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魅力的扬州点螺漆器

[日期:2011-10-2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简介】自元代开始,扬州漆器点螺工艺经历了由起始至盛到衰、一度失传及至恢复的过程。即便如此,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传世作品。特别是点螺工艺恢复以来,更是达到了辉煌的程度,点螺漆器佳作辈出。因此扬州点螺漆器在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称叹。

 

关键词:点螺  魅力  辉煌  精湛  创造  佳作  恢复                       

 

漆器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点螺工艺是扬州漆器珍贵品种之一,自元代开端,至明代兴盛。明末清初,扬州漆艺名匠江千里对点螺工艺加以创造,使之更加精美。他制作的点螺器皿造型多种多样,图案生动而富有意境。其底胎或铜或木或夹苎,不拘一格,并可与多宝嵌、八宝灰、嵌金片等工艺相结合运用,从而使点螺工艺更加运用自如,增强了艺术魅力。清代后期,由于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社会经济衰弱,扬州漆器出现较长期的萧条,著名的点螺工艺及其它一些技艺相继失传。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扬州漆器有了很大的发展,精湛的点螺工艺经技艺人员的多次研究探索,一九七八年得以恢复。点螺工艺的恢复为扬州漆器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点螺漆器制作是十分精妙的。顾名思义,“点”指技法;“螺”是材料,即挑选质地好的夜光螺、石决明、彩色贝壳等原材料,经加工成薄如蝉翼、细如毫发的薄片,依据设计的图案利用材料的天然色彩,精心设计工艺效果,将螺片用特制的工具切割成点状或丝状等细小的螺块,点植于漆胎之上,经髹漆、研磨、擦漆抛光而成,由于乌亮的漆地映衬形成了五彩缤纷、随光变幻、熠熠生辉的特殊艺术效果。扬州点螺漆器的制作要求很高,其技法之精巧,结构之严密,为其它镶嵌工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明末扬州著名漆器艺术家江千里,字秋水。以制作点螺漆器著称于世,时有一联云:‘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一位漆器艺师与同时代的名画家相提并论,可见其声誉之盛。他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传世作品甚多。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镌有江千里款式的《海水云龙》长方形点螺漆盒,盒子四面各镶嵌一龙,两个横面的龙腾空而起,两个纵面的龙正在兴风作浪,在滚滚的波涛中还有几尾鲤鱼穿游,若隐若现。经专家们分析龙须、卷云等处的细线,均用很薄的螺片点嵌,龙眼、龙鳞间或嵌饰金丝,海水、浪花则嵌以银丝,其工艺之精细,色彩之绚丽,图案之美妙,实令人称绝。扬州博物馆亦藏有多件明代点螺作品,工艺精致典雅,镶嵌艺术很富特色。其中,尚有江千里作铜胎点螺《花蝶》、《园林仕女》盘等。作为宝贵的传世珍品,是一代名家留给故乡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焕发着灿烂的光辉。

随着点螺漆器“锦绣万年春”台屏的问世,标志着扬州点螺工艺又一次辉煌的开端。作品是恢复点螺工艺后所作最大的一件,其点嵌工艺之精细为前所未有的。作品作为国礼,由邓颖超副委员长赠送给金日成主席,受到了高度的评价。作品表现了一只翠绿如锦的孔雀立于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悬挂的紫藤之间,展现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其作品由上千个精致的小块面组成,用几十种特制的刀具,将薄如蝉翼的螺片加工成形状各异的点、线、面,一组一组的精细点嵌而成。画面用丰富的色彩,多层次的表现了孔雀的秀丽形态,衬以碧绿的松球、绚丽多姿的紫藤花,使作品灿烂无比,魅力无穷。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为扶持”。我以为,郑板桥这一诗句寓意着: 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应不断地改革创新,给传统工艺以新的活力。点螺中堂《板桥竹》挂屏,正是这种寓意的体现。画面章法严谨,虽只画了三四杆竹子就将画面撑持得非常完整而又充分。为了歌颂新生之竹,其中有一杆挺立向上,直冲云霄,似有无穷尽高远之感。在工艺处理上,作品一改点螺漆器以点、线见长制作产品的传统方式,大胆采取了以大块面为表现手段的制作方法,使得画面中竹枝遒劲挺拔、宝光闪烁,竹叶飘逸灵动,层次分明。是点螺漆器历史上的一次新的尝试,为产品的制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以其新的创意,新的工艺和形式,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奖。这也许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点螺楠木雕“泰山揽胜”漆砂砚,堪称当今漆器世界之最。作品构思巧妙,题材和造型设计新颖别致而颇具匠心。整体设计取材于泰山风光,气势雄伟壮丽。砚身选用古西汉金丝楠木雕成。砚盒采用精湛的点螺工艺精心制作而成,表现了泰岱峰峦,苍松迎客,旭日升空的绮丽景象,并嵌植了大诗人杜甫的“望岳”诗句,与砚身雕刻的泰山南天门、玉皇顶、黑龙潭等诸景相应,浑然一体,产生了变幻奇妙的艺术效果,实为扬州漆器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赏。

点螺工艺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需要不断的创造。自古至今的漆器,不论以木、竹、铜、瓷或是金、银、夹苎等材料为底胎,制成后却都是形体固定的硬质器具。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第一件柔性点螺卷轴漆器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诞生。首件作品《烟花三月》点螺卷轴画手卷,由著名漆器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高永茂等人先后攻克了底坯选用、粘结剂配制、螺片软化和形成卷曲度等许多技术难关,终于取得成功。这是我国漆器工艺的一个重大突破。作品全长168MM,纵宽30MM,以著名的扬州点螺工艺为表现手法,画面约用三十多万片纤细的螺片,用新的技术手段、镶嵌、粘接在柔性现代合成底胎上,经髹漆、研磨、擦漆抛光后异彩纷呈、灿若虹霞。它既保持传统点螺漆器的明亮、光洁、坚牢和耐腐蚀等性能,又达到了舒卷自如、体积轻巧、便于携带收藏的功能,为点螺漆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画面取唐代大诗人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之诗意,表现了著名游览胜地扬州瘦西湖烟花三月的怡人景色,湖岸杨柳依依,翠竹婆娑,楼台绰约,湖面闪烁变幻,光彩流溢,美不胜收。如此精美的画幅竟能徐徐卷入一锦盒之内,令人惊叹不已。这是几千年漆器历史上的第一件,是一个创造。原国家科委副主任阮崇武观赏作品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作品挺好,搞这个项目是有意义的”。故宫博物院单士元老院长十分高兴地题写了“工艺精湛,为国争光”的题词。国家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漆器专家王世襄先生还热情的为该作品题诗一首:“杨柳楼台映碧流,烟花三月好扬州;喜看钿嵌超千里,髹板能成绕指柔。该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国家珍品奖),同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综上所述作品,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点螺漆器佳作的部分代表。像书装折叠式点螺漆器《维扬胜景图》点螺《春晓图》            圆地屏,点螺卷轴画《春江瀛洲图》立轴、《西江月.井冈山》书法手卷等,无论从题材、创意和形式上同样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无不展示着迷人的艺术魅力,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扬州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点螺漆器更是独树一帜,它以其精湛的传统工艺光照人间。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改变。在就要求我们创作设计人员要改变创作思路,使古老的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既保持传统工艺特色,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从而满足现代欣赏者的审美需求,让独具魅力的扬州点螺漆器光芒四射,传之久远。

 

参考文献:

    陈忠南张幼荣  扬州工艺美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1

 

作者简介:

    朱紫林,男,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漆器专业  从事扬州漆器设计制作30余年,擅长点螺漆器及柔性点螺卷轴漆器的设计与制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