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苏绣巨作《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创作

[日期:2010-05-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苏绣是中国的瑰宝,作为是一名刺绣艺术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苏绣艺术的形式,创作出跟我们国家和民族有相关的重大题材,来记录一些我们辉煌的历史时刻和历史人物,能够让刺绣作品见证一个时代,这是我一直的追求。

奥运原创苏绣作品《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在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用刺绣这一特殊的语言,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突破传统,用一份热忱和创新精神,描绘了一幅盛世和谐的宏伟蓝图,为北京奥运献上了一份厚礼。

一、创作《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背景

素有“古今中华第一绣”之称的苏绣历史悠久,手工技艺精湛,与昆曲、评弹、宋锦、明式家具一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苏州号称“十万绣娘”,却遗憾无原创精品。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仿制临摹画家的作品,将面临巨额赔偿。这无疑对刺绣工作者们敲响了警钟。对于这种现状如何突破,让苏绣文化得到更好地发扬?这也是身为苏绣代表性传承人的我一直深思的课题。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腾。这是一个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展示中国文化的平台与机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随着北京奥运的进行而大放异彩,向全球各界人士展示着神秘灿烂的中国魅力。我心中充满创作的激情,寻找到了突破口——用刺绣这一特殊语言表达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苏绣的国际知名度,为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创作《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前期创作

我以刺绣艺术为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盛事增光添彩的想法考虑成熟后,便立即组建专家团队,召开创作动员会,提出坚持“立足贡献、坚持创新、争取支持”的原则,“举全馆之力,尽全员所能”,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最初我们专家组拟了四个方案。有了方案后,我便积极奔走,向市政府各级领导汇报,并多次赴京争取得到奥组委领导的同意。2006年8月,我两度赴京向北京奥组委领导汇报,得到了北京市委书记(奥组委主任)刘淇、市长王岐山以及其他奥组委领导的热情接待,并就我的原创刺绣作品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文化活动事宜进行了洽谈和磋商。作品名称暂定《和谐》,作品规格:2.9mx1.12m,2.9代表第29届奥运会,1.12代表奥运会从1896年延续至2008年跨越112年。2006年8月28日,终于得到了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的批示:同意创作、给予支持。2006年9月7日,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在北京奥组委贵宾厅接见并听取了我的创作构思汇报,得到了蒋效愚主席的高度赞赏与肯定,并将作品定名为《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蒋效愚副主席当即指出:“主题很好,创作很重要,不但要充分体现中华瑰宝苏绣的艺术特色,包括主题、尺寸、画面内容都要具有深刻的内涵,因为这不光是一件一般的艺术品,今后要珍藏在博物馆,更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回苏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立即向苏州市长阎立作了汇报,阎立市长当即指示:“姚建萍了不起,你为我们苏州争了光,我们政府支持你,一定要把这幅作品设计好,创作成世界一流的苏绣艺术品”。市政府为此特地组织了一套班子全力配合我们团队的创作。

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同意与支持后,便是如何创作既包含奥运元素又有深刻艺术内涵的原创设计稿了。奥运题材是一个重大的国际选题,它包含着从政治、历史、体育、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政策,我们必须向多方请教。于是我们迎难而上,分组分人,收集大量有关的资料。

我们采用了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四处拜访,集奥组委领导、中国美协、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生物学专家、摄影家等各方领导、专家、学者的意见与智慧,从初稿到最终定稿,共进行八次大修改,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被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处领导马宝霞终审定稿。图稿以蓝天祥云为背景,从左往右依次为雅典卫城、爱琴海、北京天坛、长城和珠穆朗玛峰等著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象征奥运会从雅典传递至中国。空中飞翔着29只来自五大洲的吉祥鸟,寓意世界各国运动健儿相聚北京。吉祥鸟不仅代表了和平与和谐,更是象征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三、《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刺绣创作

苏绣巨作《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原创设计稿集国画、油画、摄影等艺术元素于一体,如何利用苏绣针法和多彩的丝线表现画面,而且要使画面上的景物在不同角度光源下产生的神奇的效果呢?

