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上个世纪20年代杨守玉先生大胆打破传统刺绣的程式,将西洋油画的原理引进中国刺绣工艺,创始了中国乱针绣艺术。本文以中国乱针绣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平时在乱针绣绣制过程中的心得,对乱针绣艺术的创始、传统刺绣技法是乱针绣技法的基础、西方油画艺术的技法对乱针绣艺术技法的影响、乱针绣艺术意义在于“乱”等问题进行阐述,我在创作作品中运用多种乱针绣技法,紧扣主题,在针法和用色及技法上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乱针绣在色彩、内容、空间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较传统刺绣有突破,乱针绣作品近看丝光闪闪,远看就如一幅油画,所以乱针绣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具有油画效果和立体感。乱针绣艺术针法上的创新使传统刺绣艺术在所表现美的形式上有了另一种内涵,使古老的刺绣艺术,得到了自然的延续和发展,并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关键词:乱针绣 杨守玉 艺术创新 油画效果
刺绣在中国历经数千年,发展出各种绣法,有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列为四大名绣,但是归根到底都是有规律的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针法,通称为比针绣。任何工艺美术作品都有它的材料美、工艺美,但同时又受材料和工艺的局限性,刺绣同样如此,为了打破刺绣图案平涂的色彩,规律的形象,历代绣娘不断尝试与探索新的绣法技巧,明代上海韩希孟用刺绣加晕染的技法做出中国小写意花鸟画的效果,成为“画绣”,并命名顾绣。清末苏州绣娘沈寿,首创把西洋绘画和照片相结合作为蓝本,创作出仿真绣,开刺绣表现写实形象的先河。但是,上述二人依旧用的是传统的刺绣技法。
1915年,杨守玉女士受聘于江苏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担任刺绣和绘画科的老师,在教学的同时,经过精通中西方美术理论的恩师吕凤子先生指导,大胆地打破传统刺绣模式,将西洋油画的色彩原理运用到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中,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于1921年创出近代中国史上刺绣新品种——乱针绣。
一、传统刺绣的技法是乱针绣的基础
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早在禹舜之时刺绣已经初具雏形,自明清时代更是在一代代的刺绣名家(如明代韩希孟、清代沈寿等)发扬光大下,达到了刺绣的鼎盛时期。但历经千年的刺绣,不管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还是鲁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尽管有不同风格和特色,但归根到底一直是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传统技法统领天下。
乱针绣的创始人杨守玉女士,1896年生于江南古城常州,原名杨祥云,别号杨韫,自幼便师从名士史聘三先生(七君子之一史良女士的父亲)学习,后来再跟随表哥刘海粟 (一代艺术宗师1912年创办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美术学院)一起习画,课余时,受表姐的影响又开始学习刺绣。她聪明颖慧,很快便掌握了传统刺绣的各种技法。为她今后发明乱针绣奠定了基础。
乱针绣是在传统绣法基础上的产物,两者是息息相关的。1、例如建筑物的轮廓有直线、斜线、圆形等,在绣建筑物的轮廓时,应运用带平一点的传统针法。2、如绣建筑物的整体时,应考虑到建筑物质地有金属、木质、石质等,因此,在绣时必须要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及质地合理用针,才能对建筑物的外形做到更好的掌握,表现出建筑物内在的质感和风格面貌。
二、西方油画艺术对乱针绣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早在16世纪后期的明朝万历年间西方油画作品开始进入中国,但是油画的技法和材料比较系统的进入中国是在18世纪的清朝,当时西学东渐,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很多国人开始研习油画。
杨守玉女士在二十岁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图案工艺班后,受聘到由当时的班主任吕凤子教授创办的江苏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担任绘绣课老师。在教授学生刺绣的同时对传统绣品上精致艳丽却缺乏生命神采的形象早就想加以改变,在恩师吕凤子先生的指导下,杨守玉把学习过的长于表现光线、空间和质感的西洋画技法融入到传统刺绣技法中去,将那根细小的绣花针和绵绵丝线,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在艺术的天地任意发挥。经过数年的实践,于1921年一个新的绣种——乱针绣诞生了。在随后的几年中,她更是精益求精,绣出了一批作品,使乱针绣技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所以在教课中,杨守玉十分重视绘画原理对于刺绣的重要作用,常常要求学生揣摩西方油画中明显的笔触,强烈的明暗对比和透视等技法,她常说“善绣者必善绘画,否则就不能造刺绣极峰”,她常为学生示范,在绣布上自己作画,自己作绣,以显示绘画基础对刺绣的重要性。
