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乱针绣—针尖艺术的诉说

[日期:2010-08-0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一、乱针绣的问世

      乱针绣的问世于上世纪20年代,为有书香门第、大家闺秀之称的杨守玉先生创新的。她受到一代大师刘海粟先生的艺术感染和影响,萌芽了将刺绣技术与西洋画结合起来的创新理念,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将传统刺绣艺术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一种新型的针尖技法——乱针绣应运而生。

二、针尖艺术——乱针绣和它的艺术魅力

      何谓乱针绣,顾客思义就是随画面的需要,利用色线的不同的色级,采用不规则的、长短不一的和带有一定方向性的交叉引线方法,反复堆砌,实现作品的艺术水准高档化。它不同于传统刺绣的“接针排线,平面混色”的方法来完成作品,它在反映物体的立体透视度、明暗度等方面是传统刺绣所远远不及的。乱针绣的创作如同画家创作作品一样,要具有创作思想,要综合用色,还要对创作富有憧憬,它“以针代笔、以线代色”,这种刺绣理念始终贯穿于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它不因画面填色块,不以块面划泾渭,而是用审视的意识、灵活的针法来完成作品,所以它是一门当今精湛的艺术,而且是在针尖上产生的艺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人们对乱针绣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步给予认可和赞赏,所以但凡接触过它的人,都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常常会被它的诗情画意所诱惑,对精品尤其会产生一种猜想和赞誉,行家们说,油画有时也画不出这种流光溢彩的效果,它色彩丰富远远优于油画。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乱针绣作品作为馈赠礼品送给自己尊敬的人或自己收藏。

      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先生的创作理念来源于“绣”画的大胆创新,她用针线打开了刺绣艺园的新天地,揭开了刺绣史上的新篇章,作为一个里程碑将永远被后人敬仰和传承,她的传奇故事和针尖上的艺术将代代相传。

三、“三针定乾坤,各显春秋情”   

      乱针绣的难点在于用穿针引线的方法来绣制成画,它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智慧,总结乱针绣作品的成功秘笈,可以概括为“三针”,即“铺针”、“复针”、“收针”,一读 (读范本)、二推敲 (推敲下针的定位,推敲用色的协调)。乱针绣作品一般都是以画作画,尤以著名的油画和摄影等题材作为范本,实现作品的再创作。再创作,顾名思义,就是作者用针尖技法对作品二次创作,进行构思和寓意。

      “三针定乾坤,各显春秋情”,三针中的每一针都有它的讲究:“辅针”是用交叉乱针铺设作品画面的基本格局,用“坐标”的方法将画面勾勒成型,使之不易“走样”,“失实”,特别是绣人物画(尤以肖像或艺术像),最大的要求是像人,要真实,不然谁认可你的艺术呢?坐标一定要准确、铺针一定要踏实,坐标准确,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后面的工作就需要返工调整,而且效果不好。这就像建大厦一样,前期基础工程不扎实,就会影响后续工程的质量,即使内部装修再漂亮,但房子的安全性是令人担忧的,效果没有达到。

      “复针”,就是在“铺针”的基调上,用乱针的技法一层一层地铺上去,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直接考验作者的用色功底,如对色级的把握、对“渗色”(层层加色的深浅渗透)、“串色”(不同画面之间的过渡)、“浑色”(似画家调色过程对色彩的追求)以及画中环境色对作品整体的反衬作用的了解,将这些元素系统协调的统一起来。由此可见,乱针绣不是千针万线的胡乱堆砌,而是一种有机的、合理的对丝线和色块的布局,其奥妙就在“复针”上。

