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廊街设计

[日期:2009-06-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以人为本的廊街设计
                             —浅谈城市廊街设计的人文主义原则

《内容提要》现代城市的建筑设计中,人们非常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怎样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现在以廊街的设计分类谈起,来阐述人文主义思想对以人为本为原则的呼唤,然后着重从人文要素,人们心理对实用主义的特点以及各种郎街的设计进行分析,说明怎样运用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来为人民服务。

    关健词:以人为本、模式、功能、实惠、务实

    目前国际上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走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市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完善,我们在新加坡的考察记忆犹新。新加坡是个多雨的国家,她的地域平均每天都要下一、二场雨,时间虽不长,约30分钟左右,但是够滋润她的国家了,她的天时地利,比起我国的西部简直是个天堂,就象这样天堂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会给人们出行多少有点不便。你想,每天带着雨伞或雨具多不便……
    而在新加坡有的地区廊街建设,给人们解决了这些麻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实惠,廊街不仅解决了下雨的问题,也是可供市民休息、行走、纳凉的空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设计的建筑。

    一、本体型

    新加坡的廊街设计,设计者颇费脑筋,在建筑规划时,连同建筑
物主体已经规划好,使用功能已明确,所以基本在建设时一次性完成,包括装饰部份,从形态、色彩、材料等部份都考虑的很能周到,成为建筑本体的有机组成部份,因此,在视觉上容易与建筑物本体形成统一的整体感,一种敞开型的廊街,它的特点是利用围合空间作为形态,它利用合围的空间形成廊的空间利用人们进出行走,同时也满足下肢或视力残障人士的使用要求。

     二、重构型

    在有些建筑设计时,因下部楼层的使用功能未确定,故无法深入考虑,还有些建筑虽然有了廊街的设计,但建筑物本身使用发生变化,无法来确定,也会有二次设计或多次的廊街装饰设计,也有在廊街入口的门头具有醒目的装饰效果,又便于将来对门头的拆除和再次重构。

     三、时代风格

     廊街的建设包括入口、长廊都比较考究,功能属性不同,设计也不同。下面简单谈一二个代表性的:1、古典模式。因本主体建筑为古典式,所以考虑到谐调,廊街基本是用古典式样,最直接的古典模式是采用柱廊、山花、雕塑等古典建筑形式来形成这种形式的入口、长廊,往往与大理石、砖花等传统建筑材料的饰面配合使用增加了古典风格的效果和古典建筑形成一致的效果,在入口布局上遵循古典均衡对称,统一的建筑法则,移植古典符号,拥有古典建筑的意蕴和情调,最富于创意性的古典模式则是截取古典建筑风格的细部形象或典型    做法并将其加入到廊街之中,同时也表现了较强的传统文化气息。
    古建筑长廊通过其形态、色彩、质感在建筑中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也通过用醒目的符号、标志及细部装饰来强化它的所在,也有古为今用的廊街其两边有挂落、匾额、莲花、寿星图案的柱子,也有中式装饰语言,也有异域他乡民俗风情,给人们行走、小憩、观赏提供了方便。2、现代模式。适合于现代建筑的统一格调,包括入口门头设计、功能设计,它主要表现于建筑入口即长廊空间部份形态比较明朗,廊内空间部份形态显得含混,为了加强宣传,广告功能、标志设计,使人们进入廊街通过视觉、触觉等来感知并接受内外部空间的转换。
现代廊街建筑材料也有金属材料、框架结构形式除考虑坚固性、美观性之外,新型建筑材料十分方便,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一些性能更为优良、外观更为美观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在市场上大量呈现,它为建筑设计、装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想,使过去在结构上无法实现的设计思想成为现实,改观了建筑形式和视觉效果,同时又有色彩醒目、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
    在廊街设计中,还要兼顾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特点,金属构架,除了支撑覆面玻璃本身的重量外,雨、风对雨蓬结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在多风的海洋气候地区,玻璃的面板会受到风荷载的作用,因此,框架形式较为规整、坚固。
    在人文设计方面,一般建筑家们认为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列论建筑整体还是单个立面都有其自身的节奏韵律感,这种节奏和韵律是通过体块变化、色彩搭配以及各组元素之间关系控制体现出来,因此所需要的氛围,以及和建筑室内衔接关系也都会纳入到建筑总体设计中。
    在许多现代的廊街建筑中,入口本身的形象极为简洁,但却通过栏杆、坡道、阶梯等辅助部份的渲染而具有特别的气质,特别是人们穿行其中时为人们提供一种空间体验,由于人们穿行速度较快,因此就需要长廊的独特形象以刺激人的视觉,以视觉印象与空间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加深人们的感知度。

    四、廊街的交通组织与功能标志识别

    廊街本身就是交通组织的一部份,为人们提供行走、穿越也是比
较安全的通道,入口或出口也是人流的集散地,并且它和城市交通系统的相联接,这种相联接可以是一个平面的联接,也可以是一个立体的联接,它将城市空间构成一条线路,也可以构成多条线路。以此来形成一个合理的交通网络一部分,人们通过门头的出入标识来行走,非常方便人们的出行。
    廊街的门头与入口的标志识别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通过
符号来表达某种含义,如图像符号、提示符号、象征符号、企业标志、门标等。2、是识别建筑的性质和功能,另外强调它的所在地位置,在同一街,不可能建筑完全统一,但在统一廊街上为人们提供了最强烈的视觉信号,为了提供这种视觉信号,设计师通常用门头的形态、色彩质感对比,门脸上的精细,优美的图案来突出和各公司、商店的所在地,也有将其外形、色彩、质感在形成一个视觉中心,还有以特定企业形象设计语言来表示企业所在。

