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背景下地域性室内设计的形式异化

[日期:2009-06-0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新技术背景下地域性室内设计的形式异化

[摘要]本文试从空间形体的角度对在新技术背景下,室内设计的地域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形式异化”的概念。分析总结了形式异化的原则与主要手法。通过相关实例的介绍,以期证明“形式异化”方法对地域性室内设计这个问题的回答。

[关键词]  地域性  新技术背景  形式异化  重构

    前言

    文化与审美是具有时代性的。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变化,同时,传统的、地域的优秀文化也应得以传承。如何达到两者的平衡?设计师们在这一领域作了许多探索与实践。表达室内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空间形体塑造:空间形体是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空间形式的构成往往反映当地的生活习惯与承袭下来的固定空间模式。比如,江南的枕河人家“前河后院”的空间形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形式、云南地区“一颗印”住宅的空间形式源于当地生活习惯,在新技术背景下通过对传统空间形式的再设计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图案装饰设计:在中国不同地区和各民族的艺术创作中,图案艺术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在图案纹样的内容、造型格局、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充分地表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风格特征。通过再提炼与加工的形式将传统图案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使空间能具有地方气质。色彩装饰设计:色彩往往应形式而存在,但是当色彩离开形体之后仍然会给人感觉记忆。色彩给人以空间的第一直观感受。不同地域有着自身遍爱的色彩倾向,比如,湖南长沙的白沙源茶餐厅在灯具、大面积的玻璃外墙中大量运用红色。湖南人爱吃辣椒,这里的红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富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同时,正因为色彩具有不依赖于形式形体的独立属性,所以更加易于结合现代新技术来共同表达室内设计的地域性特征。地方材料应用:在人们贪婪地享受着新材料所带来的高效便利的同时,更需要精神情感的满足。在室内设计中运用当地材料能唤起人们的记忆,这些材料是富有人情味的,它直接指向其当地特色并与环境、传统相连。陈设装饰应用: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手法将代表性的陈设物布置在室内空间中,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
    通过空间形体的塑造是当前地域性室内设计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形式实体的设计以形成地域性的空间特征是地域性室内设计的创造性与可行性途径 。形式异化将传统文化中的形式片段重构到新的秩序当中,以新技术为依托,是解决新技术与地域文化传承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本文的重点在于从形式异化的角度,对新技术背景下的室内设计进行一些探讨。

    一、地域性室内设计形式异化的概念与特征

    1.1相关概念

    室内空间需要形式要素的限定。形式是构成和影响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实体要素,它与空间相反相成。形式要素依靠形状予以辨别。在室内设计领域,形状是空间中形式实体要素的存在方式或表现形式。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室内空间气氛的感受。在室内空间中,我们涉及到的形状有:围合空间的面——墙、天棚、地面的形状,空间围护上的洞——窗、门的形状,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之间的划分构件——隔断、隔屏、罩的形状,还有陈设品的形式。
    形式异化,就是通过对形状的造型,实现对空间中形式实体要素的存在方式或表现形式进行变形。

    1.2形式异化的特征

    形式异化的表达具有隐喻性与暗示性。时代的变更需要人们对文化及表达方式进行重新审视。新技术的应用给形式异化带来赋予时代感的新的审美形式。形式实体脱离的固有形态,经过使用不同的造型手法以产生新的形式。异化后的新形式是基于原有形式片段的再创造,与蕴涵地域文化的旧的形式之间具有含蓄的联系。形式异化手法是对室内空间中的形式实体进行变化再造,从而含蓄的表达地域特征。
    个性化的表现是形式异化的又一显著特征。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是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的,因此在表达手法上呈现出各异的形式。形式异化作为一种手法,与设计者本人的禀赋紧密相关。这就是为什么贝聿铭的设计中反复出现三角形的几何造型,在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中多次出现的菱形窗洞。这些形式符号带有贝的个性化因素,让人必然将作品与设计者联系起来。

    二、形式异化创作的原则

    2.1地域性原则

    形式异化的运用必须遵循地域性的原则。地域性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在形状异化中反映地域性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地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并以更加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2.2时代性原则

    形式异化的表达应当体现时代性,应当结合当前时代的新技术成果,并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从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人类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风靡可以看到,新技术成为设计发展的根本动力。当钢铁、混凝土和玻璃构成的建筑出现在中国时,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我们更加意识到新技术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它将给设计作品一个焕然一新的形式,也必然是设计发展的必要条件。时代性相当大的一部分表现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新技术主要从采用新的加工制作工艺和使用新的材料来体现。时空在变,现代人的审美也随之在变。因此,形状异化创作时需要考虑新技术的应用与迎合现代人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因素。