比如在绣人物时,应该以绘画原理为基础,人年龄上有老有少,性别上有男有女,相貌和表情各不相同,因此绣人物必须要了解人体结构,骨骼,肌肉,皮肤及毛发等的特点,绣制时掌握人物外轮廓与内部结构的关系,才能形神兼备地把人物绣好。 总之绣乱针绣人像作品主要在人物的外型于神态的统一。
三、乱针绣艺术意义在于“乱”
乱针绣的出现突破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刺绣针法,它的意义在于一个“乱”字,有人认为乱针绣的乱是没有规律,随心所欲的针法,本人认为不对,乱针绣的针法是把各色丝线交叉起来,层层铺设,重重叠叠的加颜色,使各色丝线线条或隐或现,在观者视觉的作用下,调和出新的色彩,构成变化多姿的艺术形象。乱针绣的“乱”字,应该是:乱中求变化、乱中求统一,乱中把形象绣活。因此说:乱针绣的针法是乱中有序,是有章法的。
例如动物的毛发看似凌乱,但是在绣制过程中还是有章可循,为了避免把动物的毛发绣成僵硬、死板的感觉,我在最后绣制时,将每根丝线劈到细,顺着动物毛发生长方向运针,把动物毛发的蓬松质感表现出来。
四、乱针绣的艺术特点
1、乱针绣的艺术特点之色彩表现。乱针绣善于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和虚幻远近的复杂关系,由于交叉线条的掺和仍能保留层层加色后多种色线的固有色,因而能绣制出画面需求的特殊色彩变化及明暗效果。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乱针绣作品需退后远看,它的造型逼真、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立体感强。近看是绣、远看似画,似画似绣,画绣一体。
2、乱针绣的艺术特点之艺术形式。乱针绣刺绣针法一反常规,独辟蹊径,运用纵横交错,疏密重叠,灵活多变的针法绣制作品。乱针绣作品层次丰富,豪放活泼,光泽浑融,壮丽浓艳。
它绣人物形神兼备、绣风景意境深远,绣动物呼之欲出,绣静物触手可摸,神奇的乱针绣作品让每位观赏者在它面前都会驻足神往,惊叹不已。
3、乱针绣的艺术特点之表现风格。乱针绣借鉴了西洋印象派油画的点彩技法,构成了变化多姿的艺术形象,摆脱了以往呆板生硬的传统技法的羁绊。乱针绣近看针法紊乱,毫无章法,但远看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错综之中含有精细理法,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能够充分表现西洋油画的光色透视效果。所以说乱针绣艺术有西洋油画的表现风格。
结论
总之从某种意义来说,乱针绣其实就是一种以针线作画的造型艺术,由于具有用针绣“调色”的功能,乱针绣打破原先传统刺绣的限制,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描绘写实的形象,可以自如表现明暗和色彩的变化,可以绣出油画和素描的效果,可以绣人物、静物、动物、花鸟。山水等各种题材。然而,它并不是对西洋画简单的再仿绣,特殊的材料和技法赋予了它独特的工艺美,线条的布局和走向,丝线的光泽,任性的构思,灵活的针法,堆砌的色块,饱满的纹理,都能使作品达到其它绣种不可替代的效果。
乱针绣来源于传统刺绣,当然不排斥传统的技法,并且时时从中汲取营养,它在于摒弃了传统刺绣技法中的刻板程式,让一针一线完全依据形象需要来运用,刻画细腻的质感,就创新用细线和小角度交叉的短针脚,表现粗糙的质感,厚重的份量,虚幻的背景,创新用粗针大线长线条来表现。
从比针绣到乱针绣,看似简单的转变,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决非仅仅增加了一种刺绣品种,而是艺术思想的突破,是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所以说乱针绣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油画效果,立体感强。
如今,乱针绣品越来越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甚至得到了外籍人士的喜爱,热爱并决定投身于这一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多,乱针绣虽只走过了90年,但她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示着她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狄静.杨守玉与乱针绣[M].东方企业家。江苏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主办,2011。常州特刊(一)
[2]姚敏苏.收藏家[M]。北京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管,收藏家杂志,主办,1997.4.
作者简介:
朱玲娜,女,1971年生,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于常州市狄静乱针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