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唐寅人物画《秋风纨扇图》的刺绣创作

[日期:2011-11-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唐寅的人物画代表作《秋风纨扇图》,以简易的笔墨、淡雅的色调,体现了这位古代文人精确的人物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情感的高超技巧。以此为蓝本绣制的《秋风纨扇图》,根据画面各个局部的着色要求,采用传统的施针、虚实针等针法来绣制,同时加以变化运用通过以施针打底再层层施密的方式,绣出惟妙惟肖的石色、质感仕女长裙除了采用网绣的针法,绣出淡雅逼真的花纹外,尤其通过虚针的运用,千针万线中绣出吴带当风的飘逸感。努力使精湛的苏绣传统技艺,与古代名家墨宝完美的融合。

 

关键词 唐寅人物画 《秋风纨扇图》 苏绣传统技法  艺术再创造

 

明代画家唐寅,字子畏,另字伯虎,晚号六如居士。与祝允文,文征明,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唐寅人物画中结合诸家之画法,将南宋院体山水、人物画从内容到笔墨都融入文人意趣,而后又自成一路绘画风格。在人物绘画上形成两种形式,一类是线条工细,设色艳丽的工笔画;一类是笔墨流动爽利,粗放的水墨画。在他的人物绘画中,韵致尽美的韵律感和他在作画时所赋予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谓情境相融,意在笔外;体现了这位艺坛大家精确的人物造型能力和表现主观思想情感的高超技巧。他扎实的功底、精湛的绘画技法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行家气息,与沈、文典型的文人画格调迥然不同,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的人物画将其绘画精神与人物完美融合,运用不同技法到达到情景交融,传达出自身的情怀,为明代人物画树立了典型。《秋风纨扇图》可以说是唐寅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

一、《秋风纨扇图》韵致尽美,情景相融,意在笔外

唐寅用高度洗练的笔触描绘《秋风纨扇图》中一女子纨扇立于秋风中,她那高高挽起的发髻,略带忧伤的表情,明眸远望的双目,眉带哀愁,茫然而神伤,无助而无奈。画中的背景极其简明,仅以坡石一角意笔为之,右侧缀有双钩竹。疏疏落落,大面积空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突出“秋风见弃”,触目伤情的主题。在萧萧秋风中我们似乎听到她内心的哀怨和轻轻的叹息......几枝孤独的湘竹,似乎隐喻风中伊人傲然于世的命运。冰清玉洁的伊人与前面野兽般的顽石形成强烈的对比。画中的诗句:“秋风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托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题发挥地讽刺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其思想超过了前人作品中借纨扇隐喻妇女遭遗弃的“宫怨”范围,更加突出了这幅画的主题,寓意深刻。全幅的线条从头上的花髻到脸部,再到衣纹均精秀细劲,流转自如。全图体现了唐寅在造型、用笔、设色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姿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多样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使画面显的更生动。

二、以线当墨,千针万线创作《秋风纨扇图》

本人以唐寅代表作《秋风纨扇图》为蓝本,以淡墨染衣带,衣带微微飘起,点出秋风已起;以浓墨画发髻,浓淡墨参差画太湖石,双钩丛竹,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令人感到色泽的丰富。在刺绣中采用一套从深到浅12种颜色的灰色系丝线,为再现作品中“墨分五色”的神采,我采用传统的施针、虚实针等针法,并根据不同场景,加以变化运用。假山通过以施针打底,再层层“施密”的方式,绣出惟妙惟肖的石色、质感;仕女长裙除了采用网绣的针法,绣出淡雅逼真的花纹外,还通过虚针的运用,千针万线中绣出“吴带当风”的飘逸感。最难的还是“开相”,在这幅刺绣中,古代仕女乌发如云挽成高髻,纤细发丝一丝不乱清晰可见;一对“美目盼兮”的单凤眼,也似乎盈满了秋水。在这样的细微处,在绣制时,我采用了如同“微雕”般的精细针法。每根丝线基本上都要先“劈”为十六分之一或三十二分之一后才能用,人物面部用线甚至达到了六十四分之一。

这幅唐寅人物画《秋风纨扇图》尽管尺寸不太大,然而,我从早到晚,每天在绣架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慢工出细活,历时一年多才绣出的这幅刺绣,充分展示了苏绣平齐细密和顺光匀等技艺特色。精湛的苏绣传统技艺,与古代名家墨宝的完美融合,让人赞叹不已。好多工艺美术行家看过后,连连称赞,认为这幅刺绣把古画中的墨韵表现得很到位。

三、以针代笔,寄情于绣,挖掘《秋风纨扇图》主题精髓

本人采用传统的施针、虚实针等针法绣出《秋风纨扇图》惟妙惟肖的石色、质感绣出《秋风纨扇图》淡雅逼真仕女长裙,千针万线中绣出吴带当风的飘逸感。作品绣出了唐寅人物画的精湛的艺术作品韵味与其艺术精神,以及作品中所流露的耐人寻味不同感触,还有他那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洒脱的性情。这件刺绣作品,还完美的表现了原作中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用笔墨抒发情感的独特手法,以色彩精细的丝线还原出了原作中简易的笔墨、淡雅的色调。

《秋风纨扇图》作品的绣制对我来说,是一次技法和情感的独特体验,通过一丝一线,我触摸到了这位文人深蕴的丰富情怀和感人的艺术情趣,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中国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他的文心、文情,他所创造的人物画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 季新民浅析唐寅的人物画

[2] 紫都,霍艳文 《中国艺术大师画传.唐寅生平与作品鉴赏》

[3] 明·唐寅《唐伯虎全集》卷五“与文征明书”

 

作者简介:

    姚梅英,苏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姚梅英刺绣工作室艺术总监。擅长绣人物肖像、古画山水、油画风景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