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发绣 艺术奇葩

[日期:2009-06-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东台发绣  艺术奇葩

    说到发绣,也许会有很多人还不熟悉它,比起早以被大家熟知的苏、湘、粤、蜀四大名绣来说,发绣是一首古老而年青的歌。作为一名从事发绣工作20余年的工作者,下面就这些年我的工作历程来简单的阐述一下我心中的发绣工艺。
    发绣又称“墨绣”,是以人的头发作绣丝,在绸或绢上精绣成作品。它的工艺流程主要有创稿、选色、上绷、刺绣、落绷、装裱等工序。东台是发绣艺术的始发地,源于佛教盛行的唐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相传,在唐代佛教鼎盛时期,民间信女开始用自己的纤发,在丝绢上绣成如来、观音等佛像,朝夕焚香,顶礼膜拜。到元末明初,发绣突破宗教题材,表现内容不再囿于人物。清末民初,农民领袖张士诚兵败苏州,不少身怀绝技的苏州手工艺人流落到东台,他们带来了精湛的工艺,进行发绣生产。可随后一段时间这一艺术奇葩几近失传。但在20世纪70年代,发绣又获得新生。1972年,东台工艺美术厂特邀苏州工艺美术师和民间老艺人,前来进行精心研究和指导,植苏绣艺术于发绣艺术之上,使发绣艺术得以复苏,重新焕发了青春。
    发绣题材广泛,古今人物、山水楼阁、飞禽走兽无所不有。一幅发绣要经过设计、勾样、刺绣以及装裱等艺术流程,绣娘们动用滚、旋、缠、套、施、乱、切、扣、虚、实等多种针法,视不同画面灵活运用。近年来,发绣工艺在东台不断开拓创新,由过去的墨绣(仅用黑色头发)发展为彩绣(用多种色发),由过去的单面绣发展为双面绣,由过去的单调画面发展为“晕色”画面(用国画色彩衬底,然后用彩发刺绣),现在又发展为双面异色绣。这样的发绣,既有水墨画的韵味,又体现民族风格,色彩斑斓,华丽多姿,可谓巧夺天工。
    发绣的制作过程顺序非常重要,首先由专业画师进行画面底稿的设计,然后在特定的绸或绢上绘画完成。当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意境的抒发相当重要,因此也可根据特定意境进行“写意”创作,但此类作品对于制作者的画功和绣功都有更高的要求。接着就是刺绣过程了。发绣的刺绣过程十分严谨,从搜集头发到筛发、选发、分档、分色、软化、退脂、加工处理等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处理程序。经特制后的各种头发不霉、不烂、不蛀、不褪色。制作每一幅发绣作品,都尽可能采用自然色,也称原色,特殊色发,则用补色来弥补,但要求达到相当的固色牢度。然后,用上等塔夫绸面料绷在木架上,将选好的稿样细心描绘上去,这叫上绷勾样。发绣稿的用色要适应色彩的特点和针法的特点,便于绣工们选材,绣制出精品。发绣针法,大多是从丝绣的针法中移植过来的,但是也有其持点,从设计、勾样到刺绣的结果,要花费几十乃至于数百个工日,也只完成了一大半,还要装裱、嵌锦、配架,经过严格的检验,方能算全部完工。
    在这边我要主要说明一下发绣的选材,主要是发丝和底料的选择。
  发绣,顾名思义,用人的发丝为材料作绣。发丝是作绣的主要材料,发丝的好坏也会影响作品的质量。一般除自然卷型的发丝(作绣时不容易拉直)外,粗、细不等的各色发丝都可选用,各有妙处。发丝的选择因表现内容的需要而定,有的选用老人头发,有的用青壮年人头发,有的则选用小孩头发。并且根据对象的不同,有用同一人种头发完成作品;也有用不同人种的头发合绣。发丝的长短也有标准,一般以30-40公分为佳,太短,则穿针次数多,费时间;太长,又不便抽拉。一般上用头发的本色作绣更能显示出发绣奇妙和稀有的意义来。由于头发的色彩和种类有限,作绣时要善于充分利用其差异特点,把光感、体感、质感用线条和明暗层次表现出来。所以,因材料的局限性,发绣的难度也比较大。
  选底料,也要根据所绣对象而定,因发丝的弹性局限,大都选择较结实、厚些的丝织品。为更充分地表现形象的肌肤色质感,有时还可选用棉麻类或仿古缎。一般来讲,发绣人像所用底料都是素白色真丝软缎、米黄色塔夫绸。即要选用面料细而匀,又有一定光泽的真丝织物为底料。为使作品经久保存,切不可使用化纤织物作为底料。有时,为了增强人物性格、时代气息和画面效果,也选用其他各种浅淡颜色作为中间底色的缎料和绸料.。
    另外,发绣制作过程中有几个难点:第一、头发不像丝线那样柔软,它本身是圆形的,又有一定的反弹性,绣在缎地上往往不服帖,所以,运针时必须要抽拉均力,切不可轻一针,重一针。一般用发丝作绣时,要比用丝线作绣抽拉德腕力稍重一些,方能显得缎面平服,发丝紧贴缎面。第二、头发不像丝线那样,一条可以分成几丝,几十丝。用头发表现人物面部的浅淡部位和五官细微处的转折困难较大。由于发丝不能细分,从明到暗的层次也就会减少。特别是绣受光部位的微妙变化,要在百里挑一中选出细发。第三、制作发绣肖像时,质感、光感以及构图和神态的处理难度较高,这就要凭艺术的修养、刺绣的经验和针法的灵活运用了。第四、绣制完成后的下绷也是一个难点,应在未下绷前就将整个作品周边用胶粘剂粘在异裁好的底板上,固定压牢,待胶粘剂干后,再将绷线拆下,使绣面保持原样不变形。这样,一副完美的作品就安然无恙了。底料一般都有一定的透明度,另外,装裱后切不可让背面回针的黑发透到正面来。特别在人物肖像的关键部位,更要避免不必要的影响。由于发丝的坚韧和反弹,落线时也要注意多打一个“暗针”。
  “发绣一枝花,天下谁不夸,巧手拈秀发,银针飞彩霞……”就像词曲家吟唱的一样,发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在未来必定会绽放异彩,东台也会伴随着发绣艺术而名扬海内外

[相关链接]个人简介
    王连风,女,1969年岀生。毕业于江苏省美术行业协会高级研究班。现任,东台市发绣艺术馆技术顾问,从事刺绣即绘画创作20余年,作品多次获国家•省以上大奖多次,其在【江苏省发绣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金奖2项,银奖3项。在发绣行业中其有一定的知名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