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空间设计中的主题性
空间设计是一个结合多种艺术形态进行创作的空间构造过程。它以空间意识为主体,以主题为骨架,以装饰为血脉,以文化内涵为神采,故而设计虽由空间的存在而生,空间却因得设计而活。
通过对空间结构的主题空间营造,将自身欲望和自然情意在氛围中进行交融,让人的感官刺激达到“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之境界,这就是空间设计中空间意识与主题空间营造的最终目的。
空间设计师应该用灵巧的双手和真善美的心去实现物质和精神之两元性的糅和,使空间具有诗意和灵性的价值。空间设计的精神内涵,其实质是对使用者心灵的关照,并非纯视觉的所谓效果、风格……然而这一切归根结底离不开两个字——主题,这才是设计最大的力量。
一、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误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迅速发展,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浮躁冒进,急功近利。社会大环境影响到空间设计师的设计与创作。
1.抄袭模仿,七拼八凑
在国内设计界,设计师工作多,压力大,缺乏原创设计的环境与心境,大多数人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另辟蹊径,对国外设计模仿抄袭,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截取不同设计中的经典元素,为我所用。年初在米兰克隆出现的新东西,年中就能在国内出现,连外国人都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的“学习”速度。
2.没有灵魂,没有主题,没有设计概念
在一些国内设计师的眼里,外形奇特、美观,形式感强的设计就是好作品。根本没有去考虑空间的主题与思想,没有认真考虑空间设计概念和空间所要传达的信息,以及空间所要营造的主题氛围。空间主题与空间表达元素就像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自说自话,为设计而设计
空间设计不是艺术创作,设计的目的是要为客户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一些设计师却不能从实际出发,真正从客户、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将空间设计当成是艺术创作,虽然做出来的东西在视觉上很漂亮,但确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主题空间营造存在的必要性
为了营造一种满足顾客需要的物质空间,设计师应根据项目特定的区域文化、空间形态、空间用途进行考虑,赋予它某种个性,使之既有彻底的功能目的性又兼有艺术的完美。因此,主题空间营造确有其产生并且存在的必要性。“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主题空间营造对空间形式的作用,就像“梅花”对于“窗前月”一样,互为依附、彼此辉映。而在主题空间营造的统一协调之下,各个不同功能不同区域将不至于结构松散,可以避免设计语言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
经过了主题空间营造的氛围空间极具布局美、韵律美、和谐美、文化美等各种艺术美感。主题空间营造对设计而言就像血与肉的关系一样,它丰富了设计作品的内容,而内容又加强和扩张了形式的表现力。古往今来,人的审美情趣在不同的时代接受着不同礼乐文化的制约,设计师的审美情趣也不例外。而就项目本身也必定受到周边环境、结构局限、功能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所以设计师对于空间敏锐的艺术尺度感以及对主题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对那些公共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所展现的完整主题意识进行深入的认知,更有利于设计对主题构思的把握。因此,控制范围内的空间形式是进行主题氛围营造的必要条件,不同审美情趣影响下的设计空间意识却是主题氛围营造的关键,而优秀的设计作品,也将以拥有明确的主题性而得以永恒。
三、主题空间营造的文化价值
主题空间营造的价值,有史以来就是体现一种文化的价值,当然对于客观物质来说,“文化”是属于精神意识方面的东西。如何化意识中的想象为感官上的刺激呢?这需要设计师在尊重现实既定空间的基础上,紧扣主题,使之深化、明确。对主题的表述宜“由大而小、由野而文、由粗而精”。结合多种学科(如建筑、雕塑、绘画、诗文、园林、音乐、灯艺等),彼此映衬、相互渗透,以期在空间设计的同时更能体现一种时代的风尚、一种民族的习惯、一种社会的心理、一种集团的气质,或是一种经营手法、文化品味、服务质量及消费观念。司空图认为“对事物的审美感受是由形象所唤起的一种广阔自由的想象、情感、理性诸多因素的融合”,也就是所谓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了。
四、主题空间营造历程
在空间设计中,主题的营造仍然是通过物质的表达使空间上升到精神表达的高度,受到主题与风格的制约,以“以境胜”与“以意胜”的形式表达,以形象为营造的载体。图3、4是为英国宝洋家具设计的专卖店门面,宝洋家具主要是大型会所、俱乐部为消费对象,因此在设计时,以“艺术空间,私密尊享”为主题概念,以“尊贵、个性、私密”为风格基调,在空间表现上,无论是元素运用还是空间造型,以及色彩运用都遵从于这一主题,让整个空间既能够与家具特色相配,又能让目标消费者鲜明真实地感受到家具营造整体氛围,促使他们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在主题空间营造的过程中,并不否定设计对形态的变异,从而产生模糊、朦胧、含蓄的主题氛围,将我们的设计重点放到情感的体现与激励上。通过对主题元素进行变形、转化、模糊处理以及提炼等方式,使空间形式的表达上升到艺术与精神的领域,以此来揭示空间象征的主题文化,使受众在其中受到主题思想的深度感染。图2的女性图像就是对在空间设计主题概念基础上提炼出表达元素进行抽象演化的结果,让整个空间既具主题的印记,又具有鲜明的记忆点,让整个空间顿时鲜活起来。
主题空间的营造是有限的,这主要依附于主题空间意境营造的客观条件。就内部条件而言,主题空间的展示内容对主题的表达有限制的作用,且主题的营造是以展品突出为前提的;就外部条件而言,主题空间的营造还受限于科技发展水平、时代的精神、展示空间的外部环境特征、设计师审美水平等等。因此,真正具有自己主题的空间设计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结论
空间设计中有意的物化表达必将产生情感表达。主题性的空间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空间,也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空间。它将设计师的主观精神与美学体验及时代文化特征运用到空间设计当中,形成了一种具有自身独特价值的空间文化。将经过体验的设计元素呈现于设计当中,在一定的实境中得到一种主体精神的体现,一种特定的意境的效果,形成特殊的感染力,满足受众对空间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也满足了提高空间设计商业价值的要求。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黄浩,男,1971年生于江苏无锡,1993年毕业于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本科,从事室内环境产品设计至今,现为工艺美术师,曾为江苏泰兴市河海大厦、农业银行、联邦家具、皇朝家具大卖场、百货商店等设计项目,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