    五、廊街的文化特征人本主义表现,环境审美情趣

    廊街的建筑不仅表现它的功能,也表现出它的文化特征,也是一种建筑文化,这种建筑文化包含了时代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一个成功的廊街建筑应通过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细部装饰等造型因素来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显现一缕鲜明的时代脉息,设计不仅轻快、飘逸,也充满异国情调、民族风情的气息。
有的廊街在设计上用一组或多组抽象派的雕塑所构成的造型优美、奇特,它与色彩斑斓的花坛配合更是相得益彰,还有的用铝板墙面块状,凸和凹大片清玻来制造出对比强烈的光影效果,它的设计吸取了现实主义的思想,体现了现代人的多元化审美情趣。
    廊街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的敞开与通透,以适合现代人开放与向往交流的心理,利用宽敞的门廊、台阶、以及连通休闲广场等设施来扩大过渡空间,创造出一种内外渗透层次丰富的放开式环境。二是现代建筑中的陈设应以满足人们休闲、观赏的要求,也设置了安放凳椅,提供休憩小饮、观景等。三是雕塑景观小品的设置加强了人与建筑物的亲和力。四是廊街出入口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信息,为出入人群提供了极大便利。
    人们的审美情趣是文化内涵的表露和需求,它含有时代、民族、地域的特征,也是人的一种文化素质的集中表现。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广泛的交流,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也是特定社会随着它的时间、地利中发展起来的,人总是使其行为与其意义、价值和目的相联系,我们属于这种社群,并且与社群中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知觉感受,并且以其自已的方式去观察和理解并对其环境所呈现的暗示会作出反应,城市设计师所感受下的是那些被群体所共同分享或保持的那些知觉世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各种文化交融在一起,所以现代人已经不能满足某一种单一文化的表现,而是将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各地地域的文化特征兼收并蓄,广泛地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所以现代城市建筑中,人们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加强,一方面不断地研制无毒无害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创造一种无公害的环境,另一方面大力提倡将自然引入建材空间的设计思想,使建筑物与绿地环境互相柔和产生和谐的美感,廊街边也可用有限的空间中用盆栽来点缀环境。
    两幢之间的连接,在不影响交通功能的情况下,用金属结构的框架外加玻璃贴面的雨蓬形式,既要美观坚固,也要用框架形式规整来解决这一问题。
    过街天桥,在我国很少看到象新加坡的模式,现代社会中随着高科技与工艺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型材料用于愈来愈多地方,以商品化方式出现在市场上,这使得现代人不断求新、求异的设计理念,得以实施,用全金属钢架与玻璃肋的组合,使得雨蓬悬挑加大、轻巧、美观、坚固,它整体形态具有清新、通透的视觉感受,也有用铝塑复合板与玻璃制作的雨蓬,使你感觉轻灵通透,现代感十足,它们的设计视觉效果与人的观赏距离密切相关,质感细腻,观赏效果好,给人以庄重、明朗、沉稳和快节奏、高效率的视觉感觉。
    廊街中的企业标志大多以企业形象来招揽顾客,这类商店门头着意表现店名,企业标志不作太多的装饰,以它典雅、大方的艺术品位来取悦于人,它的入口门窗与橱窗用大面积玻璃制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示商品,另一方面还能以这种整体感和通透感来达到与顾客的交流、亲和的目的。夜间长廊灯光的布置,也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一般在夜间根据不同地域的需要,运用霓虹灯、直射灯、聚光灯、泛光灯,也有使用轮廓光、动态光等可形成漫射光、直射光、泛光等多种形式,为城市亮化创造出现代化氛围。

    六、现代设计应多务实

    综上所述,廊街可能会成为建筑语言中的一部分,正是这部分语言激励了我们的构思对工艺美术的思考,在设计理念上是否能以人为本作为体栽,想实事办实事,把务实的设计精神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目前在城市建成设上,城市里的各楼盘广告,标志,就可知它的意图,虽然打着什么“行政级”、“贵富级”、“旗舰级”以及“帝、富、豪、贵、润”是常用的关键词。翻开各种报纸、杂志和一些地方的广告牌看看,和“洋”没关系的楼盘可能少之又少,开发商用以上的关键词来忽悠购房者甚至把购房者忽悠到去感受什么“外国阳光”,“帝豪”般的生活,甚至似乎普天下的环境精华都会被他们集中到某一开发区来。
    社会上崇洋心态不可避免地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所以以“洋”的名词也是颇有神效的法宝,什么我的场、馆楼盘是某某洋建筑师设计的,小区的环境是什么国际著名景观大师设计的,开发商这样炒作当然是为了适合买方的味口,非“洋”形式不喜欢,好象你也进了“洋”境界,也是“高等的华人”了,有了异国情调,别忘了我是“中国人”。
    然而,我们的设计师们,作为一生的事业发展,虽然当前是一个讲经济效益的时代,但是我们应该理性的去对待它,佛家讲的好,“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三障悉消除,个个都讲诚信道”。
    现在一部分建筑可能远远地超越了功能和美观的需要,成为炫耀权力或者财富的象征,不要把“实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思想早就抛到云霄九外去了。
    目前,我国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年代,消费乃是第一任务,“勤俭节约、以民为本”,我们的社会确实富裕起来的时候也还是需要的,我们的建设任务不是以民为本,社会的意义就被忽略了,更谈不上什么是发展。
    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把中国的传统建筑、工艺美术等文化和消费者需求相适应,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去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我们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李东金,1947年12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2007年底前任:解放军某部研究员、全国书画考核评审委员会美术指导教师、全国书画考核江苏省工作委员会培训部主任、南京蓝天专修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江苏工艺美术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理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