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东台发绣

[日期:2009-06-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浅议东台发绣

    东台发绣历史悠久,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奇葩之习俗。中国古人惜发如命,早在古代就有人人蓄发,打发结,梳发辫,“肌肤毛发,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相传过去女子与情人相爱时,常以一缕青丝相赠,表示爱情忠贞不渝。佛教信女中有人用自己的头发绣成菩萨、佛像顶礼膜拜。由于发绣完全用人发绣成,技术要求高,制作困难,因此作品流传极少。清代以后发绣逐渐衰退,几乎失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经苏州特种工艺研究室的挖掘,发绣重新问世,1972年下放到苏北的苏州老艺人把发绣这门艺术带到我们东台,经过几代发绣人的潜心研究现已颇具规模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现已销售往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5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东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批量生产发绣的基地。我们还邀请了一批颇有潜力的发绣、绘画、书法艺术大师成立研究小组来开发新的发绣精品。中国发绣犹如再获新生。
    据徐蔚南《顾绣考》记载,早在唐代就有发绣,相传唐代佛教鼎盛时期,民间信女为表示对佛的虔诚,以青丝一绺,在丝绢上绣成观音、如来等佛像,朝夕焚香、顶礼膜拜、流传至今。几成绝品,故此,历史上留下的发绣作品,世所罕见。目前,保存最久的一幅发绣珍品系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南宋年代的(东方朔像)而日本正仑院收藏明代韩希孟的(彌勒佛)像,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顾氏七襄楼的(亭琴伫月图)等屈指几幅发绣,均为传世珍品,有极高的艺术观赏及收藏价值。早期的发绣在艺术表现上主要受白描画的影响,象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墨绘佛像多不着色,人称“白描”。同时还出现了佛像线绣,绣品线条流畅,朴素高雅,神态生动,洗练洒脱,别具风采,因为是黑发绣制,故称墨绣。
    从发绣艺术的发展阶段看,它的技巧深受刺绣针法的影响,早期直接采用传统针法,如元代发绣用接针和滚针等针法绣“大士像”;明代是我国刺绣针法最为丰富的时期,有江苏的苏绣、北京的满绣、纳纱、东北的缉线绣、铺绒等等,都有各自的针法。我们东台发绣人结合古人的技艺巧用滚针、擞和针、戗针等,研制作品有《松鼠》、《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八十七神仙图》等精品原作,多次获得江苏省优质产品奖、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和优秀产品金奖。我们吸收了西洋绘画中的明暗原理,表现形象的立体感,形成了“仿真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发绣人通过深入对苏绣挖掘、整理,从原来的18种针法发展到四十多种,如施针、冰纹针、滚针、缠针、套针、乱针、虚实针等等,并善于根据题材发挥各种针法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到我们的发绣上来,创作了一大批现代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内陈列的《陈毅元帅》、《刘少奇》的绣像高179厘米、宽95厘米。为了庆祝香港回顾我们东台发绣人精心绣制了一幅《邓小平》肖像,馈赠给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央电视台曾专题介绍了“中国发绣”。
    我们可以说东台发绣是真正意义上的以针代笔,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不断地提高刺绣艺术,也充实了造型艺术空间。作为新一代的发绣工艺师发展东台发绣将这门古老而又美丽的艺术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荣辞的责任,而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克服各种困难研究更好的艺术精品来造福子孙后代,其意义不仅是把我们古老的东台发绣精湛工艺美术传承下去,还可以让我们的后代充分的了解东台发绣。并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民,发展我们精神文明,提高国人的艺术修养。但我们东台发绣能有今天的成果,是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更离不开广大发绣艺人、企业管理经营者的辛勤劳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特别要珍惜今天的成果,让发绣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发扬光大,并流芳百世。
    东台发绣的发展凝聚着广大发绣艺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我们必须加倍地珍惜和呵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发绣面临的严峻形势,虽然从上世纪起我们就捧回一些国家级、省级的荣誉,但我认为东台众多的发绣人应远远不止这些殊荣,但按现今的状况令人担忧,原因何在:发绣行业在逐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无序竞争的状况愈演愈烈,各自为战,有些小型作坊偷工减料,以次完好,也有的企业只抓产量,不注重质量,采取低价倾销等一些不正当的竞争,同行之间文人相径、人心不齐,严重影响了发绣艺术形象,同时也制约了发绣产业的快速发展,现每年面临这些严峻态势,我们各个艺术家及各个企业都要深刻反思,克服小家子气的意识,不能“坐井观天”在家门口恶性竞争,而要放开眼光和远见,气量和胸怀,把振兴发绣艺术、壮大发绣规模,叫响东台发绣的品牌为已任和追求,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合力发展、共同繁荣,全面提高东台发绣的整体竞争力。发绣作为东台的特色工艺产品,已有近40年的规模生产历史,如何加快发绣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品牌产品,是商界的当务之急,要充分树立东台的发绣形象,打造出东台的品牌,为振兴东台发绣我们要共同努力。
    东台的发绣用材之奇,工艺精湛、古朴典雅、艺术价值高、饮誉海内外,为世人叫绝,随着市场对艺术品种需求逐步增加,作为馈赠礼品,收藏珍品,发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青睐,发绣作为一种特殊工艺品,具有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东台的地方特色,要让它真正成为地方名牌,那么就要重视它、发展它、宣传它,让更多人了解发绣,拥有发绣,让看到发绣的人就知道这就是东台,同时也了解东台,让我们的东台品位提升,来驱动精神文明建设。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我们要让这一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发绣艺术作为东台的特色文化,为民间艺术资源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通过弘扬发绣艺术来推进东台地方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要壮大发绣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实施发展战略,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及市场竞争力,解决好那些无序的竞争,来推动同行业内互助合作,达到整合行业优势,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只要我们广大发绣同人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立志做大、做强发绣企业规模,全方位宣传东台发绣,扩大东台发绣的影响力,让我们为此而奋斗,并作出我们最大的贡献。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许慧,年47岁,助理工艺美术师,东台发绣艺术馆副总工艺师,从事发绣艺术近三十年,对发绣艺术有很深的造诣,多年来潜心于发绣艺术针法的探索,有丰富的发绣技艺知识,针法变化丰富,运针娴熟精巧,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博览会获奖,其中“胡笳十八拍”曾“获2008南京文博会金奖”,“维摩演教国”获“2008深圳文博会金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