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品牌化发展

[日期:2010-07-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对于企业而言,这便意味着品牌。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以无形驾驭有形,以知识驾驭资本,这是品牌经营的最高境界,也是企业经营的最高修炼。刺绣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工艺美术包括刺绣已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从而为刺绣在市场经济下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一、刺绣产业与品牌化发展

      刺绣业算是个不太不小的行业,她纤细,但玲珑剔透;她娇小,却穿越古今;她唯美,而不失大气;她高雅,也曲高和众;她是远自古至今人类审美的载体、智慧的结晶,带着每一个时代的烙印,一路走到今天,仍然传达着精致婉约的审美情怀与生活向往。这种由来已久的审美,已经根植于每一个华人的血液里、DNA中,在高科技的当代,愈发显示出她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今中国,巳形成了结合创新的时代精神而愈发显示出朝阳魅力与顽强生命力的刺绣产业。

      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以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为代表的全国四大名绣,直到现在,四大名绣任然蜚声海内外。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四大名绣是由于地域的不同、风格的不同而命名的刺绣品种,还不是“品牌”的概念。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良性的制度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步跃升,目标市场随之形成,其架构越来越清晰。在改革开放短短的三十年的时间里,西方人对品牌的重视,以及品牌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很快就被国人接受并学习实践。品牌化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树品牌、创名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共识,人们希望通过品牌对产品、企业更加区别,通过品牌形成品牌追随,通过品牌扩展市场。品牌的创立,名牌的形成正好能帮助企业实现上述目的,使品牌成为企业的有力的竞争武器。品牌,特别是名牌的出现,使用户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忠诚度、信任度、追随度,由此使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拥有了后盾基础。品牌还可以利用其市场扩展的能力,带动企业进入新市场;带动新产品打入市场;品牌可以利用品牌资本运营的能力,通过一定的形式如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形式进行企业的扩张。总之,品牌作为市场竞争的武器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真正提升刺绣产业,使之从低端加工、批发,走向高端的产业附加值,还得从核心技术与品牌扶持来着手,使行业不但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时也拥有很高的美誉度。做“大市场”还是属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就要做好、做大、做强刺绣品牌。

 

二、品牌的两翼—质量与服务

       品牌,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优秀的管理结果┉等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

质量是品牌的本质、基础,也是品牌的生命;服务是品牌的重要支撑,是商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对于刺绣行业而言,质量与服务是品牌定位和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为了让消费者清晰地识别记住品牌的特征及品牌的核心价值。

(一)对于刺绣业而言,文化艺术是其质量的核心。文化价值是品牌的内涵,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结合。

      苏绣不只是单一的装饰,还是传情的灵物,经典之作既可作为收藏珍品,亦能成为时尚佳品。本人经营的苏州古吴绣皇公司,探索以“传承文化经典,创造艺术品位”的品牌理念,宣扬新中式古典主义,用传统工艺表达当代美学内涵;并倡导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潮流,引导消费者在品味丝绣奢华、感受唯美生活中,成就爱与美的诗意咏叹。在刺绣品创作中,注意广采传统“四大名绣”工艺精华,揉合东西方现代艺术精粹,形成了兼具时尚与古典两大元素的独特艺术风格;努力使刺绣品传达着精致婉约的生活品格和审美情怀,代表着一种身份,一种学识,一种生活的境界。

      品牌其实是产品概念对接的人群情感。品牌其实是产品概念对应的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企业所塑造的产品品牌应该是该产品对应的消费者的情感价值的具体体现。所以品牌就是满足产品对应的消费者的情感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企业产品的商标、自身的包装或者产品概念等。

(二)对于刺绣业而言,诚信是其服务的核心。诚信便是形象,而形象是品牌在市场上、消费者心中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体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认知,尤其是信任度与美誉度。

      即便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后,中国人对现代商品经济中的“品牌”的概念知之甚少的还大有人在,对品牌知识了解一点的人,可能也只是从书本上找到了片言只语,没有具体的实践基础,只知道一些空泛的理论。根据市场上的商品良莠不齐,从业者鱼龙混杂,加上客人对商品知识了解甚少的情况, “古吴绣皇”的作品虽然总体数量庞大,但单位数量都有限制,具有一整套的价值认证体系,制定了价值认同标准(即六大标准—1、面积2、线绒3、针距4、色彩5、疏密6、技术),并向客户出具含上述价值认同标准的保证书。

