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浅刻艺术的传统与现代

[日期:2011-04-2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雕刻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浅刻是其中的一个门类。浅刻又称线刻、细刻,其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发展至唐代最为鼎盛。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浅刻艺术大部分都附属于建筑、器皿、饰物,独立成为能观赏的艺术作品是极为罕见的,从艺术形式上看其表现手法也一直固守着千余年的“线画”传统。时至今日,浅刻已经从过去的附属地位走向了独立,其表现手法也日趋多样化与艺术化。本文以当代唯一的一位象牙浅刻类国大师萧剑波先生和留青竹刻艺术家徐秉言先生的浅刻作品为例,浅析了当代浅刻艺术家对浅刻传统艺术的继承与现代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浅刻艺术  传统  现代

一、传统浅刻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历史,自强不息的炎黄子孙们在这片生生不息的神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神话。中华艺术,观其种类如繁星、似大海,无比瑰丽。“雕刻”艺术便是其中一颗光彩夺目的耀眼明珠,它可以算得上是历史最悠久的古老艺术之一。早在纸笔发明之前,人们就用“刀”作为书写、刻划的工具。甲骨文、金文、碑刻、汉唐时期的画像砖石无一不是刻琢而成……。以刀带笔的古老艺术——牙雕,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象牙比一般骨材更为优越,它不仅“质厚色美,光洁如玉”,而且比骨材更坚硬,更耐久,象与象牙在佛教文化中也都是寓意吉祥的神圣之物。

象牙浅刻,又称线刻、细刻。其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发展至唐代较为鼎盛。从清朝乾隆中期以来,浅刻艺术更多地与书法、绘画艺术相结合,在竹、木、石上表现书与画。先前的浅刻作品大多以纯粹的单一线条表现为主,死板、僵硬工匠味浓,作色单调无浓淡之分。时至今日,浅刻艺术在众多浅刻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其表现形式已日臻完美,其思想内涵与艺术地位亦非昔日之可比。

二、现代浅刻艺术的传承及特色

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今日浅刻艺术最为鲜明的特点。以当今唯一一位象牙浅刻类国大师萧剑波先生的象牙浅刻作品为例,其表现手法已大胆突破了自唐以后千余年漫长历史中一直固守的“线画”传统,开始以其娴熟传神的刀法表现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敷色。如在表现其作品《泉鸣涛歌云烟舞》(图①)时,作者用勾、皴、擦、染、刻等多种手法表现中国画中老辣干笔走出的转、折、徐、疾、顿、挫;又加以淡墨染色与勾勒、皴、擦浑然一体,表现出中国画中的浓、淡、干、湿、层次分明的墨韵。山中流云薄雾、飞瀑、溪水,刻画得鲜明生动,虚实相间……,传统的题材用现代的雕刻技法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动非凡,其效果仿佛是应了刘海粟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画技法的要诀是用水,真懂用水的不多啊!” 又如,出生于雕刻世家的徐秉言先生在表现画家黄胄的作品《赶集》时,用切、铲、挑、刮、刻线、排刀等手法将黄胄先生笔下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流利线条、两只毛驴的前后层次和维吾尔老汉及少女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样的效果是只讲究线条光整圆润、工笔白描的传统浅刻所达不到的。萧剑波大师说:“一件雕刻作品要能打动观者之心就必须具备思想性、艺术性……用不同的美学视觉、不同的绘画语言、不同的浅刻方式创造体现民族精神的作品。”看来,现代的浅刻艺术家们已经在用现代的审美理念在构思美、创造美、表现美。真正的浅刻艺术作品,可谓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们总是从生活中去体验、去寻找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传统浅刻艺人事浅刻是刻纯传统的画稿,其作品缺乏思想和内涵。现代浅刻艺术家们能以自己丰厚的生活积淀,独特的审美视角,娴熟淋漓的表现技巧赋予作品以饱满的生命活力,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例如,萧大师所刻作品《李逵探母》(图②)就可谓是一篇叩人心弦的抒

情文。李逵强壮剽悍的身躯跪倒在孤苦无依、瘦小孱弱、形容憔悴的母亲面前,这样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令人肝肠寸断、涕泪俱下的凄苦故事。又如在《萧绎诗意图》中作者运用多种牙刻手法,极尽写意人物画之韵味,得牙刻勾、刮、雕、刻之精妙,又不失国画浓、淡、干、湿之优美。从手法而言,是兼工带写。山石、树桩、春花,包括人物的衣裙、团扇,皆是写意,时而泼墨,时而粗线条勾勒,刻得生动传神。而人物的面部则用工笔法,柳眉、秀目、樱桃似的小口、耳垂之下的耳坠,刻得细腻、精致。这就是现代浅刻丰富的审美内涵,也是艺术品感染人的魅力所在。没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执着追求以及精到娴熟的刀法是难以表现的。

三、现代浅刻艺术地位的转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浅刻艺术大部分都附属于建筑、器皿、饰物,独立成为能观赏的艺术作品是极为罕见的。而今,浅刻已经从过去的附属地位走向了独立。浅刻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如:牙刻、竹刻、木刻、石刻等。甚至连细小的头发丝上也能在高倍的放大镜下欣赏到浅刻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浅刻艺术正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向世人展现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我非常幸运地能拜于浅刻大家萧剑波的门下,作为一名浅刻艺术工作者,我肩负着浅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本人愿静下心来,细心揣摩,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研习浅刻艺术。为浅刻艺术的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萧剑波.《解读萧剑波的牙刻艺术》.博宝艺术网,2008.11

[2]徐秉坤.《徐秉言竹木雕刻》.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2007.6

[3]刘松岩.《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5

 

图①、②由萧剑波大师提供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王明盛,男,1978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入室弟子,常州市弘永商贸有限公司(国家林业局象牙产品指定加工企业)特聘工艺技师,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