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彩画表现艺术

[日期:2009-06-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浅论水彩画表现艺术

    水彩画是人们所熟知和喜爱的画种。它具有鲜丽、透明、滋润、轻决等特点。有着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艺术效果。
    作为水彩画家,需要有相当的造型能力及各方面的艺术修养。但作为初学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素描基础及必要的色彩知识,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此外要着重解决的就是热悉和掌握水彩的性能特点及其表现方法了。
    下面仅就水彩画的性能特点及其表现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水彩画的性能特点

    水彩画是用水作为媒介调合带有透明性质的颜料在白色的底子上进行渲染描绘的一种绘画。

    1、颜料的透明性质是水彩的主要特点

    水彩画颜料是用研磨极细的粉末和树胶、蜜糖等材料结合在一起制成的。水彩颜料在经过清水稀释之后形成一种极为稀薄的透明色层,如同一片片薄薄的彩色玻璃。光线穿透色层投射到纸
面上再透过色层反射出来。就像镜子般的晶莹、清澈,产生出水彩画特有的透明效果。这是其他遮盖力很强的水粉和油画等画种所不能有的。
    在作水彩画时,保持色层的透明十分重要。因为,水彩画中物象的色彩和明暗层次都是通过透明的色层显露出来的。好的水彩颜料,虽经多次覆盖。仍能保持透明效果。但一般的水彩颜料除少数植物颜料如茜红、普蓝、紫等较为透明外,其他颜料多少都含有一定份量的粉质。因此,每多着一次色,势必将增加粉质厚度而相对减弱了光线的穿透力使画面越发灰暗起来。至于土质颜料或铅白等密度更大,不仅阻挡光线的穿透,而且吸收了部分光线。产生散乱的反射、使画面黯然失色。为了保持色泽的透明。许多画家选用优质透明水彩颜料,避免滥用白粉,并尽量减少作画层次及不必要的涂改,是很有道理的。当然,也有利用粉质颜料追求沉淀效果晕润画面或用它修改局部的。那又当别论了。

    2、结实、匀净的白色底子是水彩画必要的条件

    水彩的透明性质决定了底子必须是洁白的或浅淡的。明暗的深浅层次和色彩的冷暖倾向必须通过白色底于才能衬托出来。底子越洁白,其可能显示的层次就越丰富。浓重的底子,一片乌黑,谈不上有丰富的层次和响亮的对比。
    结实的底子便于加工修改,在湿水后,不易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但一般画纸在湿水后泡松丁纤维组织,扩张了纸面、总是要产生一些皱褶和凹凸。作画前最好裱在画板上),反光程度大。吸水性过强的粗松纸张,不易施展流动渗化的技法,干后往往灰暗。过薄过滑的纸。湿水后不易干服,水份流动过大。难以控制。
    水彩纸有纹理粗、细,光毛程度的差别,对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线效果有很大影响。纸质光滑,虽运笔流杨,但不易存水、存色,容易把形画跑,修改或加工时容易毁坏原有的成果。纸质粗糙,用笔肯定。易于存水和存色。粗纹纸适合表现陶器等粗糙物体。利用群青和土红等粉质颜料在纸纹凹陷处产生的沉淀效果有一种深沉,厚重的感觉。它打破单一呆板的局面。使画面(特别是暗部)丰富起来,利用纸纹用轻笔飞白可以表现斑烂的阳光、水波。枯枝、干草等。但纸纹过粗。往往影响深入刻划。故画较细致的人物画常用细纹纸。不同的纸张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妨
都作些尝试;根据需要作适当的选择。
    水彩画纸纸质必需匀净。作画时应注意避免过重的铅笔稿,橡皮或手汗,油迹污损纸面。
    水彩画受技术条件限制。画幅不宜过大,过大则容易顾此失彼,难于控制。