      记得我的先师陈亚先生前,她在绣制一幅人像作品时,不管在刺绣作业中还是休息时间,她时不时盯着我观察,我不解,后来得知她是在琢磨绣眼皮的针法和用色,因为我和她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都是单眼皮。从恩师钻研的态度可见观察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有灵感,用针的人时时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才能做出好的绣品。这些也印证了我的老师的老师——乱针绣刨始人杨守玉先生的教诲:“乱针绣要用脑去绣、用脑指挥手……”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为我一生所用,并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收针”,与前面所讲到的“铺针”和“复针”是密不可分的,并不是作品绣完后收针的意思,它是整个制作过程中的引线和抽丝力度的概括。比如有些初学刺绣的人,由于把握不好分寸,在引线时一针紧一针松,或者在不同层面也是时紧时松,这样就容易产生“板块”或“臃肿”的块面,整个画面不能协调统一起来,更谈不上艺术效果。因此在刺绣过程中,抽、拉每一根丝线都应该用力均匀一致,到位平覆,这就是“收针”的涵义。虽然乱针绣的针法有数十种,但总结起来,都是以长短不一的交叉针为主,穿针引线用力适中是重要法则。

      以上“三针”,是我们一代代从事刺绣工作的人经过千针万线的劳作,互相学习切磋,一次次提高技艺后升华出来的理论结晶。

四、学习乱针绣的要领

      一个想深入学习乱针绣制作的人,首先要培养自己欣赏作品的艺术素养,读懂作品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这些会影响到制作过程中用色的“力度”,即画面色彩深浅的基调,否则会降低作品本来的表现力;其次,要对画面进行推敲,根据画面特征来安排针距、针号、色彩的明度与纯度,还要考虑环境色对主体的反衬作用,不能让主体、副体和背景之间相互分离,画面要富有整体感。乱针绣的精品刺绣,如同人们的着装一样,鲜艳的色彩让人看起来精神,但又与环境协调,与环境相互映衬;也如同房屋内部装修一样,墙面的或家具的主色调的反衬,使人精神舒畅愉悦,达到整体协调,这些都是乱针绣针尖创作中的艺术讲究。

      在乱针绣的制作过程中,也给作者本人带来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制作者如同在画画创作,与画面在进行情感交流,在作品完工时,制作者都会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当然这种喜悦只限于对艺术有追求的创作者,那些在“抢效率”的情况下鱼目混珠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

      学习乱针绣需要耐心,需要有对刺绣和艺术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悟性是一点点产生的,对于老师所教的知识要理解,经过实践和再实践,“悟”出道理、“悟”出灵感,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勇于挑战,用“灵感”“悟”出精彩。好的乱针绣作品,是靠三分功夫和七分悟性,中间没有可走的捷径。初学的过程和学习中国的太极拳一样,即“跟样学样”,但是一招一式的精华,全部靠自己去领悟,慢慢做到无论用色和用针都能灵活运用。除了以上两点,学习者还要培养自己的美感,巴尔扎克说过:一个缺乏美感的人,无论他做什么职业,在他的精神领域将是一个不健全的人。

      针对前面提到的“三针”,需要强调的是,乱针绣其实不是简单的、生硬的“三针”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选稿、选材、配架、配线、选针号等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单论选稿、选针和配线。首先是选稿(即题材)是最重要的。任慧娴大师说过:一幅稿子选不好,最好的针法表现也是失败的,选了好的稿子,作品就成功了一半。这说明,题材要有艺术风格,给施针者要有激情的冲动,给鉴赏者有欣赏、回味和享受。在实施“三针”的工程中,针号就分为              大中小号数种,配线时用色要讲究套色和色级,例如,在做“辅针”时,若没有特殊需要,一般用大号针,引线用二、三根或三、四根,将色线混合一起使用;“复针”时,按照铺底用线的支数而逐层减少,丝线的色级随之改变,不拘一格,“收针”则贯穿于刺绣的全过程,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三针定乾坤”也可以用来评价一幅作品的优秀程度,考量作品中立体透视感与明暗对比度等综合艺术效果,也能表达一种对制作者的艺术素养和思维情感的敬仰,及对作品给人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五、传承与发扬光大

      常州乱针绣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传承乱针绣的敬业者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鞭策,长期以来我们默默无闻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我们也将以此作为一种前进的动力,将乱针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工作一直继续下去。我们相信,经过一辈辈人的共同努力,乱针绣的刺绣精神必将得到更大更深的弘扬,针尖艺术也会有更大更多的发展和创新。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单银娣,女。1965年参加工作,从师陈亚先大师学习乱针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05年创办了常州市单银娣刺绣工作室,从业44年至今。现为常州杨守玉研究会副会长,常州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