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绣技艺

[日期:2010-07-0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发绣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她起源于唐朝佛教盛行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发绣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获得新生。七十年代这一传统艺术在东台挖掘并发展,发绣来源于刺绣一大门类,尤以其用材奇特画绣结合,而区别于四大名绣。

      发丝上较之丝浅,其长度柔软度、色彩都远不如之,增加了针法上表现效果上的难度与差异,每根秀发的打结或藏头涉及到作品的整体效果,也是绣制作品的关键技法。

      运针操作上的难度往往比其它绣品耗时高上数倍,绝大多数作品能达到顺、光、平等效果。在绣品上不留针痕,艺人们的付出是难以言表的,而为了尽量少点痕迹,对画稿的要求亦相应提高,我们讲画绣结合,也是着重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表现发绣的刺绣针法,另一方面,以画面来弥补发绣针痕及乏色。严格地讲,画稿的优劣决定了发绣作品的艺术效果及品位。在一幅作品中,画与绣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画是绣的基础,绣是画的升华。发绣的艺术的独特材质及超难技法,决定了画稿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图案需服从于技法,另一方面,画稿又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从发绣的历史来看,作品大多以人物肖像为主,“东方朔像”、“弥勒佛像”、“停琴伫月图”无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物画题材,这是和发绣艺术的材质与技法相关联的。而随着发绣艺术的发展、单纯的人物画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艺术需求了。目前,发绣作品的题材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涉及到中国画门类的方方面面。古代中国画巨作《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法界源流图》,近代经典画作陈之佛先生的《松龄鹤寿》、徐悲鸿先生的《骏马》、冯大中先生的《虎》等都已成为发绣艺术的取材作品。而这些经典名画无一不需画师们一丝不苟的精心摹制,不具备相当的艺术品位和水准,是无法表现原作之精华的,而这些绘制的作品,通过艺人施以各种针法,画绣结合,犹如锦上添花,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既表现了作品的艺术品位,又于半绣半绘之中形神兼备,给人以一种清新、雅洁、生动、秀丽的艺术享受。

      发绣是门高超的传统手工技艺,若要精通掌握并制作出独具匠心的精美作品,发绣工作者往往需花费数年心血用于不断学习、摸索和努力。发绣作品更是技艺与智慧的凝聚,因而生产周期较普通产品长,即使普通作品的制作周期也在半个月左右,少数上乘作品甚至长达数年。当高科技几乎可以为我们生产一切消费品时,手工艺品越发凸显其价值。“手工”决定了发绣的价值,发绣永远不会类似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不论何时何地,市场经济都遵从物稀为贵的原则,数量决定其价值。更何况,几千年的悠久发展史,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更铸就了发绣独特的艺术影响力,当一件极具艺术震撼力的作品展现在顾客面前,顾客通常会更注重其品质和艺术内涵,而不会对其价格斤斤计较。正是介于发绣强大的技术含量,使得仿冒者望而却步。

      发绣有着下列优势:1、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2、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3、响誉海内外的外贸工艺品,值得拥有的收藏精品:近年,民间悄悄兴起一股收藏热,目前已呈星火燎原的态势,数十万一幅的发绣精品往往是收藏者不惜代价争夺的目标。手工技艺的逐日流失,多年磨一剑的精雕细啄,这些都使得发绣被收藏界日益看好,民间投资热的逐日升温,为刺绣开辟了一个新兴消费市场,民间投资,更是一股不可小窥的高端消费力量。4、友情馈赠的送礼佳品:不论是亲友馈赠,同事贺喜,还是企业之间的礼品互赠,品质卓越,价值不凡,含义深刻的发绣都是当之无愧的送礼首选。发绣是高贵神圣的,她不是普通商品,严格意义上说更是一件收藏品,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精湛的制作工艺早已使她名满天下,自古至今都颇受人们青睐和推崇,拥有一件上乘的发绣品,甚至成了权位和名誉的象征。同时,她又是朴实无华的,普通发绣深入百姓家庭,成为了华贵高雅的装饰,即使普通大众对她也喜爱有加。底蕴浓厚、雅俗共赏、工艺精湛、美观得体、精妙手工、难以模仿,这正是发绣产品的骄人特色。

      一幅发绣品的完成,首先要画出绣稿,然后在底料上将绣稿图样用色彩完美画出。为了绣出好的作品,发绣人员根据物象的形态特征,构思针法、色彩,选好发线,按照发绣作品的艺术要求进行再创作。综合运用以下技艺:

1、施针——用稀针分层次逐步加密,镶色,便于发线理转折、线条精细虚实的针法;

2、散套——发绣线条以高低参差排列,分皮进行,皮皮相迭,针针相嵌的针法;

3、接针——以短针刺绣线条,先后衔接连续进行的针法;

4、滚针——第二针在第一针二分之一处落针,藏针迹于第一针之下,线条长短一律,前起后落,针针相扣,线条转折灵活的针法;

5、虚实针——以虚虚实实的线条组成,线条长短参差,由粗到细,是由稀到密,针脚亦逐步由长到短的针法;

6、擞和针——针法组织与散套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散套针线条重迭,擞和针线条平铺。散套针的针迹隐伏于线条间,擞和针的针迹比较显露。擞和针的绣品上多用来绣树干和石头的针法;

7、集套针——以排针稀密整齐的刺绣线条,分皮顺序进行,由后皮线嵌入前皮线条中间,丝丝相夹,每一针针迹都对着圆心,每套进一皮排稀一针越到中心处藏针越多的针法;

8、线色——即两种颜色,由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12次的过渡色。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王迪,女,1966年出生,东台市人,助理工艺美术师,东台市中意工艺品厂质量总检,主要作品:发绣清明上河图、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八十七神仙卷等原创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百花杯”、江苏“艺博杯”金奖。多次参加工艺美术刺绣展,并多次赴台湾、日本、港澳文化交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