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柔性点螺卷轴漆器的研制

[日期:2011-10-2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漆器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光彩照耀几千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漆器工作者,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柔性点螺卷轴漆器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漆器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一个创造。

 

关键词:研制  突破  柔性点螺卷轴漆器  新门类   

 

中国漆器历史悠久,它与古老的历史文化相并存、相发展。在传统工艺美术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扬州“点螺”漆器以那精湛无比的艺术为全国独树一帜,驰名中外。它始于元代,亦称软螺钿或薄螺钿镶嵌。兴盛于明代,当时的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品种也十分繁多,其器物大到台椅,小至盘盒,均甚精妙。明末清初,扬州漆艺名匠江千里对点螺工艺加以创造,使之更加精美。清朝后期点螺工艺以及其它一些技艺相继失传,一九七八年经工艺美术大师高永茂为首的点螺研制组一年多的精心研制,点螺工艺得已恢复。

点螺工艺的制作是十分精巧的。所谓“点”是指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挑选质地好的夜光螺、石决明(鲍鱼壳)、彩色珍珠贝壳等原料,经精细加工成薄如蝉翼、细如毫发的薄片,然后依据设计的图稿充分利用材料的天然色彩,精心设计工艺效果,用特制的工具将螺片切割成一片片、一丝丝细小的螺块点嵌在乌黑的漆坯之上,构成绚丽的图案,经髹漆、研磨、抛光而成。由于乌亮的漆地,映衬形成了五彩缤纷,随光变幻,熠熠生辉的特殊艺术效果。

漆器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几千年来,伴随着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光照人间。自古至今的漆器,不论是以木、竹、铜、磁或是金、银、皮、紵等材料为胚胎,制成后却都是形体固定的硬质器具。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种新型的突破上千年漆器历史的柔性点螺卷轴漆器相继问世。首件作品《烟花三月》于一九八八年二月二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诞生。柔性点螺卷轴漆器《烟花三月》作品,是根据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及省、市科委先后下达的“漆器工艺柔性新技术开发”科研项目,由工艺美术大师高永茂等人组成的研制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和攻关研制成功的。作品全长168厘米,宽30厘米,取唐代大诗人李白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诗意,由著名书画家尹瘦石手书《烟花三月》题头,江苏国画院画家卢星堂设计画稿,扬州国画院副院长葛昕书跋,跋文为扬州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张幼荣所作。采用著名的扬州点螺漆器工艺为表现手法,其底柸选用现代合成材料,用新的技术手段镶嵌、粘贴、研磨、髹涂。作品保持传统漆器明亮、光洁、坚牢和耐腐蚀等性能,且有质地刚柔并济、可舒可卷,体积轻巧、便于携带和收藏等新的优越性能。这是我国漆器工艺的一个重大突破。研制过程中,先后攻克了底坯选用、粘结剂配制、螺片软化和形成卷曲度等许多技术难关,终于取得成功,并通过了省、市科委、专家进行的阶段成果验收。作品荣获一九八九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国家珍品奖)、同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柔性点螺卷轴漆器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漆器历史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一个创造。随着作品的相继问世,柔性点螺卷轴漆器有着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作为科研项目主要研制成员,对于研制过程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浅述。

一、项目论证

立项后,在省市科委的领导下,我们邀请了省内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及同行进行论证,对“漆器工艺柔性新技术开发“项目进行了认真地审查和评议。其意见是;

1、该项目的开发研究,可望增加漆器新门类,做到可卷曲、易收藏,运输方便,且可简化工艺。社会影响比较深远,经济效益比较明显。因此,开发方向是正确的。

2、扬州传统的“点螺“工艺具有独特的地位,柔性卷轴漆器工艺以“点螺”作为表现手法,很有特色,也可保证该项目在漆器工艺方面获得成功。

3、由于大量的前期工作,在基材选择、粘结剂和螺片软化方面作了初步的试验,目前已经做到可卷曲性,也证明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4、建议加强和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协作,进一步完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并共同完成基材选择,粘结剂,防老化等研究内容。

二、调研和试验

经过项目论证后,我们根据论证意见和课题研究内容,首先对底坯基材和粘结剂及防老化试验进行了调研,查阅了国内各种有关资料,走访了有关科研单位,拟对金属、布、合成纤维等基材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测试,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对底坯和粘结剂等新材料、新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对其品种、规格型号、物化指标也有掌握,同时对材料的胶接密封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总结基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制作了一批小件产品试样,并通过南京大学化学系测试,取得了较为可靠的技术数据。

