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器是中国古老而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业产品,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极具审美价值。扬州是中国漆器业的杰出代表之一,重要的漆器产业区,它不仅对中国漆器业有着重要影响与传承,而且它的艺术特色彰显着区域特色,形成鲜明的扬州特色。
关键词:扬州漆器技术、艺术、特色与影响
在现代经济与科学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在相互碰撞,人们开始对古代文化的积淀进行逐一的分析与评判,并与现代文明进行比对与思考,进行哲理性的反思,以此从中寻找一种新思维、新理念。漆器是中国古老文化与文明的产物,是中国的一种艺术,它具有较强的审美艺术的视觉,然而它又蕴藏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一种特殊技术的再现,更是一种艺术张力的展现。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与创造的漆器,这一古老的艺术产物,是先人的智慧,它是先人们创造性地把技术与艺术的柔美结合,即将技术艺术和技术美学的完美结合。从扬州漆器的古代器物与现代器物的形制比较来看,以及漆器器形与内容及其内涵来看,不仅仅是有单纯的使用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具有审美的价值。本文拟从扬州漆器技术与艺术及其影响进行一系剖析。
一、扬州漆器技术艺术简析:
漆器是一种技术形为现象,更是一种艺术形象。扬州漆器技术艺术,从它自战国时期产生,由一般原始状态开始出现,历经数千年而逐步发展和提高,日臻完美。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扬州漆器,不仅给历史,而且给现代都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光彩夺目。从扬州甘泉山、以及天山汉墓等众多墓中出土的汉代饮食用品、日常用品、文房用品等漆器制品,它们虽然埋于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眩目,令人惊赞。这些足以说明扬州漆器史的灿烂与辉煌。今天,我们面对博物馆的收藏,及其展出的扬州漆器,人们不仅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漆器美轮美奂,令古今人们为之青睐,艳羡不已?我们从扬州出土的漆器和现代扬州漆器艺人们所制作的漆器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我们会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任何漆器在制作之前,漆器艺人们他们考虑了漆器产品给人的心理、生理,及其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漆器品不同于陶器、金属制品以及艺术瓷器。这是由于漆器的本身质地所决定的。这就是说漆器设计者、制作者,他们相互配合,他们强调漆器物品给人的一种美学概念,即美感。产品的外观造型、面饰效果、色彩调配、器物的内涵等方面。由于漆器相对于其它物品比较轻便,因此使用的范围也相对比较广。纵观中国漆器,扬州漆器的技术艺术含金量比较高,由于它不是单纯的技术活,是一项具有艺术和文化性极高的、极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工艺。唐代扬州产生了夹纻干漆技术艺术,今天珍藏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鉴真夹纻干漆造像,是由鉴真弟子扬州僧人思托、忍基所塑,从一个高度说明了扬州漆器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水平。如今鉴真夹纻干漆造像,它已是日本的国宝。
漆器在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后,由此产生精美的漆器艺术品。扬州漆器人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一路走来,他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大胆设想、构思,用红、黑、褐等色,在漆器物上,调配色彩,精勾细描出各种几何纹案图、腾云气象、羽人与瑞兽等图象。这些图式,在出土的汉代墓葬品漆器中比较有代表性,这种样式习称为彩绘。彩绘漆器工艺是扬州漆器技术艺术中的一种。扬州漆器技术艺术性还反映在金银平脱漆器工艺应用于青铜镜,由此可以看出扬州漆器技术艺术的相当水准。
二、扬州漆器技术艺术形式种类:
除了彩绘漆器、金银平脱漆器青铜镜外,有雕漆、百宝镶嵌、雕漆嵌玉、骨石镶嵌、螺钿镶嵌、刻漆、漆砂砚、磨漆画、彩勾刀等,以及现代新型漆画卷漆画,卷叠螺钿画等。