    3、控制水份是水彩画技法的重要关键

    水彩画之所以能使人感到滋润、流畅、清新、透明,主要是“水”的作用。没有“水”,“彩”就如同搁浅之舟,无“用武之地”了。
    水彩画中的水是用以稀释、调配颜料和洗涤工具用的。水具有流动、湿润、渗化、扩散、蒸发等特点。随各种条件而游移不定。迅速多变。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然效果。使你一举成功,但也常使你遭受挫折。一败涂地。我们不要有害怕或侥幸心理,要学会控制水份。使之能随心所欲地为表现需要服务。利用水份的多寡、干湿,结合用笔、用色以及各种技法能表现出各种,物象的不同形体、色彩,质量感和空间气氛。可以产生浓郁、清谈。浑厚、流畅……等不同感觉。
    一般说来,水彩画宜水份充足,多量才显得滋润、流畅。对表现大面积的空间、底色。渲染云雾、霭气十分有利。杜甫诗中:“元气淋漓幛犹湿”就是对成功地运用水份所产生的艺术魅力的精彩描写。但是水份过多,也容易自由流窜,以至冲洗原有的色层,超越原先规定的范围。山水份扩展形成的水溃往往破坏原有的形象。干后产生的硬边及其以后的发展往往出现使人难以估计的麻烦结果。也有利用已经形成的自然形态。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加以发展成为一幅好画的,但已离开原有目标,只好另当别论了。
    水彩画中经常用少量的枯笔表现干枝枯叶、粗糙的石块、墙面等,但纯用枯笔作画是很少的。必需和渲染晕涂等技法结合起来。
    水的流动、多变,似乎不可捉摸,往往使初学者胆怯。但是,如同游泳要熟悉水性一样,在大量实践中摸清水的脾气掌捏其流动速度。蒸发时间,了解其与笔。色、纸等相互关系,主动加以控制,做到随心所欲,也是可能的。
    画笔的大小,笔尖、笔腹的运用,海绵、吸水纸,都能控制水份大小。扳面的倾斜程度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而转动各种角度能控制水流方向。如在画天空时常把面板倒过来。能控制由浅到深的渐变,减少由于照顾远景中复杂形象而造成的麻烦。
    带粉质的颜色和水调合的份量比例,影响着水份流动速度的快慢。纸面上的水在空气中由于分子的游离散失逐渐蒸发而至干涸,其干湿程度在作画时要不失时机地加以掌握利用。有许多关系柔和、含蓄,圆浑的效果只能在湿润状态时晕化产生,而颜料在半湿状态时,流动性小,变化也差,颜料在干透后则不再变动。宜作层层刻划。
    时令、季节、气候及自然环境,常常影响着水份的使用,如刮风天、阳光下。火炉旁。夏季,午间、干燥处,水份蒸发极快。用水宜多,可先把画纸浸湿后再画,而在阴雨天。冬季,早晚、潮湿处、水份不易蒸发,用水宜少。

    4、从表现对象的需要出发灵活用笔

    画笔,是作画的主要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画前选择适用的画笔并正确使用及保存画笔至为重要。它要求画笔能饱含水份、富有弹性。笔毛以狼毫为佳,(一般白云笔亦可
代替,但笔锋不宜过尖)通常有大中小三支圆笔,加上一支湿水用的羊毫扁刷便可,大笔用以画天空、铺底色等大色块,小笔用以刻划细部。
    水彩画的用笔、用色、用水等和中国的水墨画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特征等需要出发,结合作者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和情绪。运用提按转折、粗细长短、曲直刚柔。顺逆徐
疾等“笔法”和浓谈干湿等“墨法”灵活多样地用笔,能产生非常丰富的艺术效果。
    笔尖、笔根。笔腹各有不同的性能,在勾划点染、揉洗擦扫方面各有所长。在画毛发、细草时也可把笔头揿扁使笔毛叉开使用。
    笔触。是为表现对象服务的,其本身没有独立意义。笔触运用是否恰当,要看是否准确。生动地在现了对象的特征,传认出感人的意境。但从另一方面看,笔触本身也是一种形象,有大小,繁简、多少、疏密等差别,在画面上依主次、强弱、虚实等关系互相配置结合,也能产生和谐统一而又有丰富变化的形式美,
    背景及次要景物有衬托主体的作用,用笔应简炼概括,不宜过小,过碎,以免失之烦琐,干扰主体。但也不要过于简单呆板,需略加变化点辍。反之,画面前景及主要景物则以需细致刻划,以免失之空泛。要注意画面的联系统一。笔触的运用不能绝对化,有人专用小笔触雕琢,以华丽丰富取胜。有人则专用大笔头挥洒,以简洁明快见长。有人利用水渍片片渲染,不见笔触,也有人用线勾勒……因人而异,因画而异。
   
