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玉器厂是全国玉器生产的重点企业,主要产品有玉雕人物、炉瓶、花鸟、走兽、山子雕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几十年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创作了大量的玉雕艺术精品,其中有四件大、中型作品被国家作为珍品永久收藏,数百件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企业的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成为全国玉器界具有影响力的名牌企业。
企业素质的提高,品牌产品的升级,无疑与大力抓好技术培训和培养一支有理论、有技能、有文化的人才队伍有密切的关系。多年的实践证明,要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扬州玉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必须狠抓技艺培训这一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扬州玉雕的名牌地位,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在这方面企业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业余教育,进行经常性技术培训
为提高职工的技艺素质,从根本上稳定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从上个世纪七十年后期,就编制全厂技术培训规划,结合行业特点,人员结构和技术水平,提出了业余技术培训的目的、任务、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方法。按工种和职工实际水平先后开设了基础绘画班、素描班、工艺国画班、人物班、炉瓶班、花鸟班,创作设计班,共培训学员180人次,占玉雕工人的75%,同时还在全厂范围内举办了《玉石原料》、《玉器历史》、《玉器设计》、《文学知识讲座》、《工艺美术形象》、《设备操作知识讲座》等42次,参加听讲人数达1500人次,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造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自画自做的玉雕工人。受培工人普遍提高了技艺水平。
在业余培训中,主要是按照行业特点安排课程,做到切合生产实际,学以致用。对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要求、作业内容、教材编写等,均力求有切合玉雕专业的独特性。在教学安排上,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从临摹入手,到写生创作,而后进入设计、制作。在这方面着重抓了以下三个结合:①美术基础教学与专业技艺训练相结合。玉雕工艺同其它工艺美术品一样,具有两重性,既是艺术品,又是工业品。“美术”通过工艺得到表现,学员的造型设计能力,最终要在玉雕产品上表现出来,而学员的美术基础愈扎实,造型能力愈强,理论水平愈高,在工艺制作上必然愈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为此,企业注意到美术基础与制作技艺训练必须并重的原则,一方面紧密结合玉雕工艺造型需要开设了素描、雕塑、线描、图案等门类的课程,同时对素描课教学提出了应强调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及动态规律的掌握,不强调图画的欣赏效果这一特殊要求。线描和图案则应强调学习和研究我国传统的线条和装饰纹样,另一方面,在抓好专业技艺的训练教学中,就《素描雕塑与立体造型》、《平面图案与浮雕装饰》、《传统造型与表现手法》、《创作设计与资料运用》等方面内容引导学员逐步认识到玉雕造型的艺术特征和构成要素,从而较快地由一般美术基础过渡到专业基础,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玉雕工艺设计制作在造型方面,从艺术上和技术上打下一定的基础。②课堂教学与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创作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企业除了通过课堂写生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分析物体的能力外,还积极引导学员到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和创作。利用花卉盛开的季节,组织学员去瘦西湖写生月季、菊花等,从中研究各种花卉的形态和特征,了解花卉的生产规律,进行花卉构图的创作。做动物走兽的学员,对马的形态不够了解,企业组织学员到农学院牧场去观察写生马的动态,大大的丰富了学员的感性知识并提高学员的造型能力。③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继承和创新是互相联系的,对创新的理解既有题材内容,也有艺术形式问题。如果只学传统,不搞创新,或只搞创新,脱离传统都是片面的。在这方面,企业采取了开设文学讲座的方式,请有关院校老师来作辅导,引导学员用文学美学理论来指导玉雕生产。生产人物产品的工人对红楼梦人物缺乏了解,通过讲课分析,从中了解到人物的性格,从而达到正确塑造人物形态的目的。为适应旅游外销制作鉴真玉雕像,就请市里有关部门同志来厂讲唐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大大丰富了学员的历史知识,另外,企业还多次组织学员参观出土文物展览,盆景艺术展览,红楼梦大观园展览等,使学员开拓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增长了第一性知识。企业还对学员进行了工艺美术形式美的讲授,使学员能够在较全面地认识玉雕造型规律的同时,认识形式美对玉雕传统造型的作用,并学会运用造型手段和法则进行玉雕设计和构思,从而为玉雕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抓住教学重点,处理好以上三个结合,所以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能适应生产的特点,致使学员的技艺水平提高较快。