这里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以科学的观点看,一根线就能够表达三维空间,原创苏绣作品《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就是用一根根丝线,在技艺上采用多种针法和绣法,充分利用线条的色彩极其粗细变化,对雅典卫城、北京天坛、长城、珠穆朗玛峰等代表性景观极其距离感、空间感及透视效果进行了重点刻画。把一只只展翅飞翔的吉祥鸟,从灵动的眼睛到栩栩如生的羽毛绣得栩栩如生。用逐层加色、逐渐加深的技法着重地刻画了天坛的镏金宝顶、蓝瓦红柱,雅典卫城的美感。作品还正确处理了远与近、动与静、虚与实关系,其色彩比之绘画更为丰富,由于有独特的光线的折射效果,作品上的景物愈加生动,光彩动人。作品共用线2.8公斤,色线近5000种,用针达上亿。具体的绣法如下:

1、绣制“天坛”

在绣制前,首先对原稿的色彩、层次、明暗、结构、如何配色等作了充分的研究。在绣天坛台阶与栏杆时,先用黄色一绒粗线条交叉打底,然后再用金黄色半绒丝线采用细乱针一层一层在上面覆盖,使色彩过渡和谐、光彩夺目,绣时还要注意绣出建筑物的特性、结构、棱角及台阶与栏杆之间的明暗分离。接下来是用传统针法绣制柱子和后面的建筑物。柱子是整个天坛的精髓,是赤红色和金黄色为主调,为了绣出柱子的明暗光泽,先用明亮色彩提出高光部分,用深色转出柱子的圆形轮廓,再用中间色穿插,然后再用细乱针把亮的地方加亮,暗的地方加深,反复施套,并把后面的建筑物分离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色彩的变化,达到针法活泼,色彩丰富,以显出柱子的挺拔及坚固。做了一段时间,竖绷起来,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是只注重了前面部分的突出绣制,而忽视了对建筑物的细节绣制,于是加以修改,重新调整了对雕刻部分的绣制,先用细平针把雕刻部分抠出来,再用细乱针覆盖,把雕刻部分用亮色提出来,艳的地方加艳,暗的地方加深,再用中间色调和,最后再用小缠针等进行修饰。再把透视的地方用三角细乱针提亮、加深。当绣完天坛的瓦楞后,最后用擞和针把天坛与背景进行融合。当整幅作品完成时,天坛在整个作品中更显得金碧辉煌、耀眼。

2、绣制“珠穆朗玛峰”

采用灵活多变的针法、运针交叉、自由流畅的手法、虚实浓淡抽象的写意手法来再现出珠峰的高度感、空间感,从而突出了“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峰的雄伟壮观。

3、绣制“万里长城”

采用灵活多变的乱针绣和虚实针相结合的手法,利用色彩过渡,表现出长城的层次感、空间感,把在波澜壮阔的云海中的崇山峻岭,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表现得恰到好处。

4、绣制“29只来自五大洲的吉祥鸟”

采用细乱针绣手法,根据羽毛的丝理变化、运用丰富的色线和细腻的针法,将一只只吉祥鸟从灵动的眼睛到栩栩如生的羽毛都精细地刻画出来,从而把吉祥鸟代表世界和平与和谐,飞鸟振翅高飞象征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都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出来。

5、绣制“希腊国宝巴特农神庙和屹立在爱琴海之颠的美丽的厄瑞克透斯庙的少女神柱”

采用平针、细乱针等多种针法来绣制神庙立柱、房顶、台阶,从而表现神庙的空间感、古老神圣的感觉。在绣制少女神柱时,如绣制一幅人物肖像,根据人物的面部、躯体、衣服褶皱等明暗、深浅色彩的不同,根据雕塑的特征,巧妙灵活地运用苏绣技法中的直斜针和乱针等多种针法,把少女神柱的神圣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原创苏绣作品《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在传承古老的苏绣技艺基础上,推陈出新,吸百家之长,创作出了一幅代表世界和平、体现奥运精神、代表悠久苏绣文化、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传世之作。

四、苏绣巨作《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亮相世界舞台,让全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

苏绣巨作《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创作完成后,市政府决定以苏州市人民政府的名义,将作品捐赠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

在北京奥组委、苏州市政府等领导的高度关心与支持下,我们先后成功举办了大型奥运苏绣《和谐》封针仪式、大型奥运苏绣《和谐》捐赠仪式、大型奥运苏绣《和谐》亮相北京2008奥林匹克博览会颁奖仪式。在北京2008奥林匹克博览会颁奖仪式上,我用短短五分钟的时间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苏绣艺术,令在场的嘉宾均被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将苏州的靓丽名片——苏绣推到了最高端。我还亲自向中国邮政赠送了亲手绣制的以奥博会为主题的作品,给大型苏绣《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奥运之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后,苏州市人民政府和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分别得到了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刘淇亲笔签名的感谢证书。

原创苏绣作品《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它见证、讴歌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记录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画面,表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若干年以后,它将为后人讲述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姚建萍,江苏省苏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第八届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馆长。

姚建萍长期从事刺绣艺术的教学、研究与创作工作,在继承传统刺绣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多次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