    5、熟习颜料特性及其调配方法发挥色彩效能

    作为色彩画的水彩,必需充分发挥色彩的感染力。这里,除应具备一般的色彩知识外还要熟习各种颜料的性能特点及其调配方法。否则,容易把画面搞得污秽、零乱。
    水彩颜料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但要想以现成的颜料去表现无艰丰富的大自然的色彩是很困难的。颜料需要调配。以三原色为基础,利用水份的多寡可以调出深线不同的层次,而调配各种不同份量的颜色可以产生许多难以计数的极为丰富的色彩。这些颜色按照一定的关系布置到画面上去,可以取得许多既和谐统一又有对比变化的艺术效果。通常作画有十余种颜色基本够用了(各种颜色的透明性、耐光程度及化学变化不再螯述)。
    水彩画的明亮部分是靠留出白纸与周围色层的烘托而产生出来的,一般不用白粉。而水彩画的暗部通常也不用黑色而用茶褐。深兰。深红。深绿、紫等重色调混。黑色颜料和土黄,绿等能调出很好的黄灰、绿灰,但初学者最好先不用黑色颜料画画,以免把画面搞脏。调色盘上的颜料应按其冷暖,深浅有秩序地排列。根据颜料混合的”越混越灰暗”的道理,应尽量减少调色次数,少用或不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或再间色。利用色点并置所产生的视觉混合,可以得到鲜明的色彩感。不要在某部份重复过多的色层,忌反复揉搓,否则颜料将污浊不堪。要保证调色用水的洁净,过份污浊应立即换去。
    为熟悉颜料的性质及其调配后的效果,画色表(按次序涂上各种颜色,再按其冷暖差别份量多少,逐一和其他颜色调配)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二、水彩画的表现方法

    水彩画在工具材料上的特点,相应地产生了特殊的表现方法。画水彩就要发挥水彩画的特长,不要用水彩去追求其他画种的表现方法和效果。但也不要完全受水彩特点的限制,水彩画的技术应不断地充实。丰富和发展,使之更有表现力。

    1、两种基本着色方法

    水彩画的着色方法主要有干画和湿画两种:干画是指在干燥的纸上或已干透的色层上着色,每次着色会产生明显的笔痕,可以多次重迭,色层干透之后不再改变色调,故干画有利于长期深入刻划。较充分地塑造形体及表现色调层次。多用于主体。物体亮部或前景。干画的色彩应鲜明,洁净。稀薄,不要在头遍未干时即着第二遍色,以免泛起底色,搞乱色层。
    湿画是指在纸张或第一次色层仍处于湿润状态时,加进新颜色,利用水份的流动渗化取得柔和,滋润和丰富的效果的一种方法。可以大片浸润,一次画完。也可重迭,晕化、连接。其效果含蓄柔和,适合于表现迷朦烟雾。模糊的远景、暗部阴影等处,
    湿画技术要有周密计划。对水份蒸发的快慢,下笔先后、停笔位置等作通盘考虑,然后大胆落笔。一气呵成。使形。色。质融为一体。它犹如水墨画能直接抒发画者情绪与感受,但较难于掌握。应多次试验才能掌握其规律。
    作画时,或单用或兼用、或先湿后干、或此湿彼干,因人因画而异。

