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苏绣艺术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地即现在的苏州附近便有绣衣出现。宋代之前的吴地苏绣以衣饰、日用品起源,后来渐渐扩展至宗教的绣经、绣佛。之后数百年间,终于在明代形成了苏绣独特隽永的风格。正如王鏊在《姑苏志》中所言:“精、细、雅、洁称苏绣。”清代是苏州的全盛时期,“刺绣之艺,吴中为盛”。明晚期,商品绣的发达及各地刺绣的地方特色渐显,催生了被后世誉为的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贵为其首。近代苏绣艺坛成就了一批刺绣精英,她们不但技艺精湛,且善于创新,为苏绣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代表性人物有被誉为“针神”的仿真绣创始人沈寿、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虚实乱针绣创始人任慧娴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怀着对苏绣艺术的憧憬和向往,我走进了苏州刺绣研究所拜师学艺,在前辈们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逐步成长为一名工艺师。
刺绣艺术的发展精妙绝伦,巧夺天工,仅针法便有齐针、抢针、套针、乱针、虚实针、接针、滚针等九大类43种针法,能将细细的丝线劈成几十股,再绣于绢上,形成了精细、雅洁,重彩艳而不俗、淡彩雅而不薄,细致入微,纤豪毕现的苏绣特色,享有“鬼斧劈线,神工运针”的美誉。
从艺三十多年一步步走来,我对此深有体会。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双面绣是《小猫》和《金鱼》。我在绣制《小猫》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精绣耳、鼻、嘴、眼睛瞪部位,特别是绣眼睛的时候,要用二十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小猫身上毛绒绒的毛丝是将一根花线分成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由虚到实、由浅入深层层施绣的,使得绣制的小猫毛丝松软,双目传神、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随着不同画稿内容的特点来不断创新、转变、我从绣制的小猫到著名画家刘继卣画的《上山虎》、《一代天骄》、摄影稿《雪虎》、《雪狼》、乱针绣《砂皮狗》、油画《白鹭》以及双面三异绣等作品中对画面有不同层次的技术处理。特别是《上山虎》这幅作品,其具有构图优美、色彩变化万千、风格豪放、神态生动、逼真的特点。虎是兽中之王,要表达虎的王者风范,就要抓住重点、突出虎头回眸的神态,背景是用绿油油的山坡、松针和树梗烘托出来,突出主题,充分发挥了苏绣技艺的特点。在绣猫的基础上,由原来单一的施套针,发展为施针和乱针相结合的方法,把头部和身上的块面先绣好,然后再层层加色、线条由粗到细,主要是秀出背部骨骼的坚硬,腿部肌肉的发达,注意边缘的轮廓,尾巴要有柔中带刚的感觉,绣制这幅作品一共用了一百多种颜色不同的色线,充分发挥苏绣艺术具有的变化多姿的潜力才能达到效果,在处理背景绿油油的山坡上用比较细的线条交叉重叠的方法来表现。松树用接针和乱针的绣制方法,老树梗用比较粗的线条打底然后再用乱针施绣的方法,使之雄厚有力,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样虎和松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相互依托,神态威严,王者风范跃然绢上。
随着绣艺的不断提高,我在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刺绣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具有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特殊性。由此,刺绣稿的设计者应尊重刺绣的专业性、特殊性,借此充分发挥刺绣的技法和表现力。一幅成功的刺绣品,从素材到构思,从设计到制作,每个过程都是一次飞跃。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最佳的刺绣艺术作品。《砂皮狗》就是一个最好的典范。《砂皮狗》是世界上的名贵犬种之一,深受世人的喜爱,尤其是美国人专门成立了“砂皮狗”协会。根据刺绣工艺的特点,在构图上力求简洁,突出主题,重点刻画砂皮狗的神态,在色彩处理上要求协调,柔和。形象生动逼真,客观表现立体感,空间感,突出个性,在绣制过程中,充分调动智慧和灵感,继承并发扬了绣制小猫的经验,灵活地运用苏绣的各种针法,以细、乱、虚、实相结合,色彩冷暖相互穿插,使粗与细、疏与密、厚与薄的对比以及主题与背景的关系都充分表现出来,将砂皮狗的皮毛松弛、层层叠叠的独有特点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取得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黑底白鹭》是一幅十分精美的刺绣艺术品。绣面上一只翩翩起舞的小白鹭很有动感,用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气。画稿是一幅油画,在黑色的底色映衬下显得白鹭更加洁白、亮丽,要完成这幅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我在绣制中,首先仔细揣摩画稿要表达的内涵,通过巧妙的色泽配置,引用施套和乱针结合的技巧,紧紧抓住白鹭的形、神,把细绣排针严谨、丝理转折自如的特点有机地融合到创作过程中。根据白鹭的生长规律,以针代笔利用粗细并用、虚实相间、灵活变化线条、层层施加色线来表达羽毛的丰满,特别是背部厚重的地方,运用粗线绒和交叉线条绣出浑厚的毛丝质感,使主题更为突出,神态更为生动又不失为一幅惹人喜爱的刺绣作品。
每当完成一幅作品,特别是被评为优秀作品时,心里总是充满着激动和自豪。在大师们的关怀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再创作,用针和线来表现作品的神韵,源于原作,高于原作。绣制每一幅新的作品,总是把新的针法,新的技巧及新的刺绣语言尽量运用于新的作品之中,使其不断扩大和丰富刺绣的表现领域,在尊重和忠实于原作的前提和基础上来提高苏绣艺术。
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得到提高,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领悟和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在前辈们的带领下不但要掌握现有的针法,还要不断地总结和创新,用我的双手绣出锦绣的世界。
[相关链接]个人简介
徐准来,女,1961年10月生,汉族。江苏苏州人,1979年进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刺绣,现任工艺美术师,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艺术成就:擅长刺绣飞禽走兽,特别是老虎、狗、猫。代表作品有《上山虎》、《三异猴狗》、《雪虎》、《卧狼》等。2007年合作绣制巨幅作品《丝竹吟碧林生翠》是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收藏珍品。《雪虎》作品近期又作为国礼赠于外国元首,《上山虎》作品在六十周年国庆工艺美术展中获银奖等等。刺绣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工艺美术展,并赴日本福冈县友好城市参加文化交流,现场表演刺绣,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