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浮雕壁画前途广
宜兴紫砂陶品种的拓展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及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着的。
宜兴紫砂陶的材质所制的茶具被公认为最好的泡茶器具。这是因为宜兴紫砂陶土质优、艺人在实践中创造了独有的成型方法,两者结合所成的茗壶符合人们泡茶品茗的需要。人们需要种花,因此紫砂陶又有了花盆;人们为了陈设之用,故又有了紫砂花瓶。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就紫砂材质所制的品种而言,也在不断拓展。大型紫砂陶塑、大型紫砂壁画的出现,这是最典型的例证。社会需求往往是实践成功的根本。你要想做1米的大茶壶,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要在烧松柴的龙窑里烧成,紫砂陶不能直接碰到松柴火焰,要装在匣钵里面,匣体的大小就限制了紫砂作品的大小,龙窑的匣钵直径一般大约40~50厘米,虽然也为特制大件也专制过大匣钵,但最大也没有超过1米的。现在则不用了,有了液化气梭式窑,窑炉多大,作品就可能有多大。山东、景德镇都有可烧3~6米高的窑炉了,一次就可烧这么大的作品。有了窑炉的改进,还需要陶瓷制品原料的改进,坭料的配方在达到艺术色彩的基础上,既要符合成型工艺要求,又要符合烧成要求,因此,现在制作大件就必须然在原料上先加以改进,耐火的颗粒,各种颜色的陶瓷颜料的添加就必然提升了原料的适应性。有了基础的条件支持,就使紫砂陶制作作品的领域拓展了。笔者曾经在《江苏陶艺》二OO三年第三期写过专门介绍大型紫砂陶塑的文章,这里就大型紫砂陶壁画,简要谈谈它的制作。
要制作一幅成功的紫砂陶浮雕壁画,它与其他紫砂作品一样,坭料的制备是关键的第一步。不变型,收缩小更是大型作品的最佳要求,因根据浮雕作品的大小和繁简程度来决定坭原料内添加颗粒的大小和数量,以达到变型小、收缩小、又易于堆塑。
首先是把成品坭料打成坭片,把它贴在装钉好的制作墙上,粘结成一个整体。如要做五十平方米的壁画,那就是一块五十平方米的大坭片。而泥片的厚度也就应适于安装,不厚不薄,将已准备好的放大的设计稿描在泥片上,这样有利于在堆塑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把握住形。接着就是塑的过程,用比坭片略润(软)的坭料,一点一点运用各种技法在上面堆、贴、刻、捏出浮雕人、物、场景,使之浑然一体;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大概轮廊出来后,为了防止堆塑上去的泥有空隙及易干燥,给壁画扎孔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的作品几乎没有爆裂的,把所有加过坭的地方深深地、均匀地扎上细孔,一定要扎穿了,然后又要半细孔涂平;接下来就是细加工,按设计要求完成所有的制作过程后,便是将它分割,切割成比较合理的大小,适于装窑运输。在比较合适的干湿度时将壁画一块块从墙上取下来,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晾干,干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马虎、性急不得,既不能吹风,也不能局部直照太阳,否则容易因为局部先干而变形。大约经过半个月左右的阴干,坯脱白后即可烘干烧成了。为了减少色差,烧成时窑位也要讲究的。现在大型的天然气隧道窑里烧成。只要窑位适当,自动控制的窑炉就能把它烧成好。
我们在三年前应中共上海金山区委、区人民政府邀请,为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遗址创作紫砂浮雕壁画,我师父徐秀棠先生率领工作室全体创作成员,以对历史、艺术高度负责的态度,历时三年多,完成了设计、创作和制作。其中,以两幅总长八十多米、面积二百多平方米的“日军暴行录”和“军民英勇抗日录”大型此砂浮雕壁畏罪最引人注目,让观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画面由“日军暴行录”由“偷袭登陆”、“寡不敌从”、“城南杀戮”、“推人入火”、“一绳十二”、“就地活埋”、“活人练刺”、“坟场母婴”、“水塘沉尸”等十二个主要场景组成。长达四十多米的壁画,总体浏览作品的在效果:紫砂陶的深沉色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凝重的主题,画面人物布置的关系有紧有松、凹凸有致,疏密得当;作为一幅特定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紫砂壁画作品,各个场面前后呼应,整个画面一气呵成,如同一幅历史长卷。场景中,充分发挥了紫砂陶的材质特点,用细腻逼真的写实手法,雕画出平常生活的细节:竹、木、房屋、瓜果、人等等,使观摩者倍感亲切,激起人们对入侵者毁灭我们美好生活的愤恨。到处都是被凌辱的乡民,杀人不眨眼的日寇,推人入火、一绳十二、就地活埋、活人练刺、坟场母婴、荷塘沉尸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运用敲、打、拍、堆、刮、贴、捏、刻等多项手工技法,塑造了108个人物和大量的场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亦虚亦实的表现形式使这幅宏大的壁画更具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让所有的观从都深切感受到——历史永远不可忘却!
在这幅长卷背面,是一幅相同尺寸、反应中国军民共同抗日画面的“军民英勇抗日录”的紫砂浮雕壁画。表现出中华儿女录畏强暴、浴血奋战抵御日寇,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慨。在这幅浮雕壁画中创作者采用呼应的手法,用类似的浮雕技艺,把“东门阻击”、“联手杀敌”、“夜袭炮楼”、“伏击日军”、“客栈行刺”、“烧毁篱笆”、“定时爆炸”、“乡间杀敌”等十个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参观者面前。与前一幅一样,采用错层处理,使整个画卷层次感更强烈,既避免画面的呆板又不影响整体效果,在形式上更丰富,增强了视觉效果。让观众从屈辱悲愤情绪,到拍手称快、扬眉吐气,在跌宕起伏中生动地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一次美的熏陶。
紫砂陶是一种可塑性及表现力都极强的陶土。它温润的色泽、可粗可细的颗粒,既能表现粗犷的极场景,又可表现发丝、睫毛这样十分细腻的功节;所以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意图,淋漓尽致地发挥作品的艺术效果。同时,经过一千一百多度的高温烧成后的紫砂陶与人极具亲和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具美感,越来越体现出紫玉金砂的风韵,也拉近了作品与人的距离。
经过多年的证明,在自然环境中的紫砂陶壁画的强度并不逊于石料、金属,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具魅力。只要它的主题、内涵与周边环境协调,紫砂陶材质的可塑性适于精雕细作,自然也就比石料、金属材质的壁画更为人们所亲近,更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审美需要。大型紫砂陶壁画的前景也就更广阔了。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史小明,工艺美术师。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十二届无锡青年联合会委员、《宜兴紫砂》副主编、《江苏陶艺》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