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百骏图》是清朝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画的传世精品巨作。根据《百骏图》有西洋绘画的虚实关系和质感的特点,作者借鉴了一些表现西洋画的手法,用了1800多种线色,用乱针绣、细平绣等针法表现《百骏图》皇家牧马场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界其它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苏绣的“精细雅洁”的特点在作品中施展地淋漓尽致,体现苏绣针法的韵味和丝质的美感。
【关键词】百骏图 技法 精细雅洁 艺术创新
一、读画审美,是艺术再创作的前提
《百骏图》是清朝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画的传世精品巨作。郎世宁以擅长画马闻名清朝画坛,其中最著名传世的作品,可以说是《百骏图》。他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加上西洋画的透视关系,描绘出了《百骏图》皇家牧马场一百匹马放牧游息的场面,百马意态迥异,形神毕备,又意趣如真,笔尽而意存。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人与自然生命息息相通,惺惺相惜的诗意关联,更充分展示了压抑千年却充动不变的东方世界里,永远活泼,生生不息的生命热情和生活情趣。
作品《百骏图》开始为两棵参天的老松树,曲折的枝干、茂密的针叶、斑驳的树皮。透过松枝的空隙,露出了牧马人的帐篷,三个身穿满族服装的牧人倦怠地或坐或卧在帐篷前,一只牧犬从帐篷内伸出了半个身子。然后由一匹浑身滚圆的白马,引出了后面千姿百态的群马。在草地上,一群肥瘦不一的马匹各自在觅食、躺卧、翻滚。远处一个牧者正用套杆套一匹跑远的马,另一牧人则在赶拢跑散的八、九匹顽皮淘气的小马驹。同时在树木坡石边逐渐出现了一片湖水,马匹则在水边嬉闹。一个牧人正站在水里为一匹高大健壮的花马洗刷,另有一小群马在一个骑马的牧人带领下,泅过不宽的水面到对面去。作品的结尾是一个手持套马杆的牧人。
二、立意构思,挖掘画面主题精髓
因为作品中有西洋绘画的虚实关系和质感,比较适合苏绣乱针绣的表现,所以我根据这一特点,借鉴了一些表现西洋画的手法,用了1800多种线色,用乱针绣、细平绣等针法表现《百骏图》皇家牧马场一百匹马的宏大场面,力图用丝线去再现大师用笔墨描绘出来的那种美的境界。山坡、草地,等景物适用“乱针绣”,绣出来的草会有随风拂动的动感和河水的流动感;马匹等物,就用“细平绣”和“散套针”绣,绣出整个马膘肥体壮的质感;一些树木用“散套针”绣,绣出了柏树等树木比较茂密旺盛的特征。
当我选好《百骏图》画稿后,将画稿进行白描,把原画勾勒下来作为刺绣的底稿,把塔夫绸上在钢管绷架上,把白描画稿辅在下面,再把白描底稿描绘在塔夫绸上面,然后就是选线,定针法,有时一根绣线要擗成64支细线,比头发丝还细。整副画构图繁复,虚实处理十分讲究,马匹河川人物的聚散富有节奏感。画中虽然马匹的数目占有绝对的多数和主要的部位,但是整个马群是由人类控制着。以牧者开头,又以牧者结尾,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而人又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三、以针代笔,绣中有“我”
作品《百骏图》在刺绣手法上,充分融合了郎世宁画《百骏图》的欧洲绘画注重明暗、立体感、解剖准确及透视的特点,使绣幅别开生面。其中马的形象绣得尤为出色,姿态各异,造型准确,皮毛的质感尤为真实突出。其中有几匹刚从水里涉步上岸的马,湿漉漉的毛还紧紧贴在身上,显得非常生动逼真,显示了刺绣者细致的观察和高超的刺绣功力技巧;同时,我将地平线绣压得稍低,大约在画幅上面三分之一处,使观者的视线开阔辽远,伸向很远的地方。
作品《百骏图》构图统一中有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为了表现原作的风貌,绣制的时候采用了“细乱针”等针法,体现了人物的丰满、面部神态的安祥以及衣着的飘逸的动感;绣出了马匹的轻盈的步伐,似乎有一种节奏感,衬托出阳光明媚的春季,鸟语花香的环境气氛,画面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刺绣的时候,我紧紧把握原作的特色,用刺绣针法的机理效果体现了这幅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之作的艺术价值。
苏绣《百骏图》通过刺绣的针法表现出来,寄托着我对绘画的理解,对大自然的理解,通过针法的运用把它再现在塔夫绸上;绣的时候像画油画一样,从浅到深一步一步的加强,让它慢慢地具体化,体现苏绣针法的韵味和丝质的美感。
作品《百骏图》绣出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界其它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苏绣的“精细雅洁”的特点在作品中施展地淋漓尽致,是绣之精品。2009年11月,作品《百骏图》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2009“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作品《百骏图》在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参展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文瑛老师赞美道:“《百骏图》绣的太精美了,用苏绣针法绣出了郎世宁画《百骏图》的韵味,银奖包涵着金奖。”
在二十多年刺绣道路上,我由衷感谢苏绣艺术家王祖识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彗闲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娥英老师和苏绣艺术家吴晓老师等的悉心栽培和言传身教及同行们的关怀鼓励。作为投身于苏绣艺术的绣女之一,我将用心血和才智浇灌苏绣这枝吴文化的奇葩,使得看似普通的绣针和丝线在手中幻化出一幅幅苏绣精品。
中国苏绣,前程似锦,一定会在世界绣苑中绽放出更加艳丽繁荣的光彩。
作者简介:
姚梅英,苏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姚梅英刺绣工作室艺术总监。擅长绣人物肖像、古画山水、油画风景等。