    2.3度的原则

    形式异化创作时度的把握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第一,对形状的异化程度需要权衡与考量。形状异化是以一种空间形体的诱导表达地域文化的方式,目的在于地域性的表达,因此,形状异化后的形体实体必须具有对地域性的可识别性,从而达到其本质的目的。第二,在尺度异化时原则上没有硬性的尺度界定,但在特定环境下,也应考虑要功能的需求


    三、地域性室内设计中形式异化的手法导出

    地域性室内设计中对形状的异化处理具有极强的创新性,符合时代的审美特征,同时也融入相当大的个性化因素。其实现的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简化手法、重构手法和尺度变异手法。

    3.1简化

    文化与审美是具有时代性的。时间、空间的变化带来了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变化。在新技术广泛应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审美意识也逐渐变化。更加趋向于形式简洁并且能与适应新技术的造型形式。基于此环境,使传统的、地域的优秀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得以传承需通过对形式实体的简化设计手法来实现。这里通过窗洞这一形式要素的异化设计进行说明。
    贝聿铭认为,中国跟别的地方相比,窗子的意义和作用是很不一样。在西方,他们是实用主义的人种,窗是一种透过光线,空气,阳光或其他什么东西。所以,它的设计常常适应于特定的场合,是实利主义的。但是,在中国,窗子是一幅画。一个窗子是一个景,景随人而异,窗的外形就是画框,有各种形式来框定画面--扇形的,梅花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包括经常使用的瓶形的,应有尽有。中国人对窗有与人不同寻常的理解。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的形式多种多样,造型也相当精美。在新技术背景下,需要对这种渗透着民族、地域精神的窗格形式进行简化,使其融入现代设计当中并延续着地域文化。
    这里,简化不是对传统形式符号的抄袭和粗略模仿,而是一个提炼的再设计过程。通过提取一些具代表性的元素,结合新技术,进行抽象化加工,使其在形态上更加简明,使审美主体能够意会到地域性特征。
    香山饭店中正菱形的侧窗是设计一种很具代表性的简化设计手法。它是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花窗与隔扇中提炼出来的形式元素。在各异的窗花形态中,抽象提取了菱形的形式,以此为母题,重复地运用的香山饭店的侧窗上。正方形中的网格部分和中间的菱形部分形成虚实对比,表达了园林窗格的形态特征,与其渗透与多层次的空间塑造功能。选用菱形的另一个原因也是考虑到现代技术的制作工艺,以直线为基本几何形式进行制作符合当代施工技术的要求。

    3.2重构

    重构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空间中形式要素的组合与构成都是一种符号。这些符号建构了室内空间的秩序,而重构的方法试图打破固有的形式秩序,以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它以更加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形式要素,是一种直观的、极富有创新精神的形状异化手法。
    重构,顾名思义就是重新构成。李敏泉在《重构……当代建筑文化的标志》中这样的认为:“破坏原始系统之间或某一系统内部的原始形态之间的旧的构成关系,根据社会客观需要和创作者主观意念,在本系统内或系统之间进行重新组构,形成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破坏]、[重组]以及[新秩序]必须是适应时代新需求为根本立足点的”。
    地域性室内设计中的形状重构手法是对空间中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形式实体进行打散、重组,使达成传统、地域特色的形式片断都脱离原有关系,并且进行重组,建立一个新的形式秩序。它的重要特点是将传统的形式非传统的运用。它以新技术为依托,是解决新技术与地域文化传承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形式解构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充满创新与奇异色彩。

    苏荷天地

    本案是一家位于苏州观前街的KTV中心。设计师登琨艳将这个设计比作散文,他以散文的形式来设计“苏荷天地”。形状异化的重构手法在这里被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苏州以粉墙黛瓦的城市意象闻名。苏州私家园林是江南园林的最典型代表,现代的苏州老城区的建筑仍延续着白墙灰瓦的城市形象。    与北方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屋顶形式不同,苏州园林建筑中灰瓦屋顶形成了清秀典雅的空间气质。这是属于苏州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形式。设计师对这一形式要素进行了形状异化重构的手法,把屋顶这一形式要素打散,将一片片屋瓦重新构成。原本铺在水乡建筑屋顶的屋瓦,被侧砌到立面墙上,看起来有如国画里的水波纹一般。这种重构手法使屋顶形式重构为墙体形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感。打散后的屋瓦是两者的联系体,它脱离的原有的屋顶形式,重构成了墙体的新的形式。同样,形状异化重够在这里被多次运用:原本铺在园林地上的地砖,也被贴砌到墙上去,铺地重构为墙体;原本应该装饰在屋顶上色瓷,也戏谑地铺在地上或灯饰上。农民装农作物的竹筐也被重构,竹条用在灯具上,构成了灯具造型。