二、在研究和攻关中进行提高性的技术培训
为了保持扬州玉器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优先地位,确保重点产品创优夺牌上水平,企业在普及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又狠抓技术提高的教育,采取了举办技术进座,开设理论修养课和走出去,请进来,与兄弟厂进行技术交流等措施,来保证攻关目标的实现。另外,企业还狠抓了对人物山籽雕产品的攻关,从题材的挖掘、材料脏绺的分析,玉器设计的原则,构图上的破形留神和主宾安排,对立统一规律和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划和配景的处理,传统雕琢技艺的研究和继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组织攻关小组成员去黄山、泰山、善卷洞、大同、云岗、敦煌石窟等地体验生活,开拓眼界,还组织攻关人员去博物院、文物商店研究古代玉器的艺术手法,大大提高了攻关人员的传统技艺水平和识古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攻关产品质量的目的。比如通过对山籽雕产品设计制作的研究,企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题材上更具有新意,材料上,充分利用了天然色彩的对比,造型上更趋完美;构图上,借鉴了中西构图手法,使产品造型意境更加深远;做工上,进一步学习明末清初山子雕雕琢手法,在圆雕、浮雕、镂空雕的结合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企业将这些研究挖掘出来的传统技艺及时用于检查分析攻关产品的质量,解决了产品设计制作过程中的艺术和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使技艺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攻关以外,企业还定期抽调技术人员进修,开发新品种、新题材、发展民贸产品,从中提高学员的技艺素质。
三、组织技术考核和比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
多年来,企业利用“全国质量月”活动,经常组织技术考核和比赛,一方面检查技艺人员的技术水平,一方面促使广大玉雕工人重视技术和刻苦学艺的自觉性。先后分别不同对象,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有:见习期满的晋级考核、职工调资考核,玉校毕业生晋级考核等共十余次,参加考核人员达350人次,通过复习考核,提高了职工应知应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水平,不少同志在认清自己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排找差距,提出了努力方向,从而为促进工厂刻苦学艺风气的形成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还组织对子手、师徒等各种技术竞赛共10次。组织同工种、同原料、同机台设备进行比质量比速度比经济效益的技术操作表演赛。通过比赛,评选出各赛区的前三名选手给予奖励。同时还专门组织全体选手,对比赛产品进行观摩,选手们相互取长补短。排找差距,深感质量、造型、做工在玉雕工艺中的重要性,在技术上得到一次提高。
数十年来,企业在狠抓技术教育,提高职工技艺素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对工厂技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形式和规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摸索和探讨,初步掌握了一些规律,为车间培养了一批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玉雕人才。在玉器行情连续趋疲,原材料紧缺的不利情况下,这些同志将学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广泛应用于创作设计、新品开发、创优夺牌、科技研究等各个方面,创作出许多品种新颖、造型美观、做工精细的玉雕工艺产品,从而,促进工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确保了产品质量和利润一直居于全国同行前列地位。提高了职工的技艺水平,求得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企业技术培训所发挥出的巨大效益中,深深体会到,抓好智力开发是提高企业素质,求得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
为了加强这一工作,企业拟定组建技术培训中心,运用多种形式,分别对不同技术级别的工人进行技术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提高现有工人的技术级别水平,在继续抓好基础技术教育的同时,狠抓中等技术级别和高级技术级别工人的技术提高教育,为不断提高职工的技艺素质,继承和发展古老的扬州玉器工艺再作努力!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夏芳,工艺美术师,扬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