,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习热情,即使反馈教学信息。
    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知识延伸与拓展的有效性原则所表述的几个环节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总体来说,组织好精致、精彩的课堂教学是最终目的,必须精心准备、日积月累,时刻重视对知识的更新、自身修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达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境界,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倪红英,女,江苏省扬州生物高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系副主任。理论研究方向:工艺美术专业专业教学、工艺美术专业设计、制作(漆器、玉器方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