    长沙窑

    长沙窑是位于湖南长沙的一家主题餐厅。它以长沙铜官古窑为载体,展示出了唐代长沙窑口所折射出的文化,是长沙文化的传播者。在这里,它也运用了形状异化的重构手法,将窑体以新的方式再现在室内形式要素中。设计中窑罐被打散,将破碎的陶罐、陶片镶嵌在墙上,作为墙体表皮。富有极强的形式感和创新意义。是对长沙窑文化的重新诠释与表达。
    形式的异化重构颠覆了传统形式实体规律,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打散后的形式元素在重新排列组合后产生颠覆传统的新形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在此要提出,地域性室内设计中形式异化的重构手法的运用依靠设计师的个性化特征与表达。设计师在设计中对形状的重构,依附于设计者自身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因此,这种重构手法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

    3.3尺度变异

    人对空间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空间的尺度,对空间尺度的评价通常可以分为大尺度、小尺度和适宜的尺度等几种类别。人对空间中的形式实体通常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尺度概念,比如,居住类房间净高2.8米左右,门的一般宽度为0.8—1.2米等。尺度超乎寻常的变化会给人以错觉或陌生感,尺度变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的。
  
    A尺度放大

    香山饭店巨大的海棠窗远远超过了传统园林中窗的尺度,窗的尺度被放大,在此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尺度变异使人回想起了其母体形态,产生中国园林空间意象,从而体现出空间的地域特征。上海的T8餐坊,传统的多宝格尺寸被放大,仍具观赏性,也提供了屏风的效果,并且有效的进行了功能空间的分割。将传统的陈设品转变为同时具有墙体隔断的形式,符合现代室内空间的功能与审美需求。
  
    B尺度缩小

    唐韵茶坊设计中,古典园林中的云墙和门洞形式的尺度被缩小,运用在室内空间中,作为空间隔断。
    在此手法中,进行尺度变异的形体必须把握“度”的原则,并且置于视觉焦点上。过多的使用尺度变异只会带来视觉的混乱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形式要素的尺度变异打破了审美主体对事物的固有尺度概念,增加了审美主体对该形式要素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蕴涵着民族、地域特征的形式实体通过这个过程实现了地域文化传达。

    3.4夸张变形

    在室内设计领域,夸张手法是设计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形式实体客观形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其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设计手法。对形态的夸张变形能引起审美主体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如图,在这个中式茶楼的设计中,设计师陈幼坚将中国园林中的门洞形式运用到了建筑维合体的墙面上,但是对门洞形式作了夸张、抽象的变形处理,使两者之间产生隐性联系。从而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将地域特征传达给审美主体。

   四、融合与异化

   形式异化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无关精神的手法,其实质上是对于精神意义的表达。失去精神文化的任何形式,很容易成为华而不实、或被认为是顾弄玄虚的表浅形式,是失去精神指向的手法表现。形式异化的成功意义在于它是基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之上,并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
    文化在交融中发展、前进。新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交流已经跨越地域界限,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地球变为“地球村”。各区域文化不断交融,在交融中发展。但是,异域文化的冲击不会磨灭优秀的本土文化,比如相距很近的两股向外扩散的水波,边缘相互渗透、融合,而圆心不会被触及。我们的文化正需要交流、融合,这样的文化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融合中产生形式的异化,这是文化进步的表现。形式异化绝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表现为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是地域性的、也是交融中产生的,具有鲜明时代感。中国唐盛时期,疆域辽阔,对外贸易频繁,大量的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举世文明的盛唐风格。因此,融合与创新是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形式异化的表达,形成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域的对话。实践中不乏鲜明的例子,中国的脸谱印在全透明材料的椅子上,形成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法式的长桌与中国脸谱在家具设置中融合,达成极赋趣味的平衡。


    四、结语
 
    室内设计的实质目标不只是在于提供功能上的满足,更在于深入了解本地域文化、地方特点之后塑造出一个既具有最新科技含量又反映地方文化特色、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高层文化品质的生活环境。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有多种表现手法,无论用什么方法我们最终追求的都是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形式异化,作为一种从空间形体塑造入手的设计手法是符合现代条件下的对地域性表达的有效途径,富有创新意义。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黄浩,男,1971年生于江苏无锡,1993年毕业于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本科,从事室内环境产品设计至今,现为工艺美术师,曾为江苏泰兴市河海大厦、农业银行、联邦家具、皇朝家具大卖场、百货商店等设计项目,获得好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