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剪贴画的制作过程

[日期:2010-08-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今年五月,我在《丝绸剪贴画的艺术价值》一文中指出:“丝绸剪贴画的艺术价值形成于制作过程。” 因此,制作过程直接决定了丝绸剪贴画的艺术价值。本文进一步详细地分析丝绸剪贴画的制作过程,论证其艺术价值的形成。

      丝绸剪贴画的制作过程包括构图、选料、剪刻、粘贴四个子过程。这四个子过程几乎同时开始,无法区分主次,但从作品的艺术特征来看,则是选料、剪刻和粘贴过程决定了丝绸剪贴画构图所独有的、其他任何工艺品都无法取代的表现力。因此,下文先论述最具体丝绸剪贴画创作特征的构图过程,然后论述选料过程,最后论述确定画面轮廓的剪刻和粘贴过程。

 

一、构图

      由于材料和工艺的独特性,丝绸剪贴画最适宜表现色彩丰富轮廓清晰的画面。

      就创作过程而言,丝绸剪贴画构图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真实对象的创作构图,一类是对其他平面艺术品的再创作构图。

      针对真实对象的创作构图过程是直接对丝绸材料和客观对象作比较,充分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将真实对象的轮廓、色彩和神韵丝绸化,对真实对象进行概括与夸张并进行点线面的处理。赋予对象一种抽象的、能反映对象本质美的、惟一丝绸材料才能表现的独特神韵。从而达到材美工巧的艺术境界。

      对其他平面艺术品的再创作构图是以各类图画(中国画、油画、水彩画、装饰画等)、摄影图片、刺绣、剪纸、羽毛剪贴画等艺术品为蓝本,对原作进行丝绸化的二次创作,既再现原作的基本构图,又用丝绸材料表现原作中所不具备的审美特征。当然,用丝绸剪贴方式逼真地再现原作也无不可,能显示奇巧的剪贴工艺,但失去了丝绸材料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值得一提的是,刺绣和丝绸剪贴画的原材料是蚕丝。但由于刺绣使用的是经过染色的丝或进一步搓捻加工的多股丝线,而丝绸剪贴画使用的是经过编织的丝绸,两者的构图表现力明显不同—前者刻画细腻、层次丰富,后者轮廓清晰、质感厚重,各有其特殊美感。   

      此外,与丝绸剪贴画相比,剪纸和羽毛剪贴画的制作工艺相近,但因材料纹理单调,可表现的对象范围远不及丝绸剪贴画。

 

 二、选料

      丝绸是蚕丝织物的统称,作为商品时有种种分类标准,但作为丝绸剪贴工艺品的原材料时通常分为绫、罗、绸、缎、绉、绢、绒几类。

      丝绸剪贴画的底衬材料通常选用绢或绫。这两类材料均为质地轻薄的丝织物,其中绢类平纹坚韧,绫类斜纹亮丽。茶色丝绢作底衬尤显古朴高雅,而花素丝绫作底衬则有较强的装饰性。丝绫还可用于装裱丝绢底衬的剪贴画。

      剪贴画面的材料主要选用绸、缎、罗三类。绸类质地细密,平滑柔软,适宜表现人物脸部、手部及山水远景、云烟霞光等;缎类纹理清晰,质感强烈,色泽典雅,适宜表现花鸟、草虫及鱼类,亦可用来表现静物或林木近景;罗类丝绸有纱空眼,通透雅致,常用于表现衣物、茅舍或空旷草地等。

      表现画面的某些特殊效果时常选用绉或绒、纺与纱这几类丝绸质地中有厚实,也有较强的透明感,其中绉类纹理夸张,柔美有弹性,常用于表现女子发型或植物花蕾嫩牙;而绒类表面有绒毛,华贵生动,常用于表现飞鸟走兽的皮毛。纺类适合作背景,用吸光的纤维织物作底料,使画面主体的丝绸质地充分显露出来。纱类用用于表现朦胧天空、或仕女飘带轻飞如禅、或鱼船中的鱼网的编织等等。

      在一幅画面中,上述各种材料可以混用,也可以单用。适当混用侧气氛浓烈,单用则清爽别致,别具一格。总的来说,不易褪色,能长久放置和保存。

 

 

三、剪刻和粘贴

      丝绸剪贴画的剪刻和粘贴过程确定了丝绸粘贴画面的细致轮廓。

      剪刻使用的工具包括工艺剪和手术刀,粘贴则使用天然材料特制的与蚕丝有很强粘合力且不易受潮霉变的粘合剂。

      剪刻和粘贴通常合二为一称为剪贴。其基本过程是先将选定的各种丝绸材料粘贴在极薄的棉纸上,然后目测定位细致剪刻 (不可色笔预描轮廓,以免残色污染画面甚至腐蚀蚕丝),保留剪刻过程的自然形态,再将剪刻好的材料粘贴在丝质、全毛或木质底衬材料上,最后熨烫定型。

      根据操作过程的微妙变化,通常将剪贴工艺细分为剪、刻、拼、嵌、衬、叠、抽、插、剔、擦十种技法。灵活运用不同技法,可以大大丰富丝绸剪贴画的艺术表现力。剪、刻是丝绸剪贴制作中最为重要的手法,也是丝绸剪贴中“剪”的要诀;制作的第二要诀只是丝绸剪贴的“贴”字。贴包含了拼、嵌、衬、叠、插、剔等工艺。而一般的丝绸剪贴作品往往就只有这些工艺手法了,作品显得单调,艺术表现力差。而往往好的高档丝绸剪贴作品还要做最后的调整处理,也就是第三要诀,抽、擦等手法。如在我的作品《宋人李嵩花篮图》中就用“擦”的手法来处理颜色,由深到浅区分花瓣间的虚实,沿边留白,表现出取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用“抽”丝法处理花瓣的形状轮廓,并用浅色丝绸衬托花瓣之间形成的形与线的装饰组合,使之层次分明,自然地表现出物象的造型,使做出的花型效果极佳,特别引人注目。

四、结论

1、丝绸剪贴画的艺术价值的形成贯穿于构图、选料、剪刻、粘贴的全过程。

2、构图、选料、剪刻、粘贴四个子过程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在过程进行的每时每刻都要从这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丝绸剪贴画的艺术价值的形成。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程嘉伟,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72年入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