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牙刻是象牙雕刻艺术中的一个主要门类,又称线刻,线刻又可以分为浅刻与微雕。象牙浅刻是在象牙平面上以刀代笔,表现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深远意境,属于文人雕刻;微雕是在浅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制虽小却能在内涵境界上体现出很大的气魄。浅刻、微雕艺术的发展在清末民初达到了高峰,当时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为后现代的浅刻、微雕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而现代牙刻艺术作品更为象牙浅刻与微雕的融合赋予了更多新的诠释。
【关键词】:象牙浅刻 微雕 融合
一、象牙浅刻的发展历史
牙刻是象牙雕刻艺术中的一个主要门类,牙刻又叫线刻,线刻又可分为浅刻与微雕。两者同属线刻,浅刻不同于微雕,更不同于牙雕而独立门类,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灿烂夺目的奇葩。历古以来受到皇宫贵族、文人雅士乃至平民百姓的青睐,视之神圣吉祥之物。牙刻与人类文明应运而生,但其发展落后于其它门类,自唐以来千余年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固守着“线刻”传统,似乎牙刻只是工匠的劳动和艺人的玩耍。浅刻是在象牙平面上以刀代笔,表现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深远意境,属于文人雕刻。象牙表面光洁,质地细腻且有韧性,正是浅刻的上佳材料。
二、象牙微雕的发展历史
微雕是在浅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制虽小却能在内涵境界上体现出很大的气魄。象牙微雕在清末民初达到了高峰,涌现出一批功力深厚的名家大师,其中以被称为“南于北吴”的于硕和吴南愚最著名。早期的微雕作品是无法借助任何放大工具而雕刻出来的,所以难度极大,也就是只能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况下全凭手感运刀雕刻而成,运刀如笔,得心应手,尤其是书法韵味高雅,流畅自然,堪称一绝。而现代的微雕艺术可以利用高倍放大镜这一“利器”来创作出更细小更精致的作品来,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更丰富更有张力,能达到远观清馨飘逸,近看别有洞天的双重效果。下面用实例来分别剖析一下微雕和浅刻作品。
清末民国之际,象牙微雕艺术成为当时牙雕的代表工艺之一,受到世人的喜爱。此牌即为当时历史背景下之产物(图一)。长方形牌,正面线刻填色老树苍苍,溪水潺潺,灵芝挺立,一雄鹰回首立于石上,鹰与月周围 用微雕点砂的方法加以烘托,体现阴影,增加质感,是当时的微雕佳作。一旁行书题款“嵩英献瑞,乾隆丙午御题”。背面微雕“乾隆丙午御选诗文”,落款为“臣张宗苍恭镌”①,刻写精细,一丝不苟。近代代表人物有于硕字啸轩、啸仙、筱轩,扬州江都人,近代象牙微雕宗师,他的作品以挂件居多,有圆形、椭圆形、盾牌形等,有的在外围包有一圈黄金。他还将自己的得意作品都配以乌木雕云龙万字纹插屏座,将雕刻好的象牙板镶嵌于其中作为摆件,显得尤为华丽名贵。微雕《赤壁夜游图》象牙插牌是扬州博物馆的一件重要藏品,它的作者就是于啸轩。《赤壁夜游图》象牙插牌直径5.1厘米,为其39岁的代表作品。牙板呈圆形,画面是在峻峭突兀之山崖下,水波之中荡起小舟,舟内4人,形态各异。画的章法整齐、相趣活泼、浓淡远近颇有层次,左上方刻前后《赤壁赋》(图二)全文。于啸轩是从扇骨着手开始他的镌刻生涯的。他能书善画,常在扇骨的一面,以潇洒的行楷镌刻诗文,另一面则刻山水花卉。文史专家郑逸梅曾在《文汇报》上撰文论述雕刻艺术,文中首先介绍于啸轩的扇骨镌刻。郑逸梅说于啸轩能在扇骨上,“一面刻《滕王阁序》或《赤壁赋》全篇,一面刻山水、人物、花卉。用放大镜观看,字则笔划挺秀,波磔精严;画则章法整齐,机趣活泼,有鬼斧神工之妙。”这不是过誉之词,经过刻苦研练的于啸轩已能运刀如笔。折扇扇骨一般为水磨竹,名贵的折扇则以象牙制作。于啸轩刻了不少象牙扇骨之后,试制了另一种浅刻艺术品——微型象牙插屏。这种象牙插屏多以直径二三寸的牙牌镌刻书画,再配以精致的红木插座,可以在案头陈列,它一出现即受欢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说于啸轩赠送给端方的象牙插屏,方广3寸,上刻《离骚》全部,即属此类艺术品。1914年的日本
①《民国 象牙微雕松鹰图长方牌》简介
