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绣工艺品的市场风险

[日期:2010-06-0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发绣工艺的复苏使得发绣的社会地位、用途、前景等有了突出的变化。发绣不再局限于一种表达信仰虔诚的形式,而朝着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积极继承这项传统工艺确保它不至于重新步入那些没经过良好保留而消逝了的文化的后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面向市场、销路还受到限制、有待创新拓展的”新生”商品,生产厂家们也需不断研究和开拓市场,尝试让发绣这项古老而又珍贵的传统工艺品焕发时代的新光彩,让它能为更多的人们所熟知、喜爱,从而开辟出发绣在新时代的新天地。

      发绣工艺品步入市场的洪流中是一种必然,也是顺应了发绣工艺发展的趋势。作为刺绣工艺中的一种,发绣无疑是佼佼者。它是站在辉煌的刺绣历史的肩膀上而屹然生辉的明珠,借着刺绣工艺的高度而拔节的后起新秀。传承者以质朴的双手、无悔的信念从重重困境中将它挽救出来,它的复苏是一代又一代工艺先驱们的辛苦结晶。所以,它从进入市场的那刻起就肩负了一种使命,或是传递一种信仰,或是延承一代的诺言。集各家刺绣之大成的发绣,在一群执着的延续者的手中将传统工艺的魅力演绎的淋漓尽致,并在不断的自我重塑中突破平凡了的界限,绽放全新的绚丽篇章。发绣如何进入市场的,怕不好考究,但不可磨灭的是它在市场中的出现,为缺少生气的刺绣市场注入了一笔新鲜而宝贵的血液。刺绣产业向来平稳甚至有些缓慢的发展步伐一时有些凌乱却顿时觉醒,后来者居上的危机意识也渐渐为从业者所重视,它或多或少刺激了一条产业链的发展步伐。与其它刺绣产业相比,其实发绣产业还很稚嫩,它甚至还称不上为一项产业,它在零散的市场上招摇过市,但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它闯过了一层层关卡,硬是走在刺绣极小的罅隙里,发出了细微的喘息,等待东风的来临,它破土大胆前进。谈到发绣工艺品初入市场的情景,从业者都会会心一笑,这一笑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当第一幅发绣工艺品被挂上价格进行等价交换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想到这是发绣历史的一次转折,它自身所蕴含的价值在人们的只言片语中发生着质的转变,发绣工艺的文化内涵也在那刻起多了一份叫工艺商品的名字。当然,那时很多人并不明白工艺品与商品的差别并不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工艺品可以被赋予神圣的内涵,表达一种情感、延续一种文化,而商品则需面向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使命。和其它绣种相比,发绣有它的幸运之处:幸运的是发绣可以借着刺绣深渊的市场道路攀登未知的高峰,借它们的发展历史取其可贵的发展经验而绕过不必要的弯路,并顺藤另辟蹊径。幸运之余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如何突破其它绣种强大而坚实的消费群体,开拓自己的消费群体;如何跨过声势浩大的明绣的威名,创出自己独特的名声;如何摆脱模仿者的身份,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效应……都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总结其它刺绣的市场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刺绣通过依存于服装、饰品、礼品等,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是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利性相统一的审美创造,体现了人们高要求的审美情绪与实用清晰的完美结合,显示了人们古朴而又时尚的美学意识。它是人们要求历史、文化、艺术、信仰的高度再现。符合了人们高标准的审美要求,才能在刺绣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这同时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发绣市场推广的局限性:不实用。由于发绣特殊的材质,使之实用性远远落后与其它绣种。例如,到目前为止,发绣几乎还不能应用在服装上,由于发丝的光滑性,脆弱性,绣在服装上可以,可是要使它可以乖乖服侍在布料上是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即便刺绣工作完成,也只能停留在“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发丝与布料、肌体的摩擦,很容易是绣之不易的图案发生变形,发丝易脱线,不能与布料紧密结合。另外,发绣的清理工作也是十分耗力。不像丝绣,可以任意漂洗,发绣甚至连基本的祛除灰尘的工作都得十分的谨慎,稍不留神就会将发绣的图案破坏殆尽。发绣的保存需防火、防潮、防曝晒,这与服装的外露性是及其不能协调的。服装是实用性十分明显的物品,而发绣不能与其融洽相处的局限性,导致发绣的实用性降低了很多。可以这样说,发绣的实用性远不及其它刺绣。像一度风靡的十字绣,在刺绣业上实在算不上是一种纯粹的文化艺术,这种源自于刺绣的略显平民化的绣却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相对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它的简易和实用性。基本上是容易上手,老少皆宜的技术,所绣的东西又是实用性颇高的,日常用品、锦旗、服饰、字画皆可,所以市场的接受程度也是相对较高,而这些又都是发绣其特殊的材质所欠缺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发绣诞生的民族文化背景所产生的独特性也是发绣的可贵之处,我们只能以其自身固有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来进行考察,致力于各种艺术形式、多种生活方式以及各地各具差异来进行改善,避开其缺点,发扬其特长,取长补短,另辟蹊径才是拓展发绣市场的当务之急。