      品牌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词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品牌并不总是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是品牌的消费者和经营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刺绣行业应做到无论是宣传推广还是经营销售,必须立足于真实。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行业、了解产品、了解其价值取向,帮助有需求的目标群体练就一双识别优劣、真假的“火眼金睛”,让客人买到称心的满意的符合自己心理价位的最好的绣品,让客人放心消费,买得“值”,下次那位客人就是你的口碑传播源,假以时日,品牌美誉度跃然而升。另外,从行业规范的角度,也应该这样去做,杜绝一些用伪劣产品去“沽名钓利”的行为。

      诚信是“德”,诚信也是“道”,即品牌的立足之本、品牌发展的方法论。诚信也是“善”,诚信更是“替天行道”,是品牌扩张的利器。品牌是一种责任,品牌是一份承诺。品牌就是心灵的烙印。烙印是美丽还是丑陋,是深还是浅,就决定着品牌力量的强弱,品牌资产的多寡和品牌价值的高低。

 

三、品牌的推广与扩张

      企业经营要由市场转向消费者心智。企业全力以赴的,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某个类别或特性的定位,即成为该品类或特性的代表品牌。

(一)品牌推广—媒体宣传和展示活动

      跟所有的商品一样,刺绣行业,也进入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价格竞争到品质竞争、从低端向高端的漫长的发展过程。而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刺绣企业必须增强市场推广的意识。

      古吴绣皇曾被中央电视台二、四、七套以及北京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李辉访谈栏目“完全时尚手册”相继报道。从2003年起,应邀赴德国法兰克福参加“国际消费品展览会”,参加在台北私立美术馆与台湾“VOGUE”十周年活动,以及世界奢侈品峰会巡回展览、上海奢侈品峰会、赴韩国参加中国文化院展览活动、奥运刺绣类特许商品展,

      在深圳文博会举办“虎耀东方—古吴绣皇暨女红坊精品手工刺绣展”、Top Show深圳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还在北京艺海拍卖会绣品《蒙娜丽莎的微笑》,等。

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这种认知和感觉不能被轻易模仿。我们刺绣企业应该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二)品牌的扩张

  品牌具有识别功能,代表一种产品、一个企业。企业可以利用这一优点展示品牌对市场的开拓能力,进行品牌扩张。

      品牌加盟是品牌连锁总公司与品牌加盟店二者之间的持续契约的关系。它是一种经济而简便的经商之道,经由一种商品或服务以及行销方法,以最小的风险和最大的机会获得成功。

      刺绣行业也聚集了形形式式经营者以及各式各样的生存状态:有前店后坊式的、有独立点面式的、有外包加工式的、有批零兼受式的、有名人效应式的,当然也有品牌化发展的……但多数还脱离不了师傅教徒弟式的、作坊式的传统发展模式。

   而要实现品牌构建和运营,则要有新的举措—1999年  “古吴绣皇”正式成为国家商标局认可的注册商标。为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从2000年起开设第一家“位于苏州十全街的“古吴绣皇刺绣专卖店”以来,10年中又相继在无锡喜来登大酒店、北京国贸中心、深圳万象城、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太原国贸、西安世纪金花、郑州国贸等开设了旗舰店和连锁店。

      特许品牌经营是一种有效发展事业的市场模式,能有效地在品牌扩张中实现共蠃、多赢。

      对于中国的刺绣业而言,不仅仅是看到外面有“狼”入侵而设法让自己变成“老虎”,传统行业,经过几千年的变迁、锤炼与沉淀,恰恰是我们的产业优势。在西方发达国家,纯手工打造的成本特别昂贵,是奢华的体现,更是身份的象征。尽管如此,西方的先进的管理经验、西方的品牌运作方法,还是值得包括本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来学习,来提升自己。

       我们应站在行业的高度,以全局的眼光和发展的视野看待中国刺绣市场品牌的发展与变迁,审视品牌现状,透析品牌内核,总结品牌规律,探寻品牌趋势,不断探索企业的品牌规划、塑造和传播,让中国的刺绣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叱咤风云,将中华文明的瑰宝—苏绣一步步推向新的辉煌。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沈德龙 ,苏州人,“古吴绣皇”品牌创始人,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第三代传人,1990年中国美院油画专业毕业,创造了"绘画平绣法(三散针法)"。2007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做专题报道。参加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其作品绣版《蒙娜丽莎》获得文化创意奖金奖。“古吴绣皇”立足于苏绣沃土,从传统名绣秉承传统文化特质,和吸收西方绘画的艺术成果,达成传统刺绣和现代绘画的深度融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