东京大正博览会和1915年美国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展览会,他参展的作品一为象牙扇骨,一为象牙插屏,均引起轰动,并分别获得金质奖章。这些微雕作品的成功为以后牙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之微雕在浅刻艺术中得到了广泛发挥,为以后现代牙刻中的浅刻和微雕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三、象牙浅刻和微雕的融合
作品把线刻与微雕完美结合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当今的唯一一位象牙浅刻类国家级大师——萧剑波先生,先生经过三十多年对象牙浅刻的研究探索,他的作品不仅融入了中国画水墨意味,更加入了微入发丝的微雕技法,使作品迎合了现代人的欣赏品味,远观气势磅礴,近看丝丝入微别有趣味,大中见小,小中见精。先生要求创新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审视现代审美要求,引领潮流趋向。积极提倡牙刻作品的原创性,提升作品的艺术内涵。创新的关健在于作者的创作能力、态度、思想、品位。我们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到了长期以来固守和匠化的严重影响,对于当今牙刻创作人员来说,多半未受专业系统学习,学历普遍不髙,所以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解放自己显得尤为重要。多看、多想、多动,不断地充实提髙自已的文化底蕴、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这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进入到现代的新要求。牙刻几乎属于平面艺术而不同于牙雕,主要是以书法、国画为表现对象,所以牙刻不但要讲究刀法技巧,更包含着诗书画范畴的标尺,也就是说牙刻作品的优劣不但要被工艺美术界认定,而且还要受到书画界的品头论足,单从这一层面来衡量尺度髙于牙雕。舞文弄墨、书法丹青,是新时代对工艺美术工作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是必须要了解与掌握的,这是牙刻创作创新的根本保证,否则会视拙为尚、优劣不分,坐井观天。牙刻《三国演义》(图三)这件作品是先生立时五年才创作完成,由微雕63万余汉字《三国演义》全文作为灰色背景,105枚金石名章烘托出《三国演义》名著中各领风骚、形象鲜明的126个主要人物。由21扇牙刻紫檀组合成3.28米长的巨型屏风,寓意着对美好21世纪的憧憬。小牙刻大题材、大系列、大气魄、大气象,最终产生巨大的震撼力。牙刻《三国演义》如此恢弘绝无仅有、前无古人。从表象看牙刻与微雕的融合、书法金石与人物的呼应、灰色背景与墨彩的烘托,精雕紫檀与微雕牙刻的对照,而深层次看这些都是绘画语言在牙刻艺术中的完美体现,也突破了千余年来固守线刻传统的窠臼,提升了当今牙刻艺术的品位并注入新的活力。作品一经展出引起了工艺美术界高度关注,获得了首届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第三届
(图三) |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最高学术奖“华艺杯”金奖,创牙刻微雕类历史最好成绩,是象牙浅刻与微雕完美结合的稀世珍品。
为了让象牙浅刻与微雕的融合走得更远,让这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绽放
瑰丽色彩,让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我们责无旁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东流. 《藏物小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
[2]萧剑波.《牙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博宝艺术网,2008.3
[3] 沈恺宇.《象牙浅刻与微雕》.新闻晨报,2008.9
图一取自博宝拍卖网www.auction.artxun.com
图二取自于百度图片www.baidu.com
图三由萧剑波大师提供。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王明盛,男,1978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入室弟子,常州市弘永商贸有限公司(国家林业局象牙产品指定加工企业)特聘工艺技师,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