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我的家》的创作感想
前年岁末,阴雨绵绵的清晨,我一个人开着车行驶在故乡小镇狭窄的碎石路上,此刻的心情就像这灰暗的天气一般沉重。我的刺绣作品《贵妃醉酒》、《生命系列》等在国内一些重要的工艺美术展上都获得了金奖,可是在那最荣耀的一刻,我却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人生仿佛陷入了一场难以挣脱的困境。我不禁问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样继续?
故乡镇湖一切仍是这么熟悉,闻着空气里亲切温暖的麦子气味,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流转。忆起了很小的时候,妈妈温柔的手拉着我的小手,一点一点地教我把细细的线穿进针眼里,在针与线的游走中,我开始慢慢喜欢上了刺绣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并把它一点一滴融入自己年轻的生命,梦想着在千丝万缕间变幻出一个花样年华。
在十几年的刺绣生涯中,我意识到传统的刺绣始终没有太大变化,而要让苏绣长久保持艺术魅力,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创新。要求转换风格的强烈念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在学习刺绣之余,我报名参加了苏州工艺美院的绘画班,广泛自学各种艺术理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把西洋油画,中国水墨画,甚至是摄影图片等艺术手法融于刺绣中。
岁月的流逝中,我期待生命又一次绽放绚烂的花朵。
车停了下来,家的温厚气味再一次裹挟了我疲惫的身体。突然,脑海里闪现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我为什么不能把对家的浓情蜜意在布上绣出来呢?让这份对家的渴望永远驻留在时光中。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一把茶壶、一顶帽子、一把椅子,都储存着家的文化传统和信息,绵延一代又一代。家里有属于你的书柜,属于你的电脑,属于你的时间和空间。你可以读你想读的书。当然,家里还有父母的鞭策,爱人的鼓励,孩子的追赶,容不得你有任何的放纵和懈?? 孤独时,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虽然可望而不可及,却带给你无限的遐思与慰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圣杜甫早已道出了对“家”的牵挂。犯错误时,家是谅解的甘露,是宽容的怀抱。富裕时,家是一帖清醒剂。时时提醒你“衣食足而知荣辱”, 家是扶老携幼的承担,是传宗接代的责任。“有钱能使鬼推磨”,却惟独买不到亲情,买不到家。世上没有不老的容颜,不散的筵席。当珍惜时且珍惜,莫等老来有家回不得,“空悲切”。归西时,家是驶向彼岸的此岸,是通往来世的港湾。你播下的种子已在这里开花结果,你培育的后代已接过了你肩上的责任。你的姓氏通过儿女得以继承,你的血脉通过子孙得以延伸。因为有了家,你灵魂不灭;因为还有家,你死而犹生。据说,人在弥留时总是梦见故去的亲人,那是你天堂里的家在向你呼唤,准备好了么?准备好了就出发!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有的说,家是一种文化;有的说,家是一段时光;有的说,家是一种情怀。还有人说,……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刺绣图案从来就是借用他人之作,自己创作的少之又少,甚至空白。苏绣技艺的发展在当今已经达到顶峰,而要想把这项艺术推向新的高潮,光依赖技艺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内核扭转局面。从那一刹那,我知道自己的人生又将投入到一场新的战役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将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江南水乡的温润潮湿,小桥流水的秀丽雅致,带着速写本和相机,我开始了对家乡的追寻。寻找自己的家,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宿命。而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家可归的漂泊者。我们和浪迹天涯的人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物质的外壳。我们常常把这东西叫做“家”,但它并不总是使我们感到心灵安宁的地方。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在一张张速写和照片的定格中,家的意识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有了雏形,我要为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做个减法,在抽象的情致中让观者自己去体会其中丰润饱满的内质。精致的砖雕,素朴的瓦当,斑驳的老墙,这些生命中一直印刻着的熟悉痕迹,最终走进了我的视野。家在这里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支撑人生活的精神力量。概括的说家是爱的聚合体,试看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
我忙着把这些素材归纳整理,并最终设计到绣布上去。我截取了三个物体细微的一部分,糅入了月亮的意象,每一幅刺绣里都带上青葱的绿叶,在朴实中让画面散发出勃勃生机。
这个时候,又一道难题摆在了我的眼前,应该选择怎样的背景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是惯常使用的刺绣背景图案还是另辟蹊径?最终我又有了个更大胆的想法,把红黄蓝三原色汇入刺绣艺术中,在鲜艳夺目,摄人眼球的色彩中,呈现给所有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也让人在家的念想中感受到跳动着的生命的旋律。我试着绣了两幅试验品。
可是,这种创新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吗?当我带着这两幅试验品参加江苏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的时候,我荣幸地得到了全场创作的最高分,尽管我是参评人员中年龄最轻的。在作品拿去展览的时候,很多人的眼光都被它深深吸引,久久不愿离开。
2007,注定不会是寂寞的开始。我在试验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炼,绣成了三幅系列作品,我把它正式命名为《我的家》。绣完最后一针,忽然有一种想要哭出来的冲动,它凝聚了我的心血,我的情感,和我的灵魂。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家的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整个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与家发生着关系,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心中因了家人的牵挂,也就有了回家的想头,也就有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的信念。
在我眼里,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刺绣作品,而是我刺绣之路上一次全新的开拓,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历史突破性。当技艺成熟达到顶峰时,唯有艺术的宽阔路径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的平台。刺绣的古老传统只有与现代艺术擦出激情的火花,才有希望诞生出富有原创性的作品。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邹英姿,女,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2005年被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苏州市妇女联合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当代绣娘”荣誉称号。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