    2、特殊技法

    自然界的物象千差万别,各具特征,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技法。每个画家本身亦有习惯,爱好和特长之不同,故水彩画表现的题材和风格十分丰富多样。画家们常常不满足于已有的
东西,经常在新的对象、新的意图推动下,不断开拓新的路子。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在不失水彩画特点的情况下使水彩技法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起来。
    如:为使画面获得统一的特殊色调,可以用谈色调纸或用红、兰、黄、灰、绿等浅颜色打底予以表现黄昏、秋景、冬夜。
    可以用小刀刮剔或白粉擢出浅草,也可用龙须草液或薄胶画浅草,再画重底子。干后轻轻刮去胶底,再补着浅草颜色。
    也可以用蜡笔、油画棒、或粉笔点提。
    用海绵、泡休塑料,皱纹纸、丝瓜瓤等吸水性强的东西可以打湿纸面,洗涤污垢,也可利用其纹理蘸以颜料,按、拍画面以表现树叶、石块。
    用盐粒或沙粒撒在重而湿的颜色上,吸去周围水份,干透后刮去颗粒。留下白点,可以表现繁星、雪花、花簇。
    用清水冲渗灰色湿底子可以表现冰柱、树挂。用针尖或刀片能刮出雨丝、细草(一种是半干时轻轻刮去颜色留出亮白道,另一种是在湿润状态时搔出凹沟使颜色渗进沟里形成重黑道)。用饱含浓色的笔横在笔杆上敲点,可以表现沙滩、污壁。也可以用麻布、墨辊、布卷和植物纹样等制造各种效果以表现渔网。草丛、岩石等不同物质的质感。
    用亮油或蛋清可以在画完的画面上加光,使暗部加深;在颜料中加进甘油或石墨可以防干、防冻……
    上述方法有些书上归纳为洗涤法、染纸法、沉淀法等详加介绍,还有专门介绍如何画静物和风景的器皿、衬布、树木。天空。海洋……等具体的方法,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很值得借鉴学习。对于初学者,面对实物,往往无从下笔。这些方法无疑会有助于水彩画入门的。但真正的技法应来自本身对生活的直接观察及亲身实验才能得到。何况现成的技法永远也解决不了包罗万象及千变万化的物象描写。无法——有法——无定法,是掌握技巧进程的规律,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技法,才能使水彩获得新生命。

    3、作画程序

    水彩画”下笔留痕”,每次着色都能留下不能盖复遮掩的痕迹。如作画时考虑不周,下笔不慎。其出现的“败笔”。往往贻误全局,影响情绪。故画水彩应有较严密的计划性,做到胸有成竹,其基本作画程序如下:
   (l) 起稿。在把握住整个画面的构图安排及色调效果之后,用铅笔轻轻起稿,景物的形体、位置,明暗尽量具体确切,着色前,最好将纸打湿。抹去多余的水,使保持湿润状态。
   (2)基本色。留准高光的位置及形状,用大笔饱含颜色涂好主体的基本色及背衬底色。这时要删舍细枝末节,注意整体效果,用笔要爽快自然,尽量和对象形体塑造结合,把笔痕留在关系转折处或重色区内。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不必急于去修改,有的将随画面发展逐渐减弱消失。较大的毛病可在某阶段根据整体关系进行调整,有些湿画技术要在这阶段完成,
   (3)刻划。基本色涂完后。可从主要部份开始进行刻划,用重色加强明暗对比,增加色彩层次。
   (4)调整。在重点部位进行点提,用强有力的笔触使画面活跃起来,并用洗涤、盖复等办法减弱过花过乱的部份,使画面获得整体和谐的效果。
   (5)装裱。对画面作必要的剪裁,选择合适的衬底加以装裱。看最后效果。保存时,要防光,防污。
    水彩画宜由浅入深地进行。但即兴速写亦可先重后浅,以不失时机地表现瞬间感受及捕捉强烈的对比效果。
    初画水彩画,画脏、画坏是难免的。不要为了保持透明。明知不准也不敢或不愿多画及修改。修改,也是一项基本功,正面经验往往是从反面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在屡遭失败时固然会带来烦恼,但在纵横驰骋的运笔、泼墨挥洒颜色表现物象及意境的过程中,也能带来无比的欢乐。勤奋地实践,不断从自然及前辈们的优秀作品中吸取营养,顽强地掌握水彩画技巧,必有所获,我衷心地期待着有更多优秀的水彩画家出现。有更多的精彩的水彩画佳作产生!

[相关链接]个人简介
    燕建泉,男,1960.12.27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中级职称,现就职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