我们从扬州漆器技艺的不同制作与形式来看,在器物上髹涂数十层乃至数百层的漆面上,根据设计描绘好的各种图案进行雕刻,以装饰漆器物,这种工艺称之为雕漆,雕漆根据漆色,由此分为剔红、剔黄、剔绿等各种颜色。雕漆器高贵典雅,器形庄重,如雕漆屏风。民国时期扬州冶春后社诗人刘梅先曾作《雕漆屏风》一诗:“维扬雕漆数屏风,雕刻尤称盖剔红。三十六番髹饰过,更加雕锒出良工。”百宝镶嵌,是扬州漆器名贵品种之一,是扬州漆器技术艺术的高档手艺活,虽然不是扬州独有,但具有扬州特色。雕漆、百宝镶嵌为扬州明代周翥独创,人称“周制”,清代有卢映之、卢葵生传承,为其代表。为此,刘梅先亦作《卢葵生》一诗:“维扬漆器称周制,人物楼台玉嵌成。卢氏乾嘉推绝艺,直传孙子到葵生。”一诗。百宝镶嵌,是以金银、宝石等稀有名贵物品,嵌于檀梨、漆器物上,以及建筑物装饰上,目的是增添贵重与豪华气派。正如诗人刘梅先所描绘的:“浅雕深嵌仍工画,一具都堪值百金。”可见百宝镶嵌身价非一般。骨石镶嵌,制作工艺与百宝镶嵌工艺相近,由于它选用的材料有所不同,相对地来说要求没有百宝镶嵌那么高了。百宝镶嵌制作要求苛刻,从材料到技艺水平都是十分讲究的。而骨石镶嵌,是以象牙、牛骨、青田石、寿山石、石决明等原料,由此制作加工成人物、花鸟、山石树木等镶嵌于装饰的漆器物件上。1974年朝鲜金日成六十寿辰时,江都特种工艺厂设计制作的《松鹤延年》骨石镶嵌地屏,被作为国礼赠送给金日成主席。螺钿镶嵌,是以河蚌、云母、夜光螺等,以上等贝壳作为原料,经加工后,制作成人物、花鸟、平台楼阁等,拼贴、镶嵌于漆坯上,再由髹漆艺人髹漆、推光制作而成。点螺是螺钿漆器中最为考究,制作精良,器物名贵,正如明末清初诗人刘应宾所描绘的一样:“螺钿妆成翡翠色,紫霞秋澈婺州香。形神俱美开广泰,假寐仍期到醉乡。”其他诸如漆砂砚、刻漆、磨漆画、彩勾刀等都是扬州漆器技术艺术的种种形式的反映。虽然扬州漆器技术艺术形成不尽相同,以及他们的内容展示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是展示和体现扬州漆器的风貌,同时展现扬州漆器技术艺术的审美特色。
三,扬州漆器技术艺术特色
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技术与艺术的特色具有一定的辨证关系,当技术、艺术在美学的影响下,就会产生一定物的特色,在一定的范围内就会形成行业和区域特色。技术具有科学性和文学艺术性的关联,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技术艺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技术的艺术之美。
扬州漆器是以凝聚在物质产品上的技术与艺术的特色为主要形质,即形象化的质感。区别扬州漆器与国内其他漆器及行业的不同,就是探讨扬州漆器艺术、技术形式之间的特殊性、个性,及其形成特色的原因。
1、扬州漆器的楚文化特色:
扬州腹地为楚文化地域,“楚霸王项羽都江都”这一史实足以说明。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为楚国,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区域。历史上扬州产生的漆器很显然受着楚文化的影响,带有楚文化的色彩。从扬州出土的汉代以前的墓葬漆器物品来看,图象造型夸张,彩绘内容的抽象,无不展示出楚文化的特质。楚文化具有浓烈的浪漫与传奇,充满神秘趣味和极富神话色彩。这就造就出扬州漆器内容、漆器技术艺术潜在的观念及其思维表现,同样也反映出楚文化时代的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2、扬州漆器造型与实用的特色:
纵观扬州出土的许多漆器物件,人们发现日用漆器最为居多,如食器、盛器物、家具物等。许多出土的漆器物中我们发现上有许多使用磨损的痕迹。目前,扬州市博物馆、汉陵苑陈列的出土漆器物,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现象,并且可以分析出这一现象,它让人们对扬州漆器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思考。历史上的扬州漆器并非都是大件器,扬州漆器无论从造型上来看还是从器物的大小角度,都反映出一个实用的事实现象。扬州漆器有生活类日用品,有文化类娱乐品,以及随葬类物品,如1975年在邗江蔡庄蜀冈上古墓中出土了六块拍板、木制乐器架,最重要的是墓中出土了一件木琵琶。这件木琵琶是木雕形制,曲颈式。实际说明,历史上的扬州人,使用漆器是一种常态,不单纯是达官贵人的单一使用品(除贵重物品外),也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常物。
3、扬州漆器具有地方特色:
汉代江都国的漆器,地方特色比较显著,将漆器物的本色与绘画色彩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多用暖色调,少用冷色调,突出喜庆性。历史上扬州漆器多用线条为漆器的表现形象,以曲线、细线、长线等线条达到图案的舒展、错落、流畅以致传神。在汉墓中出土的漆器上都可以找到这种特征。扬州漆器中还将彩绘、镶嵌、金银文画等工艺相结合,综合运作。如扬州漆器点螺、平磨螺钿的技术艺术特色,是扬州漆器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这一行业的代表人物为江千里,有诗赞曰“杯盘处处江秋水”(江千里,字秋水,制作螺钿以杯盘为主)。扬州漆器画面,有参入扬州八怪的内容,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如卢葵生与金农对面切磋,交流,合作,成为扬州漆器界的佳话,也将扬州漆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江都县志》(光绪、乾隆)
2、《扬州工艺美术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3.10
3、《扬州漆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5
4、《扬州史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7.3
5、《美学与艺术学》,研究论丛第二集,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金桂清,1959年生于江苏扬州,毕业于福建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