      如何扬长避短,别具一格打开发绣市场?这就要回归到发绣的特殊价值上来探究。发绣究其根源,它最初的珍贵性在于其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发绣最初诞生于善男信女之手,其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信仰,表达的是一种至纯至诚的虔诚感情。为了表达满心的虔诚信仰,信女们甘心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的发丝斩断,用以做刺绣的材料,蕴含了道不尽的文化内涵。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绣的文化内涵远超出了以上氛围,凭借发丝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发绣就具备了其它刺绣所不及的珍贵之处。发绣市场开拓,且先避开其弱势:实用性。从其它方面着手,比如现在已经颇具成就的高档礼品道路。作为一种工艺观赏性礼品,它的实用性就仅仅体现在它的观赏性了,完美地避开了实用性的缺陷。那我们就把它定位在观赏层面上,靠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艺术欣赏者的眼球。这种市场道路能够开始,得益于发绣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试问一种没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若没有十分丰富和珍贵的文化底蕴,凭什么在强大的刺绣市场立足,又何以与其它名声大振的实用工艺品相匹敌?静观当前的市场动态,发绣市场正以一种平稳而较快的发展势头前进,或许种种的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但谁也不敢打包票发绣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光靠单一的高档消费礼品的道路显然是不够的。各方从业者,应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态势纵观全局,全面而健康地开拓新市场。扬长避短是一种侥幸策略,倘若对于这“长”的把握不够准确,也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有时取长补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实用性不够不是嘛,那就想方设法改善它的实用性。实用性并不要局限在衣着服饰上,可以从侧面出发,从小的方面入手,比如汲取十字绣简易的经验,开发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工艺品。一方面可以降低大幅发绣的劳动强度,一方面又可以迎合消费者简易实用的心理,例如有些厂家创造出小型挂件,进行必要的包装,就可以与十字绣产品相媲美了,相比之下,发绣的独特之处又得以凸显,岂不是略胜一筹了。另外,也有厂家开始向其它领域扩展,例如婚嫁必须品、纪念礼品、游戏产品等等方面的扩展,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尝试路线。值得强调的是任何的发展都不能违背了发绣最为基本的特征,失去了发绣赖以生存的特色,必将一败涂地。

      作为刺绣市场的一股“新生”力量,发绣工艺品时刻面临着各方的市场压力。一方有高科技的时代不断催生高科技的绚丽夺目的工艺礼品在前,一方又有传统队伍庞大而完善的自我的保护体系,发绣真可谓是“左右风声、四面皆兵”,要全身冲出重围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难得的是,有那么一群可敬的从业者,或是以传承为己任,又或是以发展为目标,在锲而不舍地努力着。正所谓市场有风险才有动力,才有成败的可能,成就靠有志者的不懈奋斗。发绣拥有的前车之鉴不少,拥有的文化底蕴不少,市场机遇不少,前进动力也不少,缺的是在底线上播种拓展力量的种子。相信,发绣工艺品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基础上摒除当路上的风险,顺利行进的更远!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徐素娟,女,49岁,江苏东台人,东台市嘉丽发绣厂厂长兼制作发绣设计,东台市发绣行业协会会员,从事发绣创作设计二十多年,绣制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博览会并获金奖八次,作品深受专家们一致好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