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雕塑造型

[日期:2009-07-2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悟雕塑造型

 

摘要:雕塑以其多维立体造型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陶塑为雕塑的表现形式之一经过千年发展,具备了独特的风格特征和观赏价值。无论古今中外,一件经典陶塑,造型是体现艺术魅力最直接最本质的语言。它以其线与面的巧妙组合,节奏与韵味与观者交流。打动观众产生共鸣。东汉时期《陶说唱俑》夸张的动态造型。极富概括力的张扬了一千八百年说唱艺人的充沛精力,健康、诙谐、滑稽逗人。毕加索的造成有天才感觉的面部、形体塑造。摩尔作品自然形态的概括。《母与子》的柔情塑造。

 

关键词:陶塑 塑造 艺术魅力  

 

翻开雕塑史可见早期的陶塑和原始雕塑是互为相通,互为借鉴的。陶塑经过千年发展,具备了独特的风格特征和观赏价值,由实用型逐步演化为艺术性为主的陈设陶塑艺术和实用性为主的陶瓷用品两大类型。陈设陶塑艺术造型是本文要述。

陶塑造型是雕塑最直接最本质的语言。古代陶塑刚开始时完全是出于实用性考虑,随着时代发展,原始陶塑被溶入了强烈的节奏与韵味。线与线、面与面之间的交接,与人体之间产生了艺术交流,更赋予了作品的优美和流畅性。四川出土的东汉时期《陶说唱俑》极富概括力的张扬了一千八百年说唱艺人的充沛精力。健康、诙谐,虽滑稽逗人,却毫无娇柔做作,油滑之气。一个艺人的形体展表达了律动的脉搏,它能形成的气场氛围,通过陶塑实体的存在,通过无名艺人对陶塑午之舞之的形体塑造,你是否说唱词的生动,小鼓点的适时介入,是否听见了满场观众的掌声。这就是陶塑的形体塑造,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给人们带来的身心愉悦。这样的创作手法和表达开工是使作品延续至今还仍受大众喜爱的原因。


形体上的突破是陶塑创作迈出的一大步,在陶塑创作中,艺术大师毕加索对待陶塑象对待他的画一样,简单、自由、带有鲜明的个人表现主义色彩和艺术创作现代感。陶塑《坐着的女人》毕加索打破技术规范、艺术方向、传统意味,造成有天才感觉的面部、体形,他的作品就是表现他自己的艺术感觉,忽略实用性、工艺性,使得材料烧成等都成从属地位。《坐着的女人》单纯、轻松、直接地反映了艺术家的思想及生活。他在作品中的形体设计强调表现的是一种生活常态及陶土本身的质地与表现力。而在此值得加以綴述的是:受毕加索影响,雕塑大家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斜倚的人像》,高度概括夸张的人体,由锥、方、圆体不对称的有机组合及孔洞穿插,构成了作品的独特造型风格。其形态不是表现某一具体内容而是传达一种意识。作品虽没有五官形体细节描摹,却抽象的概括了人体的自然形态,虽是不对称的,却又保持着整体平衡感。吸引你的感官。当你环绕观察之后,你会被其作品的自由、舒适、稳定感所打动。


在我的陶塑作品《母与子》中,材料运用则作为表达创作意念的有效辅助手段。选料采用了红泥陶,红泥陶产于平原与山地丘陵交界处,地层古老,泥层风化完善,泥料细腻柔嫩,可塑性好,不仅可以注浆成型,也可手工成型。特别是细部刻划可随心所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且含氧化铁丰富,烧制成形后原色基本不变。创作理念是想在日趋淡化的人类感情中,提倡爱、强化爱突出人类伟大感情,强调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依恋,,从而达到一种心灵交流。在确定形体结构时,整个架构都以母亲为主,孩子为辅。作品中人物除面部细化外,身体部分朦胧虚幻。作品于生活又不拘泥于生活,将人们常见的普通场景,提炼为一陶塑作品,极大部分含蓄处理,给人以充分想像空间。母亲柔性似水的情感通过披肩长发表现,丝丝入扣,那样柔媚,那样沉静。裹着的大氅似乎能让人摸到母子二人的细嫩皮肤,细节刻画精细准确而又生动,四目相对之中世界一切不复存在,只有对彼此的爱像涟漪一样暖暖荡开。大形体则完全不写实只写意。母子从情感到形体水乳交融,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经过烧制,出窖作品的红色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暖色调烘托,突出主题。

一件好的陶塑作品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最后的烧制工序,要作品想达到一种怎样的效果,关建是烧制温度。最简单的烧制是素烧,温度为700-800,素烧可为釉烧的为一工序,又可直接素烧成型。但是素烧颜色比较单一且因温度不高,强度不好,紫砂泥、黄锻泥、绿锻泥等泥坯烧制温度为1350烧制出的颜色各不相同,强度不错,如上了釉的素胎烧成温度为1350,作品上釉和不上釉最后产生的效果是不样的。辩证的来看,一件非常好的陶塑作品造型能贴切表现主题,再施与合适的釉料,配上合适的作品,又能使陶塑作品锦上添花。这就是陶塑的魅力所在。一代又一代陶艺师、陶艺工人乐此不疲的创作,大大推进了现代陶塑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基础上的创作过程,使之展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开出更美的艺术之花。

结论,通观中外雕塑,感悟各自塑造方式,作品的艺术魅力尽在造型之中。

                                            

 

参考文献 中国雕塑史图录             史岩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世界雕塑全集(西方部分)下 郑觐编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1992

世界雕塑全集(东方部分)上 潘绍棠编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1992

雕塑——19世纪和20世纪现代雕塑的发展             TASCHEN 1996

工艺制作实践               余乐孝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现代雕塑的发展       A·M哈姆玛契尔著

现代雕塑简史              赫伯特里德著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吴惠茹,从事工艺美术创作30多年。一九八八年毕业于北大。现任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员。近20年来参加并主持金陵饭店,南京饭店,润扬大桥,苏通大桥馆厅及广场艺术品布置与创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