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象牙浅刻是不同于牙雕而独立存在的一种门类,是用纯手工的手法以刀代笔把山水人物雕刻在象牙之上,以象牙为载体,呈现出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是一个广义词,是高是低,如何进行衡量,界内人士各有高见。本人学习象牙浅刻至今已有十二年,其间的自我探索,加上老师的指点与推动,使我领悟到,艺术之高低离不开一点,那就是艺术品的生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紧密结合。
关键词:牙雕浅刻,创作,发展。
很多形式的艺术品在我们这个国际社会的艺术舞台上,仅是昙花一现即隐隐消失,何也?就是因为没有生命力,无灵魂在其中。虽有美丽的外表装饰,却没有内在的精气神韵,缺乏情感、语言、思想,甚至以哗众来取宠,成为了艺术殿堂一闪而逝的过客。
保持艺术品旺盛的生命力,创新是必要的,但只在创新上下功夫,而舍弃了艺术应保持的风格气质,本末倒置反而缩短、消耗了艺术宝贵的生命力。
艺术的精粹是艺术的创新发展,让其更具有思想内涵和多层次的空间走向,但绝不是天马行空,闭门造车,求怪求异,脱离现实物体应有的思想轮廓。
中华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文化艺术,都是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固有体系。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有着它固有的基本精神和特殊面貌,因而我们在面对某种作为典型载体的艺术门类,不能不正视它们的传承。任何人类文化艺术样式,在形成之初必须通过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首肯,成为整个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普遍生命状态,被社会生活接受与采纳,才有可能成为固有的基本形态,才被保持和传承。传承和发展才真正是艺术家们可能开辟自我艺术品位的正确的艺术道路选择,打好扎实的基础方能耸立艺术的摩天大厦,方能被人们接受和肯定。没有内涵的艺术形式,尤如纸建长城,无灵无魂,经不住岁月洗礼和研究推敲,祖先传承下来的牙刻艺术,正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将神韵蕴于其中,才能到今天,仍散发着耀目的华彩。
牙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形成的典型艺术品类。它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是大自然再现的浓缩艺术,通过作者对大自然山川江河,人文风貌细心的观察体现,再加上艺术家们独有的艺术感悟,概括性的用不同的艺术载体表现出来,公示于众。
牙刻工艺从明末清初至今日,虽偶有名流脱颖而出却鲜有记载,更是少有传世之作。当今人类已进入文明时代,牙刻工艺进入了艺术大堂,这就要求当代从事牙刻工艺的艺术家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准,沿用前人苦心开创的牙刻理念,保留其底蕴和内涵,开创新的技法,将艺术语言,情感在我们的笔下、刀下呈现出来,在艺术海洋的百舸争流中,拥有扬帆远驰的姿态,让古老的牙刻艺术之精髓发扬光大,更具有勃勃的生命力。
象牙浅刻是牙刻艺术中的一大门类,它不同于立雕,浮雕之类,在表现形式上,更有着其古老的沿革与传承。象牙浅刻与我国的国画息息相关,能再生中国画所能表达的一切题材内容,远古及近代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都能以象牙浅刻的形式再现出来,并以刀代笔赋予它崭新的面貌。
十多年的象牙浅刻生涯使我对牙刻艺术有着更多的理解和经验的积累,汲取了前人经验,并得到了名师的指点,创作了一些较受人们欢迎的象牙浅刻作品,一件件既有收藏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牙刻工艺品很快就立足于工艺品市场,为牙刻事业做了应有的一点贡献。
不同刀法的运用,在牙刻技艺上无死硬规律可循,靠的是在实践中得真知。犹记得当初师父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指导,不但指点刀法技术,同时也将使用原理和效果对比讲得清清楚楚,并鼓励我大胆创作创新,留有相当空间给我
譬如唐寅的《高山奇树图》,这幅作品是本人在2009年创作的,在这幅山水人物画中,运用了几乎浅刻技法中的全部刀法,近处人物,屋宇采用了比较细的线条表达,类似于国画的工笔画法,要求刀法细腻,控制力强。而远处的高山外形奇特,像一奇崛斜上的石梁兀立天际,连接其后沉稳耸立的高峰,雕刻的时候就必须运用,点,刮,皴等多种表达手法来处理,多种刀法能将山峰的效果立体化,等到全部完成以后再慢慢做晕色处理。使得整幅作品看上去更具体水墨画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在社会人们的鉴赏水平,审美要求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仅仅立足并不是我辈人所追求,如何让牙刻艺术更长久地生存,更能发挥其艺术特色,更广泛地进行传播,这才是当代牙刻工作者的重任。
创新,是必然的。任何一门艺术只有传承没有创新,那么永远只会原地踏步,甚至被社会遗弃。在这里,社会的需求就成为了艺术创作者必须要关注的一片新天地了。
当今的艺术市场,百花齐放、五彩斑斓,在人们的生活理念转变同时,对艺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富有时代感的艺术与古风的结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给予了牙刻艺术工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也造就了新品不断被催生的良好局面。社会的需求,就是艺术品的发展空间,如何扩大这个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找出社会需求与艺术性并存之路,让牙刻艺术作品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引导社会对美的追求,开发艺术品的多条可行之法,才能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再造生辉,延长和壮大其生命力,赋予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之道。
正如我的老师所言:牙雕浅刻艺术是一门复杂、艰难的再创造性艺术。要创作出一件高品味的艺术精品,需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且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技艺技法。扎实的绘画基础,娴熟的刀法技艺,深厚的文化修养,三者缺一不可。
掌握纯熟的创作技法与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并行,敏感地捕捉市场需求。创作是根本,质量是保证,把握时代的脉搏,让每一件艺术品富有时代感,引领人们的审美观,唤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这就是我们当代创作者为中华古老艺术增添亮丽色彩的时代任务。
艺海之路是不平坦的,牙刻工艺的前景还需要每一位热爱牙刻事业的艺术家的不断努力。有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牙刻工艺一定会在我辈之手发扬光大,并屹立于艺海之林。
参考文献:
[1]2009年第四期中国工艺美术杂志,陈桂方《象牙工艺于浅刻艺术》
[2]2009年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陈桂方《国画与牙雕浅刻艺术间的传承关系》
作者简介:
朱波,男,1981年生,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98年师从陈桂方大师学习象牙浅刻至今,近年来在全国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