我们在不断完善基础研究的情况下,结合具体的实践资料,征集了省国画院画家卢星堂“烟花三月”画稿为项目的工艺题材,请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尹瘦石为画稿题了款字,请南京大学化学系作技术测试协作单位,在三位顾问的关心下,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了几套应急措施。组成了由高永茂大师为首的5人研制组,投入了紧张、热烈的研制工作。

三、研制和攻关

    按照“漆器工艺柔性新技术开发”项目制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在工作中坚持抓住重点课题,分阶段工作,搞好协调和配合,各个突破。

1底坯基材的卷曲和理化实验。此项目制品从技术上看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法相结合,因而对于底坯的卷曲强度、柔韧性和理化指标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先后去泰州等地有关单位,请他们帮助进行基础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拿出了可靠的测试样品,不但曲率半径R<50MM,而且反复卷曲、放直,无翘曲变型,机械性能符合工艺制作的要求。

2粘结剂的选用定型。粘结剂是柔性漆器工艺重点攻关课题之一,是整个工艺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研制中,我们克服了人员理化水平不高,测试实验条件不具备等困难,采集了聚酯、乙烯基聚合物、橡胶、合成树脂等各种粘结剂,对其性能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请教了有关研究所,南京大学化学系还专门提供了环氧树脂等粘结剂,并派专人帮助研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取得经验,直到选择了最佳粘结剂为止。实践证明该粘结剂强度高、弹性好、韧性强、密封性能好,耐各种溶剂腐蚀,粘贴后的制品经南京大学测试,达到了技术标准。

3髹漆工艺的研究见成效。卷轴画是经常受卷曲、放直过程,不仅要求漆面有较高的光泽度,更重要的是漆膜有一定的柔韧性和较强的附着力。因此,在大漆改性的同时,我们又添加了一定量的柔软剂,经过对底坯的髹漆后,保持了较好的性能,经专机抛光磨显后的制品,平整光滑,卷曲自如,光亮如镜,装饰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4、柔性点螺漆器卷轴画工艺流程:

下料---底坯研磨髹漆研磨(净化,平整度)--复稿贴坯粘接(点螺工艺运用)--压制定型整理理化刻纹整形检验髹漆净化干燥磨显擦漆抛光配套装饰成品。

5、制作

     A、采用“复印法”复稿。用此方法虽然对复印要求较高,工作量大,但对原稿结构变形误差小,质量高。

  B、装饰材料的处理加工,一方面对螺贝材料的质地、纹路、色彩、硬度、韧性进行严格筛选。在处理加工上,经反复整形研磨后进行检定,并将料片厚度控制在0.05MM左右,另一方面根据制品画稿内容,在配色选料上,结合稿面树、石、桥、亭等结构内容,对料片色彩、层次、配料方法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在顾问的指导下,通过充实和调整,使工艺手法和装饰效果相呼应,在突出主要层次上我们又对五亭桥、白塔、边框等作了特殊处理,充分地突出了层次和天然材料的美感,烘托了“烟花三月”的意境。

C、粘贴和压坯。在研制过程中,我们抓住粘结剂性能,准确使用工艺配方,严格控制内在质量,将凝结速度、时间、压力等数据认真地做好原始记录,并使压坯质量控制在极限范围之内,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起泡、翘裂等现象,使装饰材料达到了完整统一。

四、“烟花三月”点螺卷轴画特点分析;

1、柔性点螺卷曲漆器,彻底冲破了传统的硬木漆器的局限,为传统漆器增添了新门类。

2、技法上是全新工艺,采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法相结合,是手工艺的一大进步。

3中国画移植于漆器上,将丰富中国画特色,提高漆器产品的艺术身价。

4、由于携带方便,一旦新产品开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令人乐观的。

5、鉴于品种的珍贵,可研制高档的礼品、珍品和稀世珍品。   

柔性点螺卷轴漆器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漆器开创了历史,翻看了崭新的一页,增舔了漆器新门类。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柔性点螺卷轴漆器作品不断问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来,为我国的漆器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陈忠南张幼荣扬州工艺美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19921月。                                                                 

                                                                                                                                     

作者简介:

     朱紫林,男,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漆器专业  从事扬州漆器设计制作30余年,擅长点螺漆器及柔性点螺卷轴